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理學原理”是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在當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必須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學部署,確保課程思政建設落到實處。文章主要就“管理學原理”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問題進行探討,從課程內容的創新、教學方法的創新、理念教育機制的創新、教師的思政培訓等方面探討“管理學原理”課程思政教學的部署工作,以期為其他專業課課程思政教育實施提供相應的指導與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管理學原理;教學設計;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44-0077-03
作者簡介:王雪英(1980—),女,碩士,湛江科技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管理信息化。
基于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在“管理學原理”中嵌入思政教育理念,體現了教育實施中對學生發展的人文關懷,讓專業教學與課程思政建設同步,以兩者協同效應的發揮,帶來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與輸出。
一、樹立正確育人目標,建立長效育人機制
思想政治工作是長期性的工作,在“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中,高校應樹立正確的育人理念,讓專業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相結合,讓思政教育貫穿整個教學的過程,從而形成教書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的長效育人機制。高校要進一步明確“管理學原理”課程思政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應結合思想道德教育知識;技能目標應讓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具備良好的管理能力、決策能力、溝通能力以及良好的領導、控制、組織協調及創新能力;情感目標指“管理學原理”課程思政實施中應關注學生情感水平的提升,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四個自信、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掌握行業職業道德規范和標準,樹立現代管理的市場觀念,基于以人為本的價值觀,誠實守信、團結協作、吃苦耐勞、愛崗敬業,具有良好的創新實踐能力和較高的管理水平。
二、深入挖掘與探索,創新“管理學原理”課程內容
一方面是于基礎知識教學中增加學科前沿熱點信息,另一方面是在管理技能的傳授中引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此基礎上讓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結合。具體來說,于基礎專業知識教學中增加學科前沿熱點內容主要是在講解管理活動具體方法、基本規律的基礎上,針對當前的社會政治環境、現有的技術條件、當前的經濟狀態讓學生學會以發展的思維去制定戰略、決策、編制計劃,做好人員配備[2],進行創新管理。在“管理學原理”教學中,教師應增加學科前沿熱點信息,例如講解環境分析時,應重點介紹第三次工業革命以及“互聯網+”技術變革的時代態勢,將其與企業目標管理結合起來,讓學生從中明確管理工作的發展方向,并思考管理中面臨的挑戰,提出有效的改善舉措。學生根據現場環境、時局態勢制定新的發展規劃,提高管理效果,推動企業健康發展。將學科前沿熱點引入知識教學中,可以使學生深入理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國際發展挑戰。再如教師在講解管理控制時,可以增加現實生活中某些企業因控制失誤、不當,甚至惡意制造假冒偽劣產品等案例,激發學生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樹立其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增強社會責任感。教師將前沿熱點信息、具體案例融入教學中,也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消化“管理學原理”的知識,讓學生了解到創新者應有的品質素養,為學生的創新發展、創新管理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在管理精髓的傳授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3]。管理學原理內涵豐富,外延廣闊,對學生的思維啟迪具有積極意義。當前世界經濟、國際政治格局、技術環境處于不斷變化的過程中,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只有審時度勢,基于發展的眼光尋求自身的發展,制定新型的發展戰略,才能實現根本性的發展。對于學生同樣如此。知識的學習應與自身職業定位、職業規劃相結合,使得自身的發展與時俱進。教師在講授管理活動的全球化時代背景知識時,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民族意識,讓他們自覺地將個體發展與理想信念結合起來,做新時代的開拓者、創新者。
教師在講解管理計劃時,可以使用案例教學法,展示國家五年發展規劃,指導學生做好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讓學生制定具體的學習計劃,細化到學期學習計劃、月度學習計劃、周學習計劃等,讓學生不斷分解學習目標,并確保學習目標落到實處。教師講解人員配備知識時,也可以引導學生朝著全方面的方向發展,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創新進取,不斷歸納總結,最終問鼎成功[4-5];在內容的變革創新中,也應著手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結合,讓學生學以致用。學生建構出管理學知識的基本框架后,能自覺地運用到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例如當學生學習了“管理學原理”的基礎知識后,可以基于學到的知識進行社團管理,進行活動的策劃和人員的部署,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參與社會調研、暑期社會實踐等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管理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在教學中也應當清楚地看到“管理學原理”以決策、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等職能為主線,這與學生學習生活聯系密切,蘊含的思政元素較豐富,主要表現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和管理智慧、個人素養和職業素養。教師可借助特定情境,融入思政元素,如在講授如何塑造組織文化時,可借助全民公祭日讓學生感受紅色文化,以營造愛國主義教育的現實情景和莊重氛圍,襯托和彰顯課程主題。
三、積極創新與調整,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
“管理學原理”課程一般在新生入學第一學年開設,而第一學年高校學生正處于從高中進入大學的適應期,過多的理論課程講解對高校學生來說接受難度較大,需要教師著手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做好課程優化設計,給予學生正確的課程學習指導?!肮芾韺W原理”本身涉及大量的管理理論、管理觀點,教師應調整教學方式,講解知識點時盡可能地列舉與學生生活相貼近的例子,以案例教學的形式激發學生課程學習興趣,同時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將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相結合,也可以引入多媒體教學,以提升學生課程學習的新鮮感、趣味感。在教學過程中,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求以學生為中心,比如在“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中可以引入華為、海爾、蒙牛等品牌發展案例,通過生動的案例故事來詮釋管理學的精髓,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得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6],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探討與思考。
