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鮮霞
摘要:數學是初中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習數學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提問十分重要,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對此,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提問,成為教師思考的重要方向。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提問;實踐策略
所謂有效提問,主要是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知識點,并保證問題的啟發性和針對性,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與學習、探究,在收獲知識的同時促進自身創造性思維的形成與發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教學手段,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后續學習與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那么,在實際的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應當如何有效提問呢?具體如下。
一、營造良好的氛圍,奠定提問基調
在新時期下,廣大教學工作者都逐步意識到良好課堂氛圍營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此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積極的心態參與學習,為有效提問做好充分準備。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效避免學生因為懼怕、抵觸教師而不愿發言這一問題的出現。對此,在正式教學時,教師就需要明確和尊重學生的主人公地位,賦予學生質疑的機會,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積極性,讓整體教學質量和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例如,在教學“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拋出以下問題:“在建房子時,建筑工人為了確認房梁是否水平,往往會用這樣的方法:將一塊等腰三角形的三角板放置在梁上,從頂角定點系一重物,假設系重物的繩子剛好經過三角板底邊的中點,那么就可以判定房梁是水平的。同學們,你們認為這樣做有道理嗎?”讓學生圍繞問題展開交流、探究。同時,教師也積極參與進來,對于一些具有創新性的回答予以認可和鼓勵,不管學生是否提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相關知識,只要學生的回答是合理的,就需要肯定學生。這樣,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則會更近,有利于和諧關系的建立,為后續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精心設計懸念,引導質疑問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課堂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具有懸念的問題,以此組織學生從多個角度展開思考、探究。具體來說,問題可以與教學情境有機融合起來,通過生動、直觀的情境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質疑問題,從而在質疑過程中完成知識的吸收與消化。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提出以下問題:“現在有一個凸多邊形,除了一個內角以外,其他內角的和為2570度,請問這個凸多邊形是幾邊形呢?”此時,學生思維被激發,可以得出以下思路:已知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可以列出“2570÷180”這一式子,計算得出答案,為“14余50”。由此可得,題目中的“一個內角”為130度。此時,列出“2570+130”這一式子,得出答案“2700”,再列出……最終得出答案,這個凸多邊形一共有17條邊。對于學生而言,該問題難度并不大,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還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三、有效提問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背景式問題———問題情境
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通過有效提問給整節課創設問題情境,這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對課堂教學內容起到了統領和定調的作用.問題情境是指教師按照背景—沖突—疑問—解答四個步驟設計課堂導入環節,通過形象、生動的故事化講述,引發學生強烈的認知沖突,提高學生的探索熱情.由于數學教學具有較高的抽象性和連貫性,教師首先需要通過問題情境中的背景環節為學生提供理解抽象概念的抓手,然后聯系學生現有認知,提出超出其現有認知的問題,制造認知沖突,最后提出本節課的問題,導入課堂教學.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學中,教師可用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做問題背景:“老師有一塊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碎了,變成了這樣.”說完,教師就在黑板上畫出了兩塊玻璃碎片,一塊有一個角,一塊有兩個角.教師繼續說:“老師去配了一塊一模一樣的玻璃,當時沒有尺子,也不知道玻璃的型號,所以就帶了一塊玻璃去商店,你們知道我帶的是哪一塊嗎?”就這樣,數學知識的學習被教師賦予了現實意義,學生在“買玻璃”問題的引導下,開始了一節課的學習.
(二)開放式問題———啟發探究
在新課標指導下,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發展,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教師可以采用開放式問題,從不同角度啟發學生,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精神.學生在開放式問題下自主進行多角度思考,可以掌握知識背后的思維方式,提高數學核心素養.這樣,可以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例如,在“中心對稱和軸對稱”的學習中,教師可設計一道拓展問題.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圓形、等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線段、角等學生熟知的圖形,然后問學生:“按照今天學到的知識,這些圖形怎么分類?哪一個最特殊?”這個問題是一道條件開放題,考查的是學生的思維方式,要求學生自圓其說,而不是得出單一確定的結論.由于學生理解問題的方式不同,答案也是各種各樣的.有的學生說圓形最特殊,圓有無數條對稱軸;有的學生說是直角三角形,因為它不是中心對稱圖形也不是軸對稱圖形.學生都能根據自己設定的分類條件得出自己的答案,這說明學生已經掌握了所學概念,達到了實踐運用的程度.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歸納總結,帶學生從“中心對稱和軸對稱”的視角,把黑板上的圖形逐一分析一遍,這樣可使學生在思維的發散和碰撞中深化所學知識,提高數學素養.
結語
要保證問題的有效性,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只有教師提出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好問題,學生才能在回答中思考,在回答中進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響應新課標的指導意見,設計學生最近發展區內的問題,通過情境式、開放式、發展式等多樣化的問題形式,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石家興.有效提問提升效率: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實踐研究[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8(2):46-47.
[2]賈宏宇,鐘立楠.初中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以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為案例[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0,41(2):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