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立
摘要:如何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順利把各種科學知識傳授給學生,是教師普遍面臨的問題。本文分析了語言表達能力在中學政治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探討了如何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把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高中政治? ?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
教師主要是通過語言表達,把書本知識、教學信息,以及自己的思想和教學要求傳授給學生。從一定意義上說,一堂成功的課程,教師應該是聲情并茂,用自己引人入勝的語言,引領學生步入知識的殿堂,遨游于知識的海洋,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精練的語言可以節約學生很多時間。”于漪老師也說過:“語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住學生?!?/p>
中學政治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以簡練、有力、有理的節奏去感染學生,感知學生,震撼學生的心靈,成為引領學生前進的指向燈。筆者發現,在教學過程中,有部分思政課教師照本宣科,思維混亂,不知所云。學生知識學習與教師表達的清晰度有顯著關系,可以說,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在中學政治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語言表達在教學中的傳遞作用
教學過程,是指教師通過語言表達把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傳授給學生的過程。針對接受類的知識,教師需要清晰地說明;發現類、探究類的知識,教師需要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迷宮。政治這門學科包含豐富的內容,且呈現出編排復雜的情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表達起著一種重要的中介作用。教師通過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而學生通過教師的語言表達來系統地把握、透徹地理解書本知識。教師只有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把書本上較為死板的、理論性強的書面語言轉化成為學生易于接受且直觀性強的教學語言,才能將所要傳授的知識順利地由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
二、語言表達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
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思維活動有著直接影響。政治課程給學生的印象是背書,學生容易忽略其邏輯性,所以政治教師必須加強語言表達能力,一方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掌握記憶政治知識的技巧。
“循循善誘,諄諄教誨”說明了教師語言表達力的重要誘導作用。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發揮得好,學生聽起課來興致盎然,津津有味,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必修三“法治政府”時,筆者播放了中央電視臺節目《焦點訪談——執法還是濫罰》,然后提出了幾個問題:“視頻中的工作人員的行為你怎樣評價?這些人為什么敢胡作非為?你看了視頻和材料以后,有何感想?你認為該怎樣解決視頻和材料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這幾個問題針對視頻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層層遞進式設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了學生聽課的專注度,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
三、語言表達在教學中的溝通情感作用
教師不僅要用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用富有表情的語言感染學生,即以聲傳情、以言動心。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恰如其分地進行富有感情色彩的講述,則會引起學生強烈的共鳴。
如在教學“偉大的改革開放”時,筆者通過“見證者”“受益者”和“參與者”三個環節,非常清晰地表達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這樣一來,學生透徹理解了教學內容,產生了高度的政治認同。
四、語言表達對中學生的影響深遠持久
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的明信片,教師與學生的第一次交流,就是語言交流??梢钥闯?,語言表達會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得體、恰當且有說服力的語言表達,有利于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服感。所以說,教師的語言表達不僅會影響到課堂教學,還會影響到班級管理。對成長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在校的所有表現都可能成為自己模仿的對象。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語言表達對教學本身、對學生的影響,從而規范自己的語言表達,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政治課是一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以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的,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綜合型、活動型課程。作為引導者,政治課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領學生觀察、辨析、反思和實踐,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把握好自己成長的正確方向。
1.常于讀書
教師的一切底蘊皆來自讀書,很難想象一個不讀書的人能吐出幽默生動、智慧聯翩、讓人贊嘆不已的語言。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泛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中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笨梢姡x書對教師語言積累的重要作用。對高中政治教師來說,多讀一些理論性強、邏輯性強的書籍和報紙是必不可少的,如《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以及各類高質量的專業期刊等。
2.善于學習
善于學習,就是要向所有表達能力強的人學習。教師要多看電視和聽廣播,分析主持人和播音員語言的風格特點;多聽公開課,看名教師是如何組織教學語言的,爭取多聽校內、市內、省內等各級別的公開課,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教師還要多分析別人演講的特點,汲取其中振奮聽眾的技巧,增強自己語言的渲染力。另外,由于政治學科的很多理論知識需要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去驗證,所以教師要從其他學科和藝術門類中學習,實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勤于練習
古希臘演講家德摩西尼生來就口齒不清,為了練習演說,他以跑步和爬山時作長篇演講的方式增加練習量,用口中銜著小石子的辦法校正發音。由于勤學苦練、持之以恒,他克服了先天口齒不清的問題,提高了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成為當時有名的演說家。高中政治教師要做到表達準確簡練,敘述連貫,邏輯性強,要做到語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動,講究藝術,富于情感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教師必須勤加練習,才能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4.樂于反思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反思自己的語言表達,哪些地方表述得清楚,哪些地方想表述清楚卻沒有表述清楚。在反思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揣摩、練習,再到實踐的過程,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如在教學“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時,對如何區分按勞分配與按勞動要素分配,很多教師表達不清,只是簡單地對學生說“適用范圍不同”。其實,對這個問題,學生心存疑惑。因此,教師應及時反思、揣摩、練習,如何才能以最簡潔的語言表達清楚知識的概念。
教師的教學語言要規范、準確,不含糊其辭,讓學生聽起來聲聲入耳、清晰可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發揮聲音的磁化功能,用極富魅力的語言吸引學生和抓住學生。教師應發揮語言的感化功能,用富有情感的語言,消除學生的恐懼、防備心理,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教師應發揮語言的激勵功能,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外,在運用語言教書育人時,教師的語言應具有鮮明的示范性,對學生的語言學習、語言模仿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學生從模仿到應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審美能力。
總而言之,高中政治教師應具備深厚的語言功底,用流暢、清晰、情感飽滿的語言表達,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許秋嬌.優化教學策略,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J].新教育,2020(19).
[2]王立杰.強化教師基本功提高教師語言表達能力[J].中華少年,2018(16).
[3]張紅景.提升語言表達品質途徑的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5).
[4]張雪飛,梁貴春,杜宇鵬.提升教師課堂語言表達能力的應對策略[J].勞動保障世界,2016(35).
[5]沈招娣,石建濤.搭建語言運用支架 優化語言表達能力[J].小學教學參考,2014(36).
[6]徐紅良.老師,你的教學語言規范嗎?——規范教師教學語言,提高學生表達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4(27).
(作者單位:宜興市教師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