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益捷 林荔芹
中圖分類號:G807.3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0-046-02
摘 ?要 ?學校體育活動形式多樣。作為課外體育活動中的一項,大課間體育活動對于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在實際當中,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尚存在一些問題。為此,本文就對高中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現狀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高中 ?大課間 ?體育活動 ?發展對策
一、研究目的和意義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21〕16號)、關于《〈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21〕28號)文件明確指出,要保證體育活動時間,全面落實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中小學校每天統一安排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和保障,然而由于傳統課間操活動時間少、強度小,節奏內容單一,無法適應當代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難以激發他們的鍛煉興趣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質量大打折扣。
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是近幾年來在原有課間操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組織形式,其操類豐富,時間較長,強度較大,針對性較強,深受學生的喜愛,對促進提高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和作用。
二、核心概念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新課改后學校體育出現的一個新名詞,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課外體育活動,而是在原有課間操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體育鍛煉組織形式,有些地方稱之為“間操課”,一般是利用上午或下午的一次課間休息時間,并做適當延長,一般為30分鐘左右,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2020年4月,通過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文獻法、數理統計法對城廂區高中校領導、班主任、體育教師和學生進行研究,得出了以下結論。
(一)學校領導、班主任、體育教師重視程度
通過對城廂區高中學校領導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重視程度展開調查發現,城廂區高中學校領導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認知較好,各所學校領導較重視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并有較詳細的行政值班安排表。非常支持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學校領導占25%,這些學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得十分出色,較有質量,基本上能達到全員參與的程度,有活力;尚未出現不支持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的學校領導,說明城廂區學校領導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重視程度持正向認知。
班主任是學校體育活動得以積極開展極為重要的角色。由于班主任整天與學生在一起,他們的言行舉止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調查發現,非常支持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班主任占35%,支持的占42%。說明城廂區高中班主任對大課間的重視程度高。
體育教師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分量,非常支持和支持的占85.0%,說明他們的工作態度認真,但仍有3.3%的教師不支持大課間體育活動,原因是學校領導支持力度不到位,自己的付出沒得到體現,造成工作懈怠的現象。
(二)城廂區高中生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時間、次數調查與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每所學校均能安排30分左右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說明每所學校均能按照國家要求,認真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從學生層面分析,城廂區高中生參加大課間體育活動次數達到100%,但被調查的500人學生中,仍有55人學生出勤次數在每周3次以下,占11.0%。通過訪談了解到,這些學生要么說生病了,要么利用大課間時間幫老師做事情去了。作為城區高中的莆田五中、莆田一中和莆田三中,在出勤率方面表現相對較好,每周出滿勤的學生達到260人,出勤率達到86.7%。無法達到滿勤的學生大都是女生和高三學生,可能是由于高考壓力,平時不愛運動造成的,為此應加強動員,使之轉變思想觀念,勞逸結合更能促進學習成績的提升。
(三)高中生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動機調查
動機是直接推動一個人進行活動的內因。通過動機多選題設計發現,城廂區高中生動機排在在第一位的是放松身心、消除疲勞,共376人,占75.2%,這說明高中生學習任務重,壓力大,知道長時間學習后,應適當加強體育活動,這也是國家出臺“雙減”政策的用意所在,也呼應了當代中學生的正當訴求;排在第二位的是強身健體,共309人,占61.8%,說明高中生已經較好地領會到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意圖,形成了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行為意識和習慣;排在第三位的是為了國家學生體測和普高學考的需要,為了儲備自身體能,以對付考試,共276人,占55.2%,這表明綜合性體育考試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用處;排在第4位的是塑造形體和減肥,共206人,占41.2%,究其原因,主要是高中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再一個就是課業繁重,缺乏運動,導致身體形態發胖,為了更好地塑造形體和達到減肥的目的,而選擇參加體育活動;排在第五位的是學校硬性規定要求和其他,共198人,占39.6%,說明學校的規章制度還是有一定的約束力。
