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賢
摘要: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高校思政教育在新媒體視域下,又有哪些契機和險阻?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雖然多了不少便利性和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但是復雜多變的網絡信息,常常會讓高校學生思維迷失,沉浸在網絡的海洋中。現在高校思政教育方式,也在跟著時代的創新發生改變,高校老師如何利用新媒體時代的便利性,為高校學生構建科學有效的學習方式,成為了如今思政教育核心。
關鍵詞:新媒體視域;高校思政教育;創新路徑
新媒體領域下的教學模式,多樣又多變,例如近兩年疫情影響下,高校大學生普遍采用新媒體網上授課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學習。這就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最明顯的差距,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動,新媒體會逐漸滲入到高校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并為之提供便利與信息。高校思政教職人員,要抓住新媒體領域的便利性,與思政教育內容進行結合,在規避新媒體時代的不利因素后,從基礎上擴大思政工作的效率和可操作性。
一、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漏洞
當代高校學生雖然已經具備初步的判斷能力,但是對網絡信息的抵抗力并不是很強,新媒體領域下,充滿了復雜多樣的網絡信息,這些信息有些對高校學生有利,但有的卻影響著高校學生的思維模式。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人員,要認識到新媒體領域的漏洞和短板,幫助高校學生及時規避問題。除此之外,新媒體時代具有更多的溝通性,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可以通過網絡聯系,熟知最近的狀況。但網絡溝通畢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思政教師無法通過網絡真實掌握學生的知識水平,也無法明白學生情緒的變動。這也是新媒體網絡時代帶來的漏洞和弊端,教職人員應該意識到這些問題,并在后續推動工作中,提高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并在接下來的生活中,更加努力的學習與付出。
二、新媒體帶給高校思政教育的好處
1.時效性
傳統教學模式,更多的是面對面交流,教師無法掌握高校學生的課下時間。但是新媒體時代下,師生可以選擇線上交流,信息傳播速度快,具有極強的時效性。思政教職人員能在網絡上即使把控學生的思想以及境況,并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給出合理的建議。在網上也能幫助學生進行思政知道,預防學生思想走彎路。
2.多樣化
面對面溝通的方式,往往會讓學生產生拘束心理,尤其是思政教育,更需要學生徹徹底底敞開心扉。新媒體視域下,學生和老師之間可以通過線上交流的方式,來增加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親密性。例如課下空余時間,老師就可以和學生在線上繼續溝通與探討,了解彼此近況,在無形中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也能潛移默化的降低學生的拘束感。新媒體時代的便利性,讓思政教育形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與改變。
三、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研究路徑
1.構建科學合理的思政教育團隊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在傳播方式上,有著截然不同的變化,新媒體教育團隊要從自我出發,真真切切的提升自己。高校團體要定期組織教研人員培訓與學習,并對自我素質以及思想覺悟進行提高和升級。思政教育團隊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對新媒體軟件技術進行充分的掌握和熟悉,在新媒體時代的洪流下,思政教育人員要充分掌握先進的溝通模式,與高校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現階段學生最常用的就是QQ和微信,思政教育人員,要通過微信群組或者QQ群組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讓思政教育的內容充分貫徹到學生的思想中。
2.完善校園文化內容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教職人員逐漸發現,廣播電視等媒體對高校學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種硬件的發展,導致軟硬件的普及越來越低。因此高校必須對相關設備進行逐步更新,一步一步提升校園文化的多樣性與趣味性。傳統校園文化的構造,已經難以滿足當代學生的情感需求,不少高校的校園網絡幾乎是形同虛設,對學生的思政教育起不到任何效果,因此思政教職人員,要把新媒體的特點與便利,逐漸融入到校園網絡中,提高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興趣和投入感。而校園網絡的內容要具有極強的導向性,讓學生從中能夠感受到正能量以及積極向上的心態。高校學生在校園網絡上,可以充分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以及文化涵養,只有這樣極具有正面能量的高校大學生,才能成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為祖國和人民作出貢獻。
3.增加思政教育工作創新性
傳統教育模式中,教職老師往往是高高在上的姿態,這就容易導致學生對教師產生敬畏心態,即使有想法和疑惑也不敢對老實說。而在新媒體時代下,教師與學生處于平等地位,網絡是一個自由發言的平臺,當今熱門的事件,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與意見,教育形式的改變,讓思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這種教育形式,讓思政課堂擺脫了傳統單一的形式輸出,反而變成了以學生為主體的雙向課堂。在這種課堂氛圍下,學生的視角將被打開,并為思政工作提供創新和改變。
4.新媒體成為高校思政的載體
新媒體已經愕然成為當代社會的主流趨勢,但是很多高校教研人員舍本逐末,過于重視新媒體帶來的便利性。這就會讓學生產生依賴心理,尤其是新媒體網絡時代,帶來的不良信息,可能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干涉。因此思政教職人員要從源頭上把控信息的危害性,積極向學生普及,不良信息的危害性。同時利用新媒體作為思政教育的載體,建立校園公眾號,日常推送有關思政內容的文章和視頻,提高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興趣,從而增加學生的思想品質與基本涵養。
結語:新媒體對高校教職人員來說,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契機,相關人員要把握住工作的雙向性,從自我出發,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將新媒體變成思政教育工作的載體和輔助工具,極大的提升高校學生的健康觀念。在教學方式中,教職人員更應該深刻意識到新媒體時代的優勢,并將優勢與實際情況進行結合,構建出一套符合學生思想的教學新手段,以此提高學生在思政教育課上的積極性。新媒體時代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未來教職人員革新教育方式的杰出工具。
參考文獻:
[1]石醒情.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創新路徑研究[J].商情,2016(39):213-213.
[2]李佳檸.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創新困境與優化路徑[J].教師教育論壇,2021,34(5):87-92.
[3]楊霈宣.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進路徑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19(29):274.
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研究(項目編號:SQ1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