摘 要:數學是一門具備邏輯性以及嚴謹性的學科,考驗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語言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計算能力等。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水平較低,學習習慣還未系統養成,在學習數學時難免會出現錯誤。這些錯誤并非一無是處,只要教師能夠靈活掌握、正確認知、有效利用就能夠幫助小學生進一步提高其數學學習能力,提高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一些固定數學概念的印象,這對學生未來能學習更高難度的數學知識奠定有利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教學;錯誤資源;計算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5-01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5.054
作者簡介:盧麗寧(1987.9— ),女,漢族,甘肅華亭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
錯誤其實也是一種教學資源,以往教師在面對錯誤資源時常常采用的是讓學生更正,然后直接進行正確答案的講解,鮮少去引導學生深入分析錯誤的原因,這也就使得錯誤資源的利用效果并不明顯,學生不能夠從錯誤資源中獲得更進一步的成長。而高效使用錯誤資源能夠幫助學生深入了解錯誤出現的原因,促使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了解自己存在的一些問題,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以及理解能力。為了更好地發揮錯誤資源的作用,筆者將從小學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利用的現狀入手分析,進而提出一些高效利用錯誤資源的策略。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利用現狀
從目前小學數學教師采取的錯誤資源利用方法與效果來看,錯誤資源未被充分利用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就是小學數學教師未能夠意識到錯誤資源的重要性。尤其是面對計算錯誤時更是如此[1]。由于計算是小學數學中的重要內容,如整數計算、分數計算、小數計算等,因此在計算中出現的錯誤也是最常見的一種資源。但是對于此類錯誤資源,多數教師都將計算問題歸因于學生的馬虎而不去深入分析學生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這也就使得學生在出現問題后第一反應就是自己已經掌握了計算方法,只是由于馬虎、不認真才導致錯誤出現。可是,對于小學生而言錯誤馬虎并不是一件嚴重的事情,相反他們會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一種盲目的自信感,這種自信感會影響學生的判斷力,不利于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同時,在面對其他類型的數學錯誤時,教師通常會選擇簡單地對一下答案,然后按照正確的思路講解一遍例題。部分教師可能都不會統計每道題錯誤的情況,對錯誤資源的不重視也會造成學生對錯誤資源不重視,使得學生形成錯誤的觀念,影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其次就是教師利用錯誤資源的能力有待提升。并不是教師重視錯誤資源就代表教師會利用錯誤資源,部分教師利用錯誤資源的水平不足,引用方法不正確,不具備針對性,未能夠引起學生的重視,使得學生總會出現相同的錯誤,教育效果不明顯。最后就是部分教師在面對錯誤資源時態度存在問題,造成師生關系緊張。這些教師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數學知識的難度。當認為知識理解難度不大而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在態度上可能就會存在一些問題,如批評學生、懲罰學生等,這對小學生而言是十分嚴重的。此外,這個階段學生的心思比較敏感,十分在意教師的評價,當受到批評時會錯誤地認為自己在數學學習方面沒天賦,嚴重影響學生未來學習積極性。
二、高效利用錯誤資源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自行研究錯誤成因,幫助學生發現錯誤本質
要想高效利用錯誤資源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必須改變原有的教育觀念以及教學方法,不能夠采用單一講題的方式去利用錯誤資源,要讓學生能夠充分地了解自己存在的問題,對自己的錯誤產生的原因、改正的方法有一個更深的認知,幫助學生真正地發現錯誤的本質[2]。新課程改革提出要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目的是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數學應用能力。因此,在面對學生的錯誤時,教師也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我發現錯誤、分析錯誤、找到錯誤成因,最后解決問題,加深印象,避免以后再出現相同的錯誤。首先,教師可以先暫時不講解正確解法,而是要求學生自己觀察分析題目,并再次做一遍這道題,看一看是否會出現不同的答案,然后讓學生自己分析一下前后會出現兩種不同答案的原因,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說明一下自己出錯的原因。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意識到教師對錯題的重視程度,使得學生在做題時就會加倍認真,培養學生檢查的學習習慣。在學生基本得到自己改正的答案后,教師也可以選出幾名學生說一下自己改正后的答案,做一下統計工作。若是大部分學生都能得出正確的答案,教師就可以請一名學生到臺前來講他的解題思路,這樣能夠讓學生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印象,也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參與錯誤資源分析的積極性。然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總結,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出錯的成因,引導學生將失敗歸因到可控的成因之上,引導學生真正發現自己出錯的本質。當學生真正明白自己錯誤的真實原因之后,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就會有意識地規避一些問題,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
(二)以錯誤資源為課堂教學切入點,激發學生認知沖突
