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寶萍
摘要: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深化改革,統編版教材內容也作出了適當的調整,通過新時期初中教育目標的設定,使教材的內容更貼合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目標,提高初中生語文綜合能力。而基于自讀課教學策略的開展,能夠創新教學模式,優化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利用自讀課教學不但能夠培養初中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也有助于更好地體驗課文中的深意,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關鍵詞:統編教材;自讀課教學;策略分析
引言:隨著我國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的深化改革,自讀課教學策略得到了廣泛應用,利用自讀課教學不但可以培養初中生良好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夠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體會課文中的情感,感受自主學習的過程,獲取更高的成就感,使語文知識的學習更加扎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滿足新時代初中教育需求。
一、明確教學目標,提高自學效率
對于初中語文課程學習來說,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能夠幫助學生規避盲目學習和隨意性問題,同時這也是實現自讀課教學的根本。在新課程標準的推進下,全面提倡初中語文課程要設定三維教學目標,指的是不但要讓學生學會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會學與樂學,而這也是新課程標準下自讀課教學的最終目標。在初中語文自讀課教學中,教師必須側重于教學過程和方法的目標設定,并且參考教材中的單元語文要素,并且根據自讀課文的提示以及具體課文內容,綜合考慮設定教學目標,同時也要堅持有所取舍,腳踏實地的引導學生學習,盡可能地讓學生通過一節課獲取更多。通過引導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到自讀課教學中,從而抓住教學重點,達成教學目標。
例如:當學習自讀課《雨的四季》這篇課文時,由于該篇課文主要是描繪的是自然景物,都展現出細膩的寫作手法,用以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進行這篇課文的獨立閱讀之外,還必須結合本單元教讀課《春》《濟南的冬天》的描繪景物的方法,以教讀課帶動自讀課。然后老師還要指導學生把握課文關鍵詞,初步理解課文的寫作手法,進而進一步深入品讀課文,感受課文中的季節的魅力,體會作者借助景色傳遞的情感。
二、提綱擎領,教略學豐
在開展初中語文自讀課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深入研讀統編版教材的內容,然后遵循刪繁就簡的原則,提煉教材中的教學主線,并且緊著課本中的重點教學,引領學生在自讀課教學中獲得自我感悟,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獲知識,不但能夠提高知識的扎實度,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成就感。教師還可以巧妙地設計提綱擎領問題,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內涵,鼓勵學生深入研讀教材,突破教學難點。此外,教師在自讀課教學的開展中也要結合課文的特點,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各種寫作手法。
三、類文領略,學法遷移
在新課程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強調了自讀課教學的深入運用,將原本的語文課堂教育由教向學靠攏,鼓勵學生自讀自學,體會自讀課教學的真正價值。由此呈現出了初中在語文教學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使學生做好了類文賞析,從而達到學習的舉一反三。通過將讀書意圖向外延伸,使學生形成了良好的自讀習慣,并學會了較多的讀書方式,為學生今后的學業和發展打下了基礎。通過自讀課模式的實施,老師需要先從課文的題材出發,將結合精度課文整理學習內容,然后在其中指導學生進行自讀,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學習方式,同時也擴大初中生的閱讀空間,培養學生的感悟力,進而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關注閱讀提示,實現精要指導
對于一篇課文來說,閱讀提示往往處于課本的最后,閱讀提示的存在也是配合本單元課文的學習要點,深入挖掘課文的獨特所在,為其開展精要指導,不要求學生能夠面面俱到,但是必須保障有所收獲。
例如:在初中七年級上學習《雨的四季》這篇課文時,課后的閱讀提示為:優美的寫景散文中都包含著豐富的感情,通過細膩生動的文筆將景色刻畫得格外靈動與美好。課文中對雨的四季描寫,“性情”各異,“容貌”有別。文章作者采用細膩的文筆,激發了我們五官的感受,體驗了雨的四季之不同,就仿佛親臨體驗一般,感受不同時節雨的風韻。這篇課文是本章的重點朗讀內容,首先要培養學生進行深入朗讀,揣摩課文的深意,同時還要學習作者如詩一般的語句寫法,感受課文的精妙之處。。
結束語: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化,初中語文統編版教材也進行了全面調整,新編的教材內容更符合當代三維教學目標的設定,對培養學生語文學科素養具有重要意義。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積極開展自讀課教學能夠更好地滿足新課程標準教育目標,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養成會學和樂學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提高初中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初中生語文情感,同時也養成了語文閱讀習慣,對初中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
參考文獻:
[1]陳京單.自讀課文教學也別有一番洞天——由《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教學想到的[J].中學教學參考,2018年24期.
[2]劉光成,李思雯.自讀課文教學目標的設計與改進策略[J].中學語文,2018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