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媛
摘要: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藝術課堂教學在學前教育中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促進小學美術教學的發展,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梯度式教學這一新穎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還可以使得小學美術教育有著高度的發展。所以本文就梯度式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的運用進行研究和分析。由于每個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認知水平不同,教師應在訓練的情況下實施梯度方向課堂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更好地學習訓練藝術。
關鍵詞:小學美術;梯度教學;教學策略;教學分析
每個學生的喜好、學習方式、堅定的理想信念、思維能力和專業知識水平都有非常大的區別。因此,中小學必須從基礎美術課開始,逐步關注和融入學生個人的梯度變化。這樣,學生在學習和訓練過程中,有目的地進行藝術課的學習和訓練,促進其潛能的發展,使學生在藝術課上獲得全面發展。梯度導向的課堂教學對于中小學美術課程內容的合理實施具有重要意義,對小學生的進步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構建梯度教學的新理念
(一)轉變教學觀念
從學校課堂教學的角度來看,傳統的課堂教學意識認為,學校必須按照統一的課程標準和規范制定對學生的管理方法。然而,這種觀點忽視了學生身心發展趨勢中個體差別的規律性,難以塑造當代所必需的社會個體。教師在開美術課的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梯度方向設置梯度方向的課程內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加強教師教育
從教師課堂教學角度來看,傳統課堂教學意識一般基于“傳統的三中心基礎理論”,側重于以教師為核心的專業知識的單一傳遞,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的進步有一定的阻滯作用,老師和學生都是公平的。同時,從課堂教學的作用來看,梯度方向的融合是小學教師必須具備的專業能力,可以作為區分學生和完成學生的依據。
二、提供不同水平的學習資源,建立層遞式的教學任務
由于每個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不同,本課程的教材和原材料并不總是適合所有人。在具體訓練中,教師需要注意學生梯度方向的差異,創建不同的學習任務。例如,教師可以收集各類工藝美術教材、雜志、期刊、報紙等書籍和圖片資料,并可以靈活運用互聯網技術獲取全新的美術培訓教育資源,進而建立信息數據庫實現了學生的梯度定向,并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開展新的課程內容和方法,以滿足學生的要求。
三、梯度分層布置作業
作業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關鍵反饋方式。根據學布魯姆的總體目標分析方法,美術作品分為基礎作品、推廣作品和延伸作品。作業的具體內容是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的基本美術專業知識;提高性作業效率的關鍵是把握學生綜合能力的塑造和藝術素養的提高;延伸作業主要是引導學生展開話題和內容,這種內容和內容可以拓展和發展潮流學生的想象力,塑造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層次的美術作業。例如在人美版美術四年級《飛天》一課中,筆者將作業設計成幾個不同層次:1 、 臨摹飄帶的畫法 2、表現飄帶與人物動勢的關系 3、運用線條表現飛天形象。在收集了學生的美術作品后,美術老師應針對學生有針對性的反饋和指導。這樣的形式可以讓學生在寫作業的過程中了解自己對藝術作品的偏好,有助于困難學生形成對美術創作的熱情。
四、分層動態評價
根據每個人選擇的不同層次的課程目標,在美術教師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內容。根據不同的作業難度,老師的具體指導也各不相同。美術教師一定要根據適合學生班級和發展趨勢水平的課程目標、內容、作業和日常任務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同層次的動態評價可以滿足基于學生提前準備水平的美術梯度方向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要求。例如:在人美版美術四年級《自行車局部寫生》一課中,針對同一個實物寫生的作品結果卻相差很大,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造型能力差異,差異性對待不同水平學生的作業,使全體學生獲得發展性教學評價。這樣的形式可以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
五、梯度化個別輔導
個別指導是美術教師對不同設計風格的學生最有效的指導策略,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實際上,對于視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在處理遇到的美術實際操作時生喜歡觀察和學習,美術老師可以在課堂上示范,讓學生仔細觀察操作過程。對于喜歡小組活動的學生,美術教師可以采用師生專題討論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以研討形式提出問題,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語言表達逐步解決難點。對于習慣獨立思考問題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練習,無需指導,讓他們自己探索,遇到問題立即給予支持。
小學美術梯度化的文化教育不僅對學生的教育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趨勢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實施梯度化課堂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彌補自身的不足,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藝術學習能力,增強學生對認知的把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丹紅. 小學低中年級高效朗讀教學的梯度探究[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3.
[2]王文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梯度教學法[J].智力,2021(07):161-162.
[3]張海燕.小學語文學生語感能力的梯度構建[J].新教育,2020(35):29-30.
[4]吳秋萍. 梯度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小學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銜接研究[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5]張小敏.把握梯度設計,貫穿隨文練筆“序列化”教學——小學“橋梁式”寫作課程建構的研究實踐[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20(0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