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摘要:為提升初中化學教學效果,本文對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展開研究。分析了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作用,從啟發引導式的趣味化學實驗、日常生活式的趣味化學實驗、創新探索式的趣味化學實驗三個角度,列舉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期望本文能夠為廣大教學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趣味化學實驗;初中化學;教學。
引言:
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與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為初中化學教學做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重視對趣味、生動的化學實驗的設計,通過多種手段將這些化學實驗引入到課堂中,引導學生完成觀看或親身操作,培養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理解復雜化學知識的難度,強化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促進學生進一步的發展。
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是學生初次接觸化學知識的階段,因此,許多抽象、枯燥的化學知識,有可能會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限制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讓學生產生對化學學習的畏難心理,為教師的化學教學帶來不便。而將趣味化學實驗引入課堂中后,枯燥的化學知識能夠借助生動、形象的化學實驗,直觀地展現出來,這就有助于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良好的課堂體驗,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致的催使下,完成對化學知識的學習。
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化學科目以大量的實驗作為基礎,這也是這一門學科有別于其他學科的地方。許多化學知識,不經具體的實驗操作,很難向學生傳授明白。因此,在課堂中開展趣味實驗教學,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感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在操作或觀看這些趣味化學實驗的過程中,學生也會體會到嚴謹求實的科學探究精神,對化學學習產生更高的積極性,這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趣味化學實驗的開展下,課堂氛圍得到了進一步的活躍,學生的思維會始終處在一種被調動的狀態之中,教師可借助這些生動的化學實驗,做好對學生思維的導引,引導學生在實驗中體會多種化學觀念、化學思想,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1]。此外,教師也可將一些化學實驗的設計,完全交給學生來完成,為學生給予充足的課堂主動權,這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的化學學習甚至終身的成長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啟發引導式的趣味化學實驗
通過對啟發引導式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教師能夠更為靈活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思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領學生對化學知識展開更為有效的探求。教師可運用情境教學法,強化對啟發引導式化學實驗的設計,保證教學效果。
例如,對于“一氧化碳”這一知識內容的教學,教師可先從一個生活情境入手,提問學生:車輛的限號與霧霾天氣有什么關系?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對身邊的化學現象展開思考。在學生基本理解了汽車尾氣中存在一氧化碳以及其他有害氣體,會對大氣環境帶來影響后,教師便可開展“探究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的可燃性”的實驗,讓學生仔細辨別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的不同:一氧化碳的燃燒,能夠讓清澈的石灰水變成渾濁的氣體,觀察試管中的黑色粉末,發現其在酒精火焰的燃燒下,逐漸成為了紅色,清澈的石灰水變得渾濁了,這便是化學現象“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CuO中的氧被CO奪去,CO發生氧化反應,成為CO2,CuO失去了氧,剩下Cu發生還原反應;接著,在學生全面進入對知識的學習狀態后,教師可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小白鼠吸入一氧化碳的毒性實驗,增強學生對一氧化碳特點的感知。在課堂的最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就生活中如何減少一氧化碳排放、防治霧霾建言獻策,提升課堂的生活性與生動性,豐富學生課堂收獲。
再以經典的“無字天書”化學實驗為例,這也屬于典型的啟發引導式趣味化學實驗:教師用酚酞試劑在白紙上寫一段文字,晾干后用作教具。在課堂上,教師可將其放置在裝有氨水的瓶口,讓文字顯現,再移開氨水瓶,文字逐漸消失了。教師可重復幾次如上的操作,引領學生舉一反三展開思索,還有什么液體也能夠用來制作天書?有的同學提出淀粉溶液、碘水也可以,教師便可引導學生通過親身操作,探究使用這些液體與使用酚酞試劑,在制作天書上有什么不同,以此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
日常生活式的趣味化學實驗
化學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回歸于實際生活,因此教師可在課堂中適時開展一些具有生活性的化學實驗,也能夠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用醋清除電熱水壺水垢”實驗,教師可先讓學生對家中的電熱水壺用久了就會積累水垢展開思索,想想有什么辦法能夠處理這些水垢?進而引導學生想到“酸堿中和反應”,設計運用醋清除電熱水壺水垢的實驗:將適量的醋倒入到電水壺中,加熱5至6分鐘,發現電熱水壺中的水垢果然不見了,這是因為發生了酸堿中和反應——水垢主要由碳酸鹽構成,醋具有乙酸成分,因此加熱醋便能夠發生酸堿中和反應,起到處理水垢的效果。
總之,這樣趣味十足且富含生活性的化學實驗,能夠在強化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并非枯燥無味,而是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提升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親切感,同時激發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改善生活的愿望,推動學生實現對化學知識的活學活用、學以致用[2。
創新探索式的趣味化學實驗
在課堂中開展創新探索式的趣味化學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
例如“自制汽水”實驗,教師可先在課堂中介紹:汽水就是由飲用水與二氧化碳制作出的一種碳酸飲料,再引領學生展開思考,設計出自制汽水的方法,在家中應用涼開水、白糖、香精、小蘇打(NaHCO3)、檸檬酸等材料,以及冰箱,完成實驗。實驗步驟是:先在一個干凈的水瓶中倒入80%的涼開水,以及白糖、香精,再投入2g小蘇打,攪拌,待溶解后迅速放入2g檸檬酸,立刻蓋上瓶蓋放入冰箱冷卻,汽水就做好了[3]。在下節課上課的時候,教師可邀請學生在課堂中講講自己制作汽水的心得,再為學生傳授與汽水相關的化學知識:夏天喝汽水能夠消暑,是因為部分熱量隨著二氧化碳排出了體內,溫度低的碳酸飲料中CO2含量高,會帶走更多的熱量,但過量飲用也會造成胃痙攣、腹痛等問題,對身體帶來傷害。
再例如“自制白糖”實驗:在杯中放入一定量的紅糖,倒入適量的水,放入活性炭,借助活性炭能夠吸附紅糖水中有色物質的原理制作白糖。在完成這一實驗的過程中,學生應不斷攪拌混合物,同時也應不斷依據實驗的進度,繼續添加一定量的活性炭,直到液體變為無色。待液體無色后,可將液體加熱,直至蒸發濃縮,冷卻后析出白糖。教師可要求學生在操作這一實驗的過程中,不斷查閱資料、獨立思考,總結實驗原理、要點,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習的成就感,進而讓學生更加熱愛化學科目,促進學生進一步的成長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趣味化學實驗,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學情、個性愛好,合理設計趣味化學實驗,在課堂中不失時機地應用趣味化學實驗,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果,讓學生能夠在化學課堂中得到更為豐富的收獲。
參考文獻
[1]謝偉東.趣味實驗,激活課堂——論初中化學趣味實驗教學[J].新課程,2021(33):211.
[2]高傲其,王升文.初中化學趣味實驗的開發和應用[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21(12):67.
[3]溫雯臻.芻議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1(1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