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
摘要: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和信息社會責任,而信息技術課程是以這四個因素為課程培養目標。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如何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從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出發,提出發展高中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建立信息意識、培養具有計算思維的學科精神、在數字化時代學習與創新以及肩負起信息社會責任。最后提出,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其意義是利用數字化資源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利用信息知識解決問題,將高中學生培養為優秀的數字創新人才。
關鍵詞:高中學生;信息技術課程;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1)32-0199-03
Developing the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re Literacy
LI Wei
(College of educatio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0, China)
Abstract:The core literacy of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cludes information awareness, computational thinking, digital learning and inform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takes these four factors as the curriculum training objectives. In the cour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subject core literacy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Starting from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core literac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ould start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establishing information awareness, cultivating the discipline spirit with computational thinking,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in the digital era, and shoulde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Finally,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subject core literacy is to use digital resources to promote students' deep learning, use information knowledge to solve problems, and cultivat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o excellent digital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high school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core literacy; development strategy
1 引言
在《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要求在信息技術課程中,以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作為育人目標[1]。由于信息技術課程起步晚、更新迭代速度快,并且不是高考的主要科目,自然被高中
學校所忽視[1]。知識的學習,掌握學習目標一向都被認為是主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而在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在熟悉知識理解的基礎上,再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遷移,最后突破進行突破,即對知識的創新,換言之就是教育知識觀的根本改變[2]。對于操作性極強的信息技術課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把此話應用得淋漓盡致,將知識運用在解決問題的技術活動中,知識的學習、遷移和創新為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提供了更好的指導。因此,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策略更應該被重視。文章討論了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立足于學科核心素養現狀,討論了在數字時代如何發展高中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2 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概況
核心素養一詞,在我國受到廣泛關注的時間是在2014年,當年教育部印發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文件中,明確指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內容:即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同時提出了要將核心素養落實到具體的學科中[3]。在國內研究者中,對于學科核心素養的界定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兩派:辛濤等認為,核心素養的界定應該分為不同的層面而言,就其內涵來說,核心素養是指個體在社會的生存中所具備的一些能力;就學科屬性而言,學科核心素養不僅僅是學習單一的一門學科的知識,而是個體積極主動并且具備一定的方法獲得知識和技能;其主要目的是讓個體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和促進社會良好地運轉[4]。李藝等認為,學科核心素養是基于學科本質內容的,指向學科的“學科核心素養”,它應該以彰顯學科特定價值為指向,相應地,在其設計過程中,必須從對學科本質的追問和把握開始[5]。毋庸置疑,如果說核心素養是抽象的,那學科核心素養就是具體從到某個學科的理念。
因此可推導出,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為: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中逐漸形成的適合個人在社會中發展的、促進社會良好運轉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包含以下四個要素: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和信息社會責任[6]。小學、中學,乃至職業院校,都有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開設,盡管在遣詞造句上,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表述是一致的,但針對不同的對象,其中的內涵也是不同的。在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中,各派學者對其要素都持不同的觀點,李藝等學者認為計算思維作為信息技術的特有的東西,是信息技術課程的本質,是影響高中學生發展的關鍵因素,而陳明選等人認為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是其他三者因素的依托與直接能力的體現[7]。
