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史體
摘要: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重點也是基礎內容,開展課外閱讀不僅對豐富學生知識儲備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本文對小學階段課外閱讀指導應遵循的原則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小學階段課外閱讀指導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指導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課外閱讀是補充與拓展課堂教學內容的最佳途徑,有效的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認知水平及人文素養有重要的作用。對此,在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針對學生發展需求開展課外閱讀教學與指導,以此提高小學階段課外閱讀指導的實效性。
一、小學階段課外閱讀指導的原則
(一)遵循閱讀趣味性的原則
在小學階段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教師應對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性有一定的了解。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具有好動、活潑的特點,且小學生的注意力以無意注意為主,因此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較短,對此,在開展課外閱讀指導時,教師應注重遵循閱讀趣味性的特點,利用學生喜歡的讀物類型或因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豐富閱讀活動的形式,以此激發學生的內在閱讀動力,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1]。
(二)遵循學生差異性的原則
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語文基礎以及性格等方面有差異性,因此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也存在差異性。傳統小學課外閱讀指導中教師常常使用統一教學的方式,這種方式并不符合學生個體差異性的特點,且對學生的全面性發展有一定的限制性,對此教師在開展小學課外閱讀指導時應遵循差異性原則,因材施教,促進各層次的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均能夠得到發展。
(三)遵循閱讀內容多樣性的原則
傳統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對學生閱讀自主性與情感體驗的重視度不高,導致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及閱讀自主性不高,且教師在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時選擇的讀物種類較少,對開闊學生視野及對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有嚴重的影響。對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時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閱讀內容多樣性的原則,給予學生自主閱讀與思考的時間,并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拓展閱讀內容,豐富書籍類型,以此實現開展課外閱讀教學的目的,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及知識積累量,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二、小學階段課外閱讀指導的策略
(一)豐富閱讀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枯燥性,如果在開展小學課外閱讀教學與指導時,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就會降低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無法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時,閱讀的有效率也會降低。對此,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時,應注重采用多樣性閱讀方式及教學手段豐富課外閱讀的形式,突出閱讀的特點及趣味性,使學生能夠提高對閱讀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使用角色扮演閱讀、閱讀交流會以及演講等方式,使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積極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互動,在互動中深入了解文章內容,以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
例如:在學習《松鼠》這篇課文后,教師可推薦學生閱讀同一個作者的文章《馬》,拓展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在閱讀中鞏固已學知識。在學生閱讀文章前,教師可針對文章內容提出幾點問題,如“本篇文章與《松鼠》相比有哪些相似的地方?馬在古代用于哪些行業?”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好奇心,使學生能夠積極的閱讀文章。在學生自主閱讀課外讀物后,教師可組織演講會活交流會,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閱讀《馬》后的感想,分享自己閱讀后掌握的內容,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對文章內容有深入的了解。
(二)分層傳授閱讀方法,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針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特點,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時應采用分層指導的方式,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分析,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立不同的閱讀目標及閱讀計劃,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閱讀能力均能夠得到提升,以此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例如:在學習《慈母情深》這篇課文后,教師可推薦學生閱讀《母親》,了解課文完整的內容。在指導學生閱讀文章時,教師可根據學生學習《慈母情深》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優等、中等與后進,并使用不同的方式指導不同層次學生進行課外讀物的閱讀。如針對后進生,這個層次的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了解不夠深入,且閱讀能力較差,對此,教師可指導學生基礎的閱讀方法,使學生了解有效閱讀的方法,能夠在自主閱讀后對文章有基礎的了解。針對優等生,這個層次的學生閱讀能力較強,且對課文內容掌握較好,對此教師可針對文章內容提出引導性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課外讀物的內容,了解其中深層次的含義,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此提高各層次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拓展課外閱讀資源,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與閱讀能力,教師在選擇課外讀物時應選擇閱讀價值較高的文章或小說,如名著、科普讀物等,以此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與知識儲備,使學生能夠在閱讀多個類型的課外讀物中提高文學素養。同時教師可采用寫作文、交流會等形式,讓學生定期分享自己閱讀后的體驗,并在學生交流與討論中給予學生針對性指導,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學習《猴王出世》這一課后,教師可推薦多本與之相關的課外讀物,如《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等,給學生多個閱讀的選擇,拓展課外閱讀資源,以此逐步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課外閱讀指導中,教師應圍繞學生開展閱讀教學,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豐富閱讀活動的形式及課外閱讀的內容與類型,拓展閱讀資源,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知識儲備,為接下來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教師應認識到學生是具有差異性的個體,分層開展教學,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與閱讀指導的針對性,以此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何小青. 基于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方法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 中學生作文指導, 2020(19):1.
[2]荊艷艷. 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的方法與策略研究[J]. 學周刊, 20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