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玉
[摘? ?要]有主題的情境既有趣,又能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熱情,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培養能力,同時學會關注身邊的地理,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文章以人教版“聚落”的教學為例,探討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主題情境教學設計。
[關鍵詞]核心素養;主題;情境;聚落
[中圖分類號]? ? G633.55?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34-0092-03
綜合思維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是地理學習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谥黝}情境的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以地理的眼光去看待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真實問題,并且能夠運用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本文從主題情境的設計、情境問題的設置等方面著手,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人類的聚居地——聚落”的課堂教學為例,探討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主題情境教學設計。
一、主題情境的設計應基于真實的地理問題
情境的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在進行主題情境設計時,應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逐步引導學生深入情境,經歷思維的發散。教師應以課本知識為載體創設情境,有意識地構建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相關聯的情境,創設復雜、開放的真實情境,設計有一定深度和梯度的真實地理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并主動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運用分析、比較、歸納等多種思維方式參與課堂,對所學知識進行加工、遷移和重組,把枯燥的知識學習變成有趣的體驗式學習。
教師在主題情境設計中應注重情境的連貫性,找到貫穿整個情境的線索,將整個教學環節串聯起來,設計不同層次的探究活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不斷增強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
例如在教學“聚落”時,選擇合適的主題情境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挑選素材的時候可以從身邊的實例、網絡新聞、電視節目等多個方面入手,選擇合適的內容加以提煉或整合。主題的設置應突出典型性,關注多種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注重提升學生系統分析問題的能力,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
青墩遺址位于現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南莫鎮青墩村,該遺址的發現,把江淮平原的歷史上推了3000余年,這就是本節課情境創設的靈感之源。
青墩遺址與“聚落”知識息息相關。南通先民的聚落選址與自然環境有很大的關系,例如選址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區。整節課的主題脈絡如下:對比青墩遺址和現在南通市的圖片,認識鄉村和城市聚落的景觀差異;分析青墩古聚落的選址原因,認識影響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青墩古聚落的建筑形態,認識自然環境對聚落形態的影響;分析青墩遺址上聚落的消失,認識保護聚落的意義。
本課教學以青墩遺址為切入點,并用情境化的問題把本課的知識點都相互串聯起來,形成整體,而每個情境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點也可以分開來學習。這樣,以青墩遺址為主線貫穿的課堂,便呈現在學生面前。
選擇并確定主題情境時,應參照課程標準,便于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識要點,同時注意結合學生的興趣點,明確主題,不可生搬硬套,流于表面。所設計的情境既要與學習內容相符合,又要能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獲得學習的動力。只有通過解決問題,學生才能夠真正地理解知識,完善自身認知結構。
二、情境問題的設置應該使教學內容結構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單一的刺激容易造成疲勞,如果一節課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情境問題的設置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新知識。主題情境立足于基礎的地理知識,以問題鏈的形式整合整節課的內容,讓學生通過課堂上的師生和生生互動,理解和運用知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境問題的設置對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起著關鍵作用。情境問題應該涉及一節課主要的知識點,注重知識的建構,使得教學內容結構化,逐步引導學生深度學習,進而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本節課“聚落”的教學,以青墩遺址為主題情境,同時圍繞聚落相關知識,通過一系列情境問題讓學生在情境中開展探究性學習。
【主題情境一】
情境背景:青墩遺址,分布面積約7萬平方米,為江淮東部面積最大、文化層堆積最厚且保存最完好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豐富的文化遺存表明青墩遺址是江海文明的起源,是20世紀70年代江淮東部最重大的發現,其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勤勞的青墩先民在此采集、農耕、漁獵、飼養……青墩的原始文化獨特、發達而又神秘、深邃。
情境問題:對比青墩遺跡所在位置當前景觀圖(見圖1)和南通市現代景觀圖(見圖2),說一說鄉村景觀與城市景觀的差別。
設計意圖: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提高看圖析圖的能力,在主題情境中歸納地理事物的差異,提高學習興趣。
【主題情境二】
情境背景:一定的自然地理環境是人類生產、生活和發展的先決條件與基礎。在漫長的地質年代里,青墩曾經經歷過多次的海陸變遷。江淮地區水網密布,在史前時期,地勢低平、比較潮濕的江淮和南方地區(見圖3)流行干欄式房屋,下層放養動物和堆放雜物,上層住人。青墩古聚落中的干欄式房屋(見圖4)具有特殊的意義。
情境問題:青墩遺址為什么會出現在江蘇省海安市一帶?在青墩遺址發現干欄式建筑遺存,青墩人會選擇建造這樣的房子,原因是什么?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我們生活的地理環境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自然環境會對聚落的形成和形態產生深遠的影響。讓學生思考青墩古聚落的選址要素,體會自然環境中氣候、地形、水源等對聚落的形成的意義,從而形成正確的人地協調觀。
【主題情境三】
情境背景:來自大自然的滅頂之災是江河流域和近海低地經常遭遇的危機,青墩遺址所在地古代聚落的興衰映射出區域文化——江海文化演進的曲折和復雜。我們難以徹底了解遠古青墩的詳情,但是在我們人類的進化史中,還有一些罕見的、無法被替代的、被我們稱之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財富,卻遭到了一些人為的破壞。
情境問題:作為一名中學生 ,我們可以為保護和傳承世界文化遺產做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同身受,從認識某個聚落上升到懂得保護聚落的意義,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能夠體會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樹立全球意識和責任意識。
情境問題的設置既需要考慮問題是否合理,又需要考慮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教學“聚落”的這節課問題設置相互關聯,同時涵蓋了所有的聚落知識要點,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樹立人地協調觀,讓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提高綜合思維能力,這樣的地理課堂是有情境、有深度的地理課堂。
問題的設置要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既要與實際情境相關聯,又要有利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題情境的問題設置應有不同的層次,讓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注重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不斷提升,同時問題的答案應該是開放的、多樣的,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三、主題情境教學讓教師和學生都受益匪淺
主題情境教學通過情境化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探究式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參與者,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地理的思維方法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勇敢表達對現實世界的觀察和理解,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樹立人地協調觀?;诘乩韺W科核心素養的主題情境教學設計,選擇貼近生活的真實情境,打破了原有的問答式教學框架,改變了碎片化的教學方式,讓師生在探討的過程中形成思維的碰撞,在教學相長中獲得幸福感。
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主題情境教學設計目的是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鍛煉學生綜合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初中階段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初中地理教師有責任幫助和引導學生,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逐漸成長為有擔當、有思想、有情懷、有深度的人。
(責任編輯? ?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