3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素養現狀研究
近年來,高中信息技術課被廣泛質疑,主要的問題就是在課程常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通常主要關注了工具軟件的操作,因此學生通常只是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基本知識及簡單的操作技能[8]。從長遠意義而言,這是不適合高中學生發展的,在評價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時,應關注到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要素,這就是學生學科素養的體現。
盡管學生對這門課程非常感興趣,但是由于其他學科學業繁重,信息技術課程數量安排得極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付高中會考的想法導致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軟件的使用上。在學術界中,越來越多的學者更加關注到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素養,肖廣德等人基于學科的核心素養為信息技術課程的評價提出了寶貴的建議。然而,目前信息技術課程得到比較樂觀的改善,高中學生在小學期間學過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比例達到60%以上,而在初中學過信息技術課的比例將近達到79%以上[9]。于穎等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基于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為一線教學構建了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內容,豐富了教學實踐。并提出,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教師與學生對新課標、學科核心素養及教學設計有深刻的理解與把握[10]。
普通高中的課程更強調概念、定義等,強調對本質的理解[11]。比如在人工智能與人類生產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掌握的內容就是人與人工智能之間 的關系,以及在信息社會中,人工智能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10]。與傳統的信息技術課程相比,目前的信息技術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變,這為培養利用信息資源的能力和學生創新能力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條件。在此基礎上,改變教師的授課觀念、學生的學習理念,對于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關鍵意義。根據高中課程所強調的內容,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借鑒學者設計的課程活動,對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4發展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途徑
在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大要素中,四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同時又各有側重,沒有任何要素能夠獨立。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計算思維是此課程具有的特色,在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過程中,以計算思維作為脈絡;而數字化與創新在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中是其他幾個因素是否存在的表現;盡管計算思維超過了其他的核心素養要素,他們之間并沒有高低的地址之分,四者各有其獨特的意義與作用[11]。每一個要素對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發展都具有其價值。
4.1建立信息意識能力
信息意識,簡而言之,就是人類在面對信息和信息活動時,人們頭腦中的能動反映。毋庸置疑,主觀性是信息意識最大的特點,對于不同的主體,在認識同一類信息的過程中有著不同的見解。隨著數字時代的發展,“數字土著”逐漸成為新時代的重要成員,信息意識有更為豐富的內涵:主要表現為對身邊信息的感受力、認知力、判斷力、洞察力等方面[12]。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信息系統來處理學習中或者生活上的信息問題,在長期的訓練中,學生懂得如何鑒別信息的質量、如何定位信息的需求性、如何與團隊分享自己所掌握的信息,總而言之,建立信息意識的主要目的就是實現信息價值的最大化,沒有價值的信息沒有任何意義;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是學科核心素養生成的前提和條件[13],在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其基本策略就是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能力。
4.2培養計算思維的科學精神
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計算思維從未離席。在數字化環境中,從育人角度而言, 計算思維是一種品質,具體而言就是在系統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形成的,能夠運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思想、策略、方法和技術等解決真實信息系統問題的過程中所形成的[14]。計算思維的形成,是以學科知識作為載體,計算思維在依附知識的同時,又是超越知識的。如今,正是信息社會發展的火熱時期,在青春期的高中生,生理和心理都是一個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生的終身發展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大多都是在這個階段習得的[15],計算思維的培養更是關鍵。在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中,要強化學生對計算機基礎概念的理解,便于學生解決信息問題,最后養成一系列思維能力。而發展計算思維,學科知識的建構只是第一步,知識的價值在于在實踐過程中,能夠解決相應的問題;而在信息技術課程中, 這種關聯學科知識與計算思維的活動更傾向于表現為一種扎根于學科思想并帶有社會經驗取向色彩的以問題解決為目的的技術活動[16]。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緊抓信息技術課程的本質,即與其他學科有區分的特點,將學科知識與活動充分結合,其目的是發展學生的計算思維。計算思維是信息技術學科中具有學科特色,同時又能體現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情況。
4.3在數字化時代中學習與創新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學習環境:在當代社會,對數字人才的要求已經從之前在數字化環境下的學習轉變到創新了,更需要二者相結合[17]。創新,是每個時代都所需要的特質,只有源源不斷地創新,社會才會不斷進步;對于為各行各業輸送大量人才教育事業而言,優先發展學習者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是迫不及待的。在這個由“數字土著”組成的數字化時代,學生從傳統的信息獲取中重新融入新的信息時代,更要求學習者在這樣的環境中使用數字化資源,形成數字化意識,以此來優化自己的學習過程、學會創新創造來解決實際問題。數字化學習資源,尤其是針對特定的學習任務,搭建相應的環境,合理利用網絡資源來輔助其他科目的學習,這才是信息技術課程價值的體現。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在數字化時代生存,必須學會如何高效地使用數字化資源,以發展自身的創新創造能力,而創新更是和這個時代更好地契合的體現。