教師可使用討論教學法,提前發給學生案例,讓學生閱讀思考,然后讓學生在課堂規定時間內,分組探討、自由表達,鼓勵學生內部交流、課堂思辨,于學生的交流思辨中去矯正學生思想認知上的偏差,幫助學生理解“管理學原理”相關知識,并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也可選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當學生對“管理學原理”課程有了一定的學習興趣,且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后,可以有目的地選擇部分主題,采取任務驅動型的翻轉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協作,完成管理任務。以組織文化章節教學為例,教師可要求學生自學組織文化的結構內容,搜集中國的文化內容,以點帶面地展示文化的內涵及外延,并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民族企業,研究其具體的文化核心內容,思考其文化形成路徑,最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成果匯報,師生互相點評。這種教學作為案例教學的補充,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發現、思考、總結。再如采用教師可以專題參觀與講座的教學模式,邀請本地知名企業家或優秀的管理者親臨學校給學生作專題報告,與學生面對面探討交流,為學生答疑解惑,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管理學原理”中相關的管理學知識、規律技巧,也可以積極推進校企合作,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寒暑假到企業參觀定崗實踐,讓學生知行意統一,擴展學習視野,加深對課堂內所學知識理解。此外,教師可引入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讓思政元素融入“管理學原理”課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為引領,在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黨的優秀組織管理經驗等內容,將思政元素貫穿課程人才培養全過程。具體來說,在實施課程思政教學中,教師可將教學分為課前預習(線上)、課中融入(線下)、課后作業(線上)三個階段。上課前,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利用雨課堂發布線上預習任務,供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中,教師通過案例講解、播放視頻、課堂討論等教學方式,把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課程專業知識的教學中,讓學生在接受專業知識的同時接受思政教育,另外,將每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合作小組,實施任務式、合作式、項目式教學方法,完成課中、課后實踐任務,加強學生團結協作精神;課后通過雨課堂布置作業,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體會思政元素融入知識中的意義[7]。
四、教師做好榜樣示范,并加強培訓學習
教師應嚴格要求自己,做學生的榜樣,要定期地學習理論知識,參與黨性教育,參與社會調研,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水平和人文素養,使得自身具備思想政治教育的敏感性,并自覺地將思政教育貫穿到“管理學原理”教學全過程中。學校方面也應為專業課教師開展思政教育創造條件,如組建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推行課程教育結對制度[8],聘任邀請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教師指導“管理學原理”課程思政建設,由專業思政教師指引專業課教師挖掘課程思政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教師也應積極參與日常思政講堂、交流探討活動,以真正做到整合教學內容,挖掘思政元素。例如,在講解管理思想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管理智慧,讓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尊重歷史,關注傳統優秀文化。在講解人性假設范式變遷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探討不同人性假設下不同的管理方式,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能基于現代化管理理念做好管理工作。在講解管理決策的影響要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辯論賽的形式思考價值觀對管理決策的影響,從而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使其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與判斷。在講解激勵理論之公平理論時,教師可讓學生查閱資料,明白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公正,讓學生保持公平公正觀。在講解領導權力的來源時,可以讓學生分析領導者的自我修養對于組織發展的意義,引導學生加強自我修養。在講解管理溝通技巧時,教師應讓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做到尊重、誠信、自信?!肮芾韺W原理”課程任課教師必須統一課程思政教育思想,共同備課商討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就課程思政案例的選擇達成統一意見,并充分利用學?,F有資源,吸取其他教師、專家的意見,做好專業課思政教育質量的把關;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定期地上傳有關馬克思主義哲學、國家歷史、人物故事等相關的素材,從而實現課堂內外的全過程育人。
五、結語
當前,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以及實現思政教育全過程育人具有現實必要性,“管理學原理”作為管理類專業的重要教學內容,在關注專業知識講述的同時,也應關注思政教育。教師應挖掘“管理學原理”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增加與之相關的思政教育案例,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育人機制的調整,讓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真正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用正確的道德理念去做好管理工作,解決實際的管理難題。讓題“管理學原理”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跨界融合,才能帶來“管理學原理”更理想的教學預期,培養發展更全面、素質更高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唐芳. 管理學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與融入途徑思考[J]. 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21,31(02):149-153.
[2] 彭芳. 應用型轉型建設背景下“管理學”課程思政建設探析[J]. 就業與保障,2021(10):162-163.
[3] 張海燕,張銀銀. “管理學原理”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探索[J]. 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19,29(04):158-160.
[4] 陳幼紅. 高職院校“管理學原理”課程思政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 現代企業,2020(05):149-150.
[5] 薛維峰. 職業本科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與策略分析——以“管理學原理”為例[J]. 大科技,2021(16):46-47.
[6] 禹玉環. 基于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的“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模式研究[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14):108-109.
[7] 樊艷麗. 淺談“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創新[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29):157.
[8] 佚名. 高職院?!肮芾韺W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8(10):156-158.
(薦稿人:趙圓圓,湛江科技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