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登金
摘要:在初中數學中有理數的乘法法則學生計算沒有問題,但在知識結構中與小學中乘法是相同加數加法的簡潔的表示方法沒有關聯,這與初中數學中現有教材有理數乘法沒有關聯,使知識結構出現斷層現象。為了使知識結構更加完整,找到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之間聯系,使學生接觸有理數乘法更加自信,根據閱讀的文獻和多年的教學經驗,對于有理數乘法的引入做了修改。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理數的乘法;知識結構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5-365
如今的初中數學教學不能很好的跟上時代的發展,停留在傳統的教學層次。學生無法在學習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而更多地采取從老師那里接受知識進行練習題練習,最后再接受考試考核的傳統方式。在教學、練習、考試的過程中,學生都未占到主體地位。有效的學習過程應該是老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在初中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感興趣的點入手,以生動有趣的例子引入,以圖像化或簡單的思維導圖的方式向學生展現課程內容。枯燥呆板的課程教學必然會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不利于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而缺乏思考的課程將會導致學生思維受到局限,無法向更復雜的數學問題發出挑戰。大多數的數學教師只重視知識而沒有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形成應有的底層邏輯。
一、問題串引導環節
將問題導學法運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去,不但能夠讓學生集中精力更好地進行問題的學習,還可以結合數學和生活,這樣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的知識。
在此,教師可以設計教學路徑為:0與相同減數的差的運算叫減乘法,又如:研究有理數乘法運算(包括加乘法和減乘法)。問題一:兩個有理數相乘,積的符號與兩個因數有怎樣的關系?問題二:兩個有理數相乘,積的絕對值與兩個因數有怎樣的關系?并能用簡潔的語言總結歸納。前面已經學習了有理數加法法則分類討論的知識基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老師適時輔導幫助后進組提示分類討論,再研究積的符號和絕對值。注:根據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探究過程的知識鋪墊,將乘法分類:(1)同號兩數相乘(2)異號兩數相乘(3)還有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與有理數相乘。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每組的討論結果,找一位學生總結,老師板書有理數的乘法法則。每位學生整理筆記本。
二、發現的有理數法則可行性環節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對學生來說有利于其帶著興趣學習,為教師在課堂上有效提問奠定堅實基礎。教師要主動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對話關系,避免學生畏懼教師,以至于在課堂上不敢提出問題,也不敢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避免其無法參與課題情境。可見,教師要積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拉近二者距離,改變傳統教師根深蒂固的看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課堂中心,鼓勵學生在學習中敢于質疑,逐步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學習主動性,只有在課堂上強化師生互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
根據上述需求,教師設計了教學路徑:以一道水文觀測習題為例,水位的高低與升降,體驗學生的發現的法則是可行的。規定水位上升為正,水位下降為負;幾天后為正,幾天前為負。(用有理數的運算解決問題)(1)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三天后比今天上升還是下降多少厘米?(2)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cm,那么三天后比今天上升還是下降多少厘米?(3)學生自己出類似問題并解決。注:由第一環節與小學的類比度高,使學生更好形成知識框架,更易同化理解上位知識。第二環節讓學生體會到有理數的意義和法則與生活一致的,我們的發現可以應用于生活。
三、基于趣味指導學生深入學習
學生在教學中遇到難題及時向老師提問,通過自主提出問題,老師解答問題,形成良好的教學互動,從而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學生解題的印象也將加深,在考試中遇到同樣的問題或者類似的問題,他們能快速反映出來自己曾經問過老師相似的題,從而得到考試信心。在學生充分參與教學的過程中,他們的數學興趣將得到更好的提升,對于他們以后的更高層次的數學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
根據學習金字塔模型,最低效的方式是老師單方面向學生灌輸知識。高效的學習多為主動的積極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知識,能夠積極的運用和向他人轉述。學生能夠從一個比較容易的切入點進入學習,窺見其學習的趣味性,他們將更容易達到高層次的復雜的學習。學生需要提高自己的課堂參與度,在上課時老師可以充分采用互動式教學,進行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教師要讓學生有足夠的能力理解題目并且具有相應的解題思維,但是他們還需要數學運算工具及基礎知識。比如學生對長寬高的基本概念不理解,當他做到涉及長寬高的應用題時他們也許能準確判斷出題目的要求,但無法進行相應的運算將成為障礙。當今的教學應該是立足于基礎知識通過有效發散學生的思維,達到更高層次,然而這一切需要牢固的基礎。一個基礎知識不牢固的學生無法對問題形成自己的見解,也就無法提出有效的問題。學生應該先學好基礎知識,在基礎知識扎實的基礎上引出對問題的見解,對于無法理解的問題再向老師提問,這樣的提問才是真正有效的,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在教學當中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教學的重點以及難點進行精心設計,從而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通過提問的方式,可以使學生與教師進行正確的教學交流。由于數學知識過于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但在實際教學當中,老師對于課堂的提問還沒有做到靈活應用。所以需要老師進行積極的探索與創新,尋找出一種適合中學生課堂提問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毛海余.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現狀與革新[J].學周刊,2021(31):105-106.
[2]沈仲成.淺談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提問[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26):46-47.
[3]薛蓮.注重課堂提問,促進初中學生數學思維生長[J].學苑教育,2021(2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