4.4肩負起信息社會責任
作為新時代在信息社會下,肩負起信息社會責任,是高中學生作為“佼佼者”的重大任務。在信息社會,學生必須擁有信息安全意識和能力——遵守信息法律法規, 維護個人和社會信息安全,這就是信息社會責任素養。具體而言,要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不得濫用——符合法律法規,在自己獲利的同時,不能損害他人的利益——符合道德倫理。信息社會是通過創造、分配、使用、整合和處理信息進行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活動的社會形態[18]。而信息社會的建設,學生作為主干力量,作為發展中的高中學生而言,在樹立文化自信的前提下,要學會接受和尊重多元的信息文化。在信息化時代,要緊密關注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為社會帶來的變革與創新,與新時代同步,是肩負信息社會責任最基礎的一步。學習者要有能力和品格促進社會良好地運轉,因此要求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要具有批判的眼光和積極學習的態度,這是肩負信息社會責任的“必修課”。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化,學科核心素養是從學科的角度進一步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19]。
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與教育內容息息相關。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真正的核心問題就是學生有待學習的核心知識,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向符合學科本質的教學內容靠近[20]。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建構不僅僅是專家和科研人員所探究的東西,更是一線教師所要掌握的,教師要根據信息技術特有的學科核心素養設計相關課程,學科方法的學習特色設計相關活動課程,同時要研發多種形式的學習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另一方面,學校要打造專業的信息技術教師,為教師提供專業化的培訓,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才能得到專業化的培訓與發展。教師專業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在整個教師教育一體化進程中起著基礎性和引領性的關鍵作用。
5總結與展望
在新一輪教育改革中,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是課程的主要載體,嚴格意義上而言,這關乎人才培養的教育質量。掌握信息技術課程中的知識和操作,有利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圍繞學科核心素養的任務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達到“育人”的目的,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信息技術與人類的“融洽相處”。課程作為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載體,而此課程具有較強的實操性,因此鼓勵學生用所學習到的知識解決學習上、生活中的技術問題。總之,高中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是教師授課觀念、教學設計的轉變,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的轉變,從學科學習到學科的創新與探究。學生作為數字社區的一部分,在促進信息技術課程的發展的同時,使其成為優秀的數字公民。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 (2017年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 張華.論學科核心素養——兼論信息時代的學科教育[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37(1):55-65,166-167.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2020.12.23).
[4] 辛濤,等.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模型的構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5] 李藝,鐘柏昌.信息技術課程核心素養體系設計問題討論[J].電化教育研究,2016,37(4):5-10,61.
[6] 黃光雄,蔡清田.核心素養:課程發展與設計新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67.
[7] 陳明選,張寧.基于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活動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9(1):87-93.
[8] 肖廣德,魏雄鷹,黃榮懷.面向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評價建議[J].中國電化教育,2017(1):33-37.
[9] 肖廣德,黃榮懷.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實施中的問題與新課標的考量[J].中國電化教育,2016(12):10-15.
[10] 于穎,于興華.學科核心素養統領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結構建構[J].現代教育技術,2019,29(8):120-126.
[11] 馬開顏.中等職業學校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以信息技術課程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20):9-12.
[12] 熊璋,邵紅祥.重塑信息科技教育[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2):4-9.
[13] 于穎,周東岱.基于核心素養的信息技術教材結構設計——以高中“數據管理與分析”選修模塊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7(5):19-25.
[14] 解月光,楊鑫,付海東.高中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描述與分級[J].中國電化教育,2017(5):8-14.
[15] 喻平.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與策略[J].課程 教材 教法,2017,37(1):48-53,68.
[16] 李藝,鐘柏昌.重構信息技術課程——從經驗選擇走向思想投射[J].電化教育研究,2015,36(10):5-11,19.
[17] 楊曉哲,任友群.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價值追求:數字化學習與創新[J].中國電化教育,2017(1):21-26.
[18] 任友群,李鋒,王吉慶.面向核心素養的信息技術課程設計與開發[J].課程 教材 教法,2016,36(7):56-61,9.
[19] 謝宵元,支啟軍,鄒圣云,肖順銀.基于元認知理論下發展物理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觀摩“彈力”教學思考[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20,22(2):124-127.
[20] 李松林.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的三個教學問題[J].教育科學研究,2017(8):5-9.
【通聯編輯: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