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萌
摘要:在學生從初中升入高中后,面對新的知識和要求,在學習上必然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以歷史學科為例,教師要發揮教學的指導作用,做好初中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無縫銜接,從而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這也是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圍繞核心素養視域下,初高中歷史教學內容銜接實踐策略進行了探究,以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 ?初高中歷史? ?銜接? ?實踐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人們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使學生不但要學習、掌握學科知識,還要提高綜合能力。在中學課程體系中,歷史是一門重要學科,但是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初中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銜接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這是因為初中與高中這兩個教育層次有著很大的差距,所以歷史教學容易出現斷層問題。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積極探究初中和高中教學內容有效銜接的實踐教學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同時,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教學方案,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著重強化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從而實現良好的銜接教學效果。
一、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存在的問題分析
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歷史教材有著很多不同之處,如高中階段的歷史知識更加復雜,更加難以理解,且層次更加深刻,所以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更高。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歷史教學比較枯燥乏味,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導致學生難以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不僅如此,部分學生不重視歷史學習,歷史基礎比較薄弱,所以不愿意深層次思考和研究歷史,甚至存在厭學和棄學的情況。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初高中歷史教學內容銜接實踐策略
1.根據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設計教學
在初中和高中歷史知識銜接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的歷史掌握情況。雖然高中歷史知識與初中歷史知識有很大區別,但是高中歷史知識體系與初中歷史知識體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教師要重點補充和深入講解學生的知識薄弱之處。這樣設計的教學活動才更加科學合理,有助于學生更加順暢地學習歷史知識,從而全面了解歷史和感悟歷史。
2.利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下,學生始終在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認為歷史學習枯燥乏味,只能死記硬背知識點,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對教師的講解產生了依賴性,容易出現歷史知識銜接上的問題。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要注重利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參與思考和探究,并在自主學習探究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如在教學“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時,由于學生在初中歷史學習中已經有了初步認識,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和分析我國的奴隸制度和封建制度,認識封建君主專制是逐漸加強的。在這樣自由活躍的教學氛圍下,學生各抒己見,可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在歷史知識和歷史觀方面得到有效培養。
3.加強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依據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開展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工作,教師要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特別要加強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促使學生更好地適應高中歷史學習。另外,在講解歷史知識時,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促使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分析歷史事件,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如在教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綜合分析我國初期的經濟建設狀況,再到之后的市場經濟,再到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最后聯系國家的發展戰略,讓學生明白我國是基于國情逐漸形成了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銜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優化教學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林義元.歷史課外閱讀——學生初高中歷史銜接的重要橋梁[J].中學課程資源,2017(1).
[2]王雪英.歷史專題教學下初高中銜接問題應對策略探究[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8(2).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縣蓮塘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