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宇生 李傳瑛 陳曉鴻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針對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進行適切性考量,提出現代學徒制運用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的建議:發揮政府和政策的協調和規范作用;高職院校與幼教機構建立常態化的合作溝通機制;實行雙向選拔、淘汰與多主體學徒質量評估制度。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學前教育 高職高專 適切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23-0144-03
現代學徒制是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學生(學徒)為培養核心,以課程為紐帶,以學校、企業的深度參與和教師、師傅的深入指導為支撐,是傳統教育模式的一場重大變革。隨著社會發展,學校教育的理論授課與實踐操作相脫離、教學場所與實踐情境相分離、知識與能力相割裂等缺點日益凸顯,現代學徒制將學徒制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兼具高效與高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組織方式,成為近年來職業教育院校教師的積極選擇。
一、現代學徒制特征
(一)現代學徒制注重職業性與發展性統一
學徒制在古代只在于傳授某項技藝技能以從事某種單一的職業勞動,重視生產性和職業性而忽視教育性和人自由發展的需要。現代學徒制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及職業流動需求,強化基本素質、通用技能及基礎理論的培養。從社會和人自身發展需要出發,著力打破職業性和發展性的割裂,使職業教育向普通教育融通,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現代學徒制是一個多方聯動、開放的職業教育體系
過去的學徒制只涉及師傅和學徒的關系,基于學徒制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而展開的現代學徒制則需要多方主體的參與,是一個開放的職業教育體系。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以校企合作為主體,在工學結合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通過多方聯動協同配合完成的注重人的可持續發展的職業教育。
二、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
2018年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在幼兒園專任教師中,專科學歷幼師占比約為58%,在學歷結構中占主體。因此,學前教育專科生培養有利于幼兒教師隊伍建設。
(一)高職高專學前教育是一種專業教育
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在性質上首先是專業教育。專業教育至少具備三方面的屬性:首先,具有區別于一般職業的特殊知識和復雜技能。這些知識和技能必須通過專門的教育和訓練獲得。其次,專業應該向它的服務對象提供高質量服務,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最后,獲得專業自主權的排他性權利,這被看作一個專業充分成熟的標志。致力于專業教育是提升幼兒教師專業地位的根本途徑,而其專業性主要體現在師范性和師范教育上,主要解決的是“如何教”及“為什么教”的問題。
(二)高職高專學前教育是一種職業教育
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源于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相較于學前教育本科生,他們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實踐操作能力較強,因此,學校目標主要定位于培養應用型與技能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實驗實訓課程占有相當比例;“說、唱、彈、跳”的職業技能和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高職高專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勞動力市場對人才培養的類型、所需技能具有顯著影響。如上所述,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屬典型的職業教育。
(三)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屬于高等教育的范疇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下,我國師范教育體制迅速從三級師范過渡到二級師范,中等教育程度的師范教育很快成為歷史,學前教育師資的培養要求從“中專”提升為“大專”。從階段上看,高職高專學前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礎上的一種專門教育,屬于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必須關注到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高等性。這種高等性和專業性有著密切聯系,應該說實施專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應有之義,高等教育也必然通過專業教育去完成。相比專業教育,高等教育更關注內在價值的實現,包括人和社會自身的全面與可持續發展。從理論上看,高等教育的高等性主要體現在高深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培訓、高級職業能力的獲得、科學研究的發展、在學生形成自身綜合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上對人類文明和文化發展盡到一份責任。
三、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的適切性考量
適切性為兩個事物間適合程度狀態的描述,也是一個事物對另一個事物價值性的描述。如果一事物對另一事物是適切的,那么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具有正向的積極價值,適切性越高,價值性也越大。本文研究的適切性主要用來描述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目標、規格等切合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現代化發展的實際,切合學前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
(一)現代學徒制能夠滿足學前教育對專業性的訴求
在專業教育上,現代學徒制通過“雙元育人”,能切實保證學前教育專業知識技能、職業道德和專業理想信念的傳承。“雙元育人”作為現代學徒制的核心特點,在學前教育專業實施時可具體描述為“雙主體培養、雙導師育人、雙場所教學、學生雙重身份”。在“雙元育人”培養模式下,現代學徒制較好地滿足了學前教育專業屬性中專業教育方面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彌合了專業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割離。
(二)現代學徒制更符合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培養需求
