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昕
摘 要: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會思維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具備重要意義。現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時仍存在一些問題,針對此現象,教師可以采取創新教學方法、設計小組合作交流活動、借助趣味性教學活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等策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學生思維;教學創新
引言
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拓展學生思維的同時,不能拘泥于固有知識,需要培養學生的思考問題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同時還要讓學生學會質疑以及提問,讓學生的思維能夠發散,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新課程改革之后,各科均開始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信息技術課堂也不例外,教師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培養國家需要的人才,不斷推陳出新,改善教學模式,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以及理念,為學生的日后發展負責,推動學生綜合素質以及綜合能力的進步,為國家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1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價值
1.1 提升學生自學能力
在具體開展教育工作,現代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社團學習,學生學習能力進行科學培養,在我國現階段具體開展素質教育時,信息技術課程的科學設置是教育工作中極其重要的一項內容,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自學意識的科學培養,確保學生能夠對其數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究,進而確保學生能夠進行獨立思考,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可以確保學生具有更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常情況下, 小學階段學生的求知欲較為強烈,只有確保學生對課堂所學內容具有較高的興趣,才能使其充分發揮能動性,進而實現學習效果的有效提升。
1.2 提升學生創造力,科學培養計算機思維
通常情況下,小學階段學生大多思維活躍,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相對較強,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與此同時,中小學生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思維,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信息技術課程是國家教育部門和相關教育人士設置的一項學科[1]。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對學生使用軟件的各項能力進行綜合分析,然后將課堂交給學生,由學生自由控制,對學生計算思維進行科學培養。
2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策略
2.1 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將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作為教學重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借助課堂實踐活動的展開,推動學生信息思維的形成。學習活動的主體為學生, 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產生多源于學生自身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展開探究活動,獲取知識,強化自身的思維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創新教學方法,重視“以人為本” 教育理念的落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來設計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趣味性元素的引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借助活潑的課堂氛圍,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良好條件。
2.2 設計趣味性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能夠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也是影響學生興趣培養的重要因素。好的教學過程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有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設計富有趣味性的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動畫制作為例,小學生都喜歡看動畫, 但制作動畫對學生來說比較困難。教師可以在課前將動畫的制作過程錄制下來,并制作成富有趣味性的視頻,將其上傳到學習平臺上,讓學生觀看動畫的制作過程,激發學生的制作欲望。學生在看完生動的制作過程后, 紛紛躍躍欲試。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動畫,根據教師錄制的教學視頻進行模仿[2],自行進行設計,制作動畫視頻。此外,在制作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介紹自己制作的動畫主題和制作方法,分享自己的設計靈感。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了學生的探索精神,還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重難點內容,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
2.3 因材施教,分層設計問題
因材施教是重要的教學原則,教師要按照學生自身的能力開展差異化教學,同時還需要增強學生自身的學習信心,讓學生能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進步,彌補自身的知識空白以及改進自身不良的學習習慣,讓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不斷進步,追求更高的目標,讓更多學生了解課程的多元化以及多樣化,熱愛這一課程,學習這一課程知識,培養學生自身的創造力。比如,在進行Word排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課堂教學目標進行分層設計,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不同的問題和學習方向。初級層次的學生只需要對文檔進行圖片插入,能學會正確操作即可[3]。而對于中級層次的學生而言,這些初級問題已較為簡單,為此,教師可以為他們設置中級目標,那就是熟練掌握以及操作排版流程。在這一過程中, 還可以讓一些學得比較好的學生對圖片的大小、位置以及美觀度進行調整,鼓勵學生做到精益求精。
2.4 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團隊精神
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在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上有很大幫助。自主學習任務雖然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也很可能限制學生的思維。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則可以在小組間進行相互討論,從而不斷開發自身的創新思維。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的過程,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同的個體都會有不同的認知特點、技術水平、思維方式以及學習能力[4]。而在這些個性化特點的加持下,學生相互之間的碰撞、交流、互動會更加密切且有效,由此不但可以順利解決問題,還能實現情感以及自身認知能力的快速發展。
2.5 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具有發展性、應用性以及文化性等特征。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一些計算機軟件的使用以及計算機的基礎操作。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計算機軟件也在不斷優化更新,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教學, 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演示教學法是信息技術教學中比較常用的教學方式,而借助多媒體進行演示教學,能夠使每個學生都準確地看到教師的演示過程,使教學更加便利[5]。此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多媒體介紹自身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經驗, 將多媒體的使用方法教授給學生,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從而對信息技術始終保持興趣,為創新思維的培養做好鋪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分析小學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特點能夠發現,該學科具備較強的實踐性及創造性。為了切實提高學科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求教師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開展中借助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促使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推動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吳飛.例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思維培養[J].學周刊,2020,(3).
[2] 李婷.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導學,2020,(15).
[3]王莉.基于計算思維培養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 3(5):255.
[4] 李婷.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導學,2020,(15).
[5]劉紅英,劉春新.淺談信息技術課中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教育革新, 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