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軍
摘要:在我國,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永遠不會被淘汰的教育主題,任何時代,愛國教育在學校的教育體系和學生的學習內容中都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無論時代和技術怎么變,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和作用永遠也不會變。愛國主義的組成部分、發展歷史、傳播狀況這三個重要部分都凝結著中國革面先烈的光輝事跡和偉大革命精神。對初中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一定要重視具體內容的落實,確保通過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了解、具備偉大的愛國精神并將其運用到對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學生接受愛國教育后要能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對傳統愛國主義精神進行傳承和擴展。
關鍵詞:初中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策略研究
初中生的自我價值觀尚未形成,對于家國情懷的概念相對較為淺薄。初中生愛國主義的教育只靠家庭父母的灌輸是遠遠不夠的,學校應該更多的承擔起這個重任,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初中教育是必須立刻啟動實施的項目。目前在初中階段愛國主義教育力度明顯不夠,出現了形式單一、載體單一等現象。本文主要探索愛國主義教育在初中教育中實施的必要性以及現階段存在的各種問題,和愛國主義在初中階段實施的更為可行的策略。
一、初中愛國主義教育的現狀
(一)受到網絡媒體的沖擊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通訊技術也在不斷革新,網絡媒體成為初中學生獲取知識、與人溝通、學習交流、應用生活的主要平臺。國際網絡環境具有復雜的多變性,學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愛國主義教育在網絡平臺上受到了一定程度思維阻礙,網絡媒體給愛國主義教育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問題和挑戰。
(二)缺乏管理上的嚴謹性
目前有關愛國主義教育的工作在管理制度上都缺乏必要的嚴謹性,有些管理方式甚至是比較落后的。部分學校對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不夠重視,對教學人員和教育資源的支持和投入較少,這就使愛國主義教育缺乏系統性。另外,部分愛國主義教育人員專業性不足、缺于經驗,本身的愛國主義精神就比較淡漠,在開展愛國教育工作時也不能做到盡善盡美。整個有關愛國主義教育的工作沒有相應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機制,工作人員的工作方式和專業素養也不規范,這給愛國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形成了比較大的阻礙。
二、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初中各科教育的路徑
(一)以課堂教學滲透為根本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進行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初中生接收新事物的能力相對較快,在這個家長和學校都重視成績的時代,當然還是要以知識為主,但在保證課堂教學有序進行的同時,也要保證愛國主義的教育不會落下。因此,教師要以課堂教學滲透為主要方法,讓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當中。
例如,在學生學習疲意的時候,可以講一些歷史典故,來引起學生的興趣與關注,慢慢地將愛國主義灌輸給他們,以課堂滲透為根本,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初中階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進行方式。
(二)以主題班會為保障
主題班會雖時間較短,但形式新穎、活潑,需要作為初中階段必不可少的愛國主義教育保障。主題班會的主題可廣泛延伸,人員可全班參與,擴大教育人數,加深教育層次。增強主題班會的教育力度,以班級教育滲透為主題,以知識教育為主體,進行深層次的愛國教育,知識之外的活動作為加強學生心理為保障,做到“里應外合”,為學生搭建愛國主義教育的屋梁,做到層層遞進,逐步建立,加深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以教師示范為引領
為人師表是每個教師必須要做到的準則之一,示范性是教師職業的顯著特點。由于教師職業的示范性,學生會無意間模仿與學習教師的動作或者日常行為。因此,教師的言行舉止、氣質、舉手投足都對學生有著重大的影響。教師必須有著引領學生一起學習的意識,起到帶頭作用,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作用,不僅要做學生知識的引領者,更是要作為學生情感與認知的引路人。初中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與日常生活有著重大影響,學生的初中記憶大多都是關于課堂與教師的,因此,教師需要有引領作用。
(四)以文化建設為載體
初中教育中知識的傳播具有一定限度,僅限于課堂與教師是遠遠不夠的,教育具有顯性功能與隱性功能。知識的傳播是表面的,對于情感方面的傳播更多的是需要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的每一處都應該設立一些紅色文化的欄目與海報,讓學生在進入校園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深刻的紅色文化。在初中時期,學生的所見所聞都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自身的內心活動,所以教師應以文化建設為載體,將中國紅色文化的力量深深烙入學生的內心。
三、結束語
讓愛國主義教育有效地融入初中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未來中國夢偉大事業的基礎。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教學教育的路徑多種多樣,但應當以課堂教學為根本,主題班會為保障,教師示范為引領,課外活動為補充。讓家國情懷在學生心中發芽生根。
參考文獻:
[1]劉嘉圣.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路徑[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
[2]白顯良.新時代推進大中小學愛國主義一體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