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思考如何才能引導學生深度解讀文本,提升他們的審美賞析能力。教師要創設情境,促使學生感受莊嚴雄偉之美,要引導學生抒發情感,提升愛國情懷,要組織大家引申思考,探究如何堅持不懈地努力,要讓學生聯系生活,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打算。這樣就能將文本閱讀和德育教育結合在一起,促使學生提升審美情趣。
關鍵詞:解讀文本;審美情趣;小學語文
《語文課程標準》給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德育要求,認為要促使學生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逐步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讓他們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升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度解讀文本,透過文字表面深挖下去,探究蘊藏在其中的情感因素,從而起到德育的效果,讓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全面提升。
一、創設情境,感受莊嚴雄偉
創設情境是一種能輔助學生提升審美感受能力的好方法,教師可以通過視頻、音頻等創設情境,渲染特定的氣氛,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例如要讓學生感受莊嚴雄偉的場景,教師就可以展示莊嚴肅穆的建筑物,并播放雄壯的音樂,這樣學生就能快速進入到情境中,生出憧憬和想象,從而感受到莊嚴雄偉之美,提升審美賞析水平。
《延安,我把你追尋》是一首展現革命精神的現代詩歌,但是很多學生對于革命歷史了解不夠深刻,也沒有去過延安,所以很難理解延安對于作者來說意味著什么,也無法體會作品中蘊藏的情感。為了促使學生提升賞析水平,教師設計了多媒體課件,創設了情境,在課件中展現了延安的標志性建筑,讓學生從破舊的窯洞開始,到一座座高樓大廈,從南泥灣看到楊家嶺講話的會場。同時,在課件中教師還給學生介紹了延安的過去和現在,了解革命先輩在延安做了什么事情。這樣在學生的心中,延安就變得莊嚴雄偉起來,他們也能懷著崇敬的心情閱讀作品,此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表達,說說自己是否能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在你心中的延安是什么樣子的呢?你對延安有怎樣的情感?”如有學生嘗試表達:“在我的心中,延安是革命根據地,我能從中感受到紅色革命精神,如果有機會,我也想去延安,親眼看一下革命前輩曾經住過的窯洞?!?/p>
小學生一般想象力都很豐富,所以教師要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進入到文本的情境中。這樣學生的內心能激發其向往之情,教師再讓學生分析作品中的字詞,他們就能深入探究,體會到作品中蘊藏的情感。
二、以文述情,升華愛國情感
以文述情指的是促使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自主表達,嘗試說說作品中蘊藏了怎樣的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主人公,說說自己在這種情境下,內心的感受是什么,嘗試用具有感染力的語言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樣也能促使學生深入體會作品中蘊藏的情感,進而升華自己的愛國情懷。
在學習《梅蘭芳蓄須》時,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角色扮演,首先自主誦讀這篇文章,體會一下蘊藏在其中的情感,然后嘗試和同伴進行討論,說說在編演劇本的時候要如何設計臺詞,體現出梅蘭芳的形象。教師鼓勵學生說說從梅蘭芳的身上是否能看到愛國情懷。如有學生提出:“梅蘭芳是很愛京劇的,但是,他不想給日本人演戲,所以斷然拒絕,甚至還蓄了胡須。他甘于清貧,用自己的方式體現了自己的愛國情懷。”教師又引導學生思考在表演的時候要設計怎樣的小動作,展現出愛國情感。如有學生設計了梅蘭芳的內心獨白,添加了他用手撫摸自己胡子的造型,并且用自言自語的形式表述了梅蘭芳的內心感受:“雖然現在家中貧困,我只能賣掉房子維持生計,但是我絕對不能就此妥協,那樣的話,和做賣國賊又有什么區別呢?”在表述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梅蘭芳身上的愛國情懷。
一篇文章中常常包含著基本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整體把握在這種情感,然后促使他們自主思考,圍繞文章中的細節進行感悟,嘗試在腦海中將這種情感具象化地展現出來。最后教師還要促使學生嘗試表達自己的情感,說說內心的感觸是什么。這樣學生就能內化于心,深度賞析作品,提升審美情趣。
三、引申發揮,懂得不言放棄
某些文章中有一定的象征意義,但是學生很可能無法在初讀的過程中就將其挖掘出來,所以教師要加以引導,促使他們引申發揮,嘗試思考主人公的身上具有怎樣的精神,然后再聯系自己,思考自己的身上是否也有這樣的精神,自己的身邊是否有類似的例子,反思自己要如何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在此過程中,學生逐步讀懂了作品,挖掘出了其中蘊藏的象征意義,同時也提升了審美感悟能力。
《和時間賽跑》講述的是在外祖母去世之后,“我”的心中悲傷不已,在爸爸的啟發下認識到時間十分珍貴,要珍惜時間。在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引申探究的話題,引導學生展開辯論:“有人說,如果做一件事情要花費很長的時間,那么我們如何不浪費呢,時間那么寶貴,我們可以用這些時間做其他的事情。你是如何看待這種觀點的呢?”如有學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認為不輕言放棄和珍惜時間之間并不是矛盾的。即使付出了長時間的努力,如果最后獲得了成功,那么我認為還是一件讓人驚喜的事情。如果半途而廢的話,我認為才是真正浪費時間?!边€有學生提出了不同觀點,認為:“我認為在做事情之前,要先預估一下自己是否能完成任務,如果覺得浪費時間的話,可以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放棄,我認為這樣的放棄同樣也是值得的?!痹谶@樣的討論中,學生逐步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不言