(四)高中生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態度調查
調查研究表明,21.7%的學生表示非常愿意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這些學生在大課間活動中往往表現積極;70.3%的學生表示愿意參與,他們認為大課間體育活動能幫助他們在學習之余使身心得到放松和鍛煉;6.5%的學生表示不愿意參與,認為大課間形式單一無味,還有1.5%的學生表示無所謂,認為作用不大,還不如自由活動。從男女生人數出勤率分析,男生滿勤率高于女生,其中男生328人,女生172人,幾乎較女生多了接近一半人數,分析其原因,系高考壓力和性格使人,平時也不愛動。
綜上,大部分學生對參與大課間活動持積極樂觀態度,建議對持不愿意和無所謂態度的學生應加以引導并提高認識,使其轉變態度,自愿參與其中。
(五)活動形式和內容
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如場地器材、運動時間、運動負荷和學生個體差異等。在實際操作層面還要考慮組織管理、安全因素、教會等因素。因此,城廂區各高中校大都采用單一的跑操形式,甚至連跑操隊形都沒能很好地設計,活動形式單一,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變革,導致學生鍛煉積極性受到影響,沒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調查表明,城廂區高中校由于受到運動場地的限制,僅有三所學校能以校為單位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另有兩所學校只能以年級為單位進行組織。
調查還發現,城廂區高中學校的大課間體育內容基本上以集體跑操為主,內容較為單一。僅有莆田五中是跑操、自編彈力帶操、武術操等三操輪流開展,內容較為豐富,且跑操隊形采用蛇形跑形式組織,跑操結束后還統一組織集體放松環節,取得較好效果。另外,在每年的6月和12月,有個別學校還停止了跑操活動,沒有找到其他替代項目來安排大課間體育活動。
四、發展對策
(一)制度建設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不僅能反應學生的精神風貌,也能體現學校的管理水平。通過訪談,城廂區高中校均能制定大課間體育活動實施方案,成立領導小組,并配置醫務人員到場。在組織過程中,班主任均能到場督導,莆田五中還配置了領操員和評操員,重點對出勤率、整齊度及動作表現力進行考核,并把成績計入班級年度量化考核,提高了做操質量。
(二)優化大課間體育活動監督評價機制
建立大課間體育活動保障機制,優化實施方案。在評價管理上,要充分挖掘體育人力資源,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在活動中不斷探索,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校領導督導,德育部門牽頭,班主任到位,體育組配合的基本架構,壓實責任,使各部門各司其責,團結協作;建立獎勵機制,把各部門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各項指標量化納入評優評先管理。
(三)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校本化研究
因地制宜,豐富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和組織形式,學校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學校體育特色,開展校本化的體育活動;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學校現有的體育場地器材,優化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和內容,如挖掘改造傳統體育項目、球類活動、體能練習以及新興體育項目等。
五、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城廂區高中校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情況整體良好。各學校均能按照上級部門要求,開展好大課間體育活動
2.城廂區高中生參加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總體態度積極向上,但有部分學生參與動機不夠明確,男、女生在參與動機和態度上差異性較大。
3.城廂區高中學校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組織形式和內容過于統一,內容單調,僅有莆田五中采用了跑操、自編彈力帶操和武術操等三類操種輪換進行,其他學校以跑操為主。由于受場地器材等因素制約,各所學校開展狀況存在明顯的差異。
(二)建議
1.加強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監督、宣傳和評比,營造濃厚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氛圍。
2.加大學校體育經費投入,解決學校體育場地不足、器材短缺等問題。
3.創新多樣化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活動內容應體現教育性和科學性。
4.合理布局,科學設計和合理安排運動負荷,確保活動安全。
5.加強評價。
參考文獻:
[1]張艷慶.新課標視角下大課間體育活動實施方案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7,36(08):719-721.
[2]廖鄧力.天津市南開區小學生體質現狀與學校體育教學相關性研究[D].天津:天津體育學院,2020.
[3]崔忠磊.中學生體育意識及鍛煉現狀調查[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08):81-82.
[4]李寧.廣西中學生實施陽光體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9.
★課題項目:本文系城廂區教育科學2020年度中學立項課題《高中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CXKT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