小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是他們的基礎知識把握不牢固,會想當然地將自己理解的知識當作是正確的,這樣也就產生了錯誤資源[3]。面對這樣的錯誤資源,教師如果不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糾正,就有可能不斷加深學生對錯誤知識的印象,使得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出現類似的錯誤,但是教師也不要急于直接糾正錯誤,完全不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學生若是在短時間內無法理解教師所說的話,在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慌張、厭學的情緒,這將會嚴重影響學生后續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要想發揮錯誤資源的有效性,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以錯誤資源為課堂切入點,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教師可以直接將一些典型錯誤例題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利用已經學習過的知識來判斷一下教師所給出的題目是否正確。同時,在此階段,教師要注意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與計算時間,只有學生認真思考研究才能夠保證教學效果。在學生都已經計算完畢后,教師可以統計一下學生的正確率,并組織一個小型的辯論比賽,讓學生就自己的理解與對方進行辯論,最終讓全班統一答案。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被激發起來,也更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以及知識點應用的印象。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在練習時出現的錯誤資源作為切入點進行教學,在發現錯誤后可以先不從錯誤的資源出發,而是要求學生將課堂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復述,讓學生主動地跟上教師思路,然后在知識點全部復習完成之后讓學生根據剛才復習的內容再去檢查一遍自己的練習題目,去判斷自己的對錯,然后教師再進行答案的公布。
(三)以錯誤資源為紐帶加強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一直是學習難度較大的學科,且學習內容也有些枯燥,但是小學生的學習動力主要來源于學習興趣,若是教師不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就難以提高。但是小學生在心理上都比較崇拜權威,對教師的評價十分在意,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和表揚,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錯誤資源來滿足上述學生的心理需求,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首先,教師可以錯誤資源為紐帶加強師生互動,在進行教學時故意出錯,然后讓學生觀察在剛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出錯的點在哪里。此種教學方法不僅便于教師觀察學生學習時注意力的集中情況,也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案,給予學生表達自我的機會,這會讓學生更有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教師也可以整理學生以往常愛出錯的題型,然后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去完成此套題,要求所有學生進行計算。若是出現成員答案不一致的情況,就需要小組內部討論、分析,進行答案的統一,然后各小組分別派出一名學生在黑板上寫出答案,橫向比對答案。對于不同小組有分歧的內容,也可以要求各小組代表分別上臺解釋一下本組的解題思路,然后再由教師給出正確答案。教師也可以針對性地講解出現錯誤的小組的解題思路問題在哪,讓其他小組成員明確自己的錯誤點,以避免類似的情況出現。這種利用錯誤資源開展教學的方式不僅能夠增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也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四)結合錯誤記錄本,培養學生的反思精神
每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也因此每名學生都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產生錯誤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很難一對一解決所有學生的問題,因此,這需要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著手深入研究自己的錯誤。但是,依靠學生個人的學習去推行此項工作是有些難度的,需要教師的引導。為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準備專門的錯誤記錄本,以一天為單位,要求學生將每日所做練習中出現的有意義的錯題整理在錯誤記錄本中。把所有的錯題都整理在本中是一件很浪費時間的事情,也很容易讓學生感覺到厭煩,因此教師應該教會學生篩選錯誤資源,在記錄前分析錯誤原因,若是由于馬虎的問題則可以不記錄具體問題而是將數量統計出來。對于知識點不明確而導致的錯題,教師則需要要求學生在記錄錯題時將正確的知識點記錄在上面,以此培養學生的反思精神。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小學數學教師在利用錯誤資源教學時常出現不重視錯誤資源的問題,對做錯題的學生的態度也存在一些問題,這嚴重影響錯誤資源在數學教學中發揮作用。因此,若想保證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行研究錯誤成因,幫助學生發現錯誤的本質,使得學生重視錯誤出現的原因。其次是抓準錯誤資源利用的時機,以錯誤資源為課堂教學切入點,通過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增強師生互動,激發學生主動發現錯誤資源的興趣。最后是要結合錯誤記錄本,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
參考文獻:
[1]林彩蓮.例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數學教學通訊,2020(13):87.
[2]趙凡娟.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高效利用錯誤資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7):160.
[3]尤珊.論小學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利用[C]//2020年第一期華中教師教育論壇資料匯編.202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