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紅
摘要:相較于普通學生來說,聾啞學生的學習模式還是有所不同的。在生活中引入數學化教學方式,可以使數學學習變得通俗易懂,同時讓聾啞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生活化,從而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本文探討了在聾啞學生數學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教學模式,旨在讓他們掌握基本的數學能力,提升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關鍵詞:聾啞學生? ?小學數學? ?生活化教學
新課程改革要求:“數學學習要與生活緊密相連,并且從生活中的體驗來感知數學學習的真諦,讓學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是數學知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資源,讓數學課程生活化。
一、創設生活情境,開展深入的數學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聾啞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規律,以聾啞學生為主題開展教學活動。首先,清楚教材設計的邏輯性。很多教師在三年級的課程中就開始讓聾啞學生學習和練習奧林匹克數學題,這違背了教學規律,也非常打擊他們的學習自信心,不利于學生日后數學學習的發展。其次,重視教學的導入階段。聾啞學生作為一群特殊的學習人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采取特殊化的教學方式。如教師可以從生活中的數學常識問題入手,將生活問題引入課堂教學,幫助聾啞學生掌握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認識‘元角分”時,教師可以設置在超市買東西的情境,從聾啞學生常見的生活情境入手,搭建生活問題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讓聾啞學生快速融入學習,有效調動聾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另外,對聾啞學生來說,教師必須運用特殊教育的專業知識,給他們帶來更好的教學解答。如在教學“用分母表示數”時,教師可以用手語教學的方式,用未知的數字把分數的表達方式表達出來。這樣既能展現數學的便捷性,又能讓聾啞學生快速理解這節課程的知識。
二、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直觀性地講解教學內容
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不僅要充分調動聾啞學生的學生積極性,還要保證講解過程的直觀性。聾啞學生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講授來學習新知識,但是數學知識有時候比較復雜和抽象,很多聾啞學生沒有辦法理解課本上的知識,所以教師可以充分借助現代化教學技術,幫助聾啞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問題,培養聾啞學生的發散思維。同時,在選擇教學材料和教學工具時,教師要選擇一些直觀色彩的輔助材料,幫助聾啞學生快速理解教材上的知識,讓聾啞學生建立對數學學科的認知。
如在教學“立體圖形”時,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教學技術,從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立體圖形入手,并且總結到一張課件上,讓聾啞學生對立體圖形有一個清楚的認知。
又如在教學“認識長方體”時,由于聾啞學生的認識能力有限,當一個長方體擺在他們面前,雖然他們知道這是一個長方體,但如果轉換一個方向,它們就可能不認知這個長方體了。也就是說,聾啞學生對概念性的知識比較模糊,缺乏清楚的認知。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引導聾啞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實現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
三、開展分層教學,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學習
練習是數學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在課堂上教師理論講解的時間花費得較多,所以把練習留到最后或者課后。實際上,教師應將講解與練習進行融合,給聾啞學生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讓聾啞學生對自己學過的知識有更多的反思。在練習中,教師可以根據聾啞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進行小組分層,每一個小組中,優秀的學生可以幫扶學習不佳的學生。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幫助聾啞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還可以增強聾啞學生的組織能力和思維能力,有效提升聾啞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在對聾啞學生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內容不僅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還要考慮聾啞學生的學習特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礎的數學能力和生活能力,實現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小瓊.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現狀分析[J].華夏教師,2019(28).
[2]張艷.在聾啞學校如何將生活引入數學教學[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7(37).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