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主要定位于培養勞動力市場所需求的應用型人才,以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現代學徒制本質上屬于職業教育的范疇,其培養模式在于培養學生具有從事某項職業的能力。從具體培養環節上,無論是現代學徒制的“雙場所教學”還是其“雙主體培養”或是“雙導師育人”,都與實踐性教學密不可分。從功能上看,作為職業教育的形式,現代學徒制與生產勞動、就業密切相關,將人才培養與社會、市場需求有效銜接,因而具有顯著的經濟功能。尤其體現在通過校企合作,學習內容與工作崗位直接對接,學生學習內容直接反映社會需求變化,極大降低了學校教育人才培養的滯后性。在幼兒教師緊缺的當下,現代學徒制更符合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培養需求。
(三)現代學徒制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現代學徒制在內容上不僅僅只關注學生技術技能培訓,還關注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基礎理論及通用技能,注重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可持續發展及職業流動能力培養。由此可見,作為職業教育發展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關照了職業性和發展性的雙重需求,符合高等教育的特性。在學前教育上,利用雙元培養的機制,充分發揮學校導師理論視野開闊、文化素養深厚的優勢,對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產生影響,無疑是現代學徒制的終極追求。
四、現代學徒制運用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從理論上講,現代學徒制運用于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可表現出較佳的適切性,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然存在某些問題,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政策、資金缺位
政策和資金涉及整個項目的設計和支持,國家現有文件中缺少有關校企合作雙方權利和義務的約束性文件。對企業而言,會出現較高的學徒離職率和流失率;對職業學校而言,缺乏專項資金投入會造成現代學徒制項目實施困難;對學生而言,沒有相關政策肯定學生的“學徒”身份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受到種種限制,缺乏對帶徒師傅的嚴格要求也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難以保證。
(二)存在二元主體
在現代學徒制實施中雙主體分別為高職院校與一線幼兒園,雙方的協作問題集中在培養計劃制訂的主導方是校方還是園方,校企課程課時比例如何確定,園方的實踐課程和校方的理論課程如何銜接結合,先集中理論學習、后全實踐培養還是“工學結合”,對學生(學徒)的管理、考評如何落實雙方的責任等方面上。在校企合作上,現實多為“學校熱、企業冷”,企業、園方參與度有限,成為“被”合作的一方。雙主體溝通不足致使幼兒園不清楚現代學徒制的初衷、運作方式、要求方法,而把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方式當作普通實習來看待,導致在具體實施中師傅的帶徒水平和態度都無法得到保證。
(三)生源質量參差不齊
現代學徒制“招生即招工、招來即上崗”的實踐培養或半工半讀培養方式意味著學生不再是純粹的學生而是被當作準教師去承擔一定的角色和任務,因此,要求學生有前期專業基礎或職業規劃及應對困難的思想準備,具備恒心和毅力,否則將難以接受在校生活變為在工作崗位的實踐。實際工作中,學生質量水平參差不齊,實際操作中入職即離職半途而廢的情況屢見不鮮,對于企業、學校的聲譽、效益等打擊不小,挫傷了雙方的合作積極性,最終導致合作計劃難產,甚至流產。
五、現代學徒制運用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建議
基于現代學徒制引入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的適切性及存在問題分析,提出以下改進建議。
(一)發揮政府和政策的協調和規范作用
現代學徒制運用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中需要發揮政府的協調和規范作用。首先,政府提供相關制度、法律、政策以明確校企合作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協調學校、企業、學生三方的相互關系,保障學校、幼兒園及學生各方的基本權益,做到嚴格篩選、考核、培訓幼兒園師傅,使學生入園后其學徒身份、工作關系及其他權益得到保障;其次,提供配套資金支持,保障項目的基本運行。總而言之,政府通過政策協調形成一個支持現代學徒制發展、幼兒園和學生參與的行動框架和資金保障。
(二)高職院校與幼教機構建立常態化的合作溝通機制
針對校企雙方的二元主體問題,歸根結底在于雙方權利和義務關系的厘清,在于雙方的合作協議和持續性溝通。在此,需要打破學校本位的職業教育模式,凸顯幼兒園的主體作用,使雙主體形成培養幼師的合力。建立一體化育人機制,校方、園方共同設計培養管理和評價體系。
在明確雙主體培養責任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常態性的溝通機制,使共同搭建人才培養模式、在校學習與師徒傳授實現有機銜接、共同構建管理和考評的統一標準和體系得以實現。
(三)實行雙向選拔、淘汰與多主體學徒質量評估制度
由于現代學徒制的培養要求和生源質量問題,項目設計者應特別注重對招生環節的設計。招生前需要對報讀者進行學習任務的充分說明;招生時實行雙向選擇,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對學生實施測評;招生后實施淘汰制和學徒質量評估制度,在規定時間內對不適合參與學徒制項目者及時另做安排;根據學徒質量評估,可靈活調整入園實踐時間或在校理論學習時間。
總之,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上有很大的優勢,包括在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上具有較佳的適切性,但是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特殊性和師范生的要求,不能完全照搬和套用,需要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防止容易出現的弊端。
【參考文獻】
[1]楊黎明.關于現代學徒制(一):什么是現代學徒制[J].職教論壇,2013(6).
[2]關晶,石偉平.現代學徒制之“現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14(10).
[3]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4]趙南.對學前教育專業專科人才培養性質的理論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08(12).
[5]趙康.專業、專業屬性及判斷成熟專業的六條標準[J].社會學研究,2000(5).
[6]葉瀾.新世紀教師專業素養初探[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8(1).
注: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C類一般課題“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2017C458);廣西科技師范學院校級本科教學改革工程一般項目B類“蘇格拉底式教學法運用于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2019GKSYJGB13)
【作者簡介】蒙宇生(1990— ),男,壯族,廣西象州人,廣西科技師范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學前教師教育;李傳瑛(1970— ),女,廣西柳州人,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學前教師教育;陳曉鴻(1991— ),女,壯族,廣西桂平人,廣西科技師范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
(責編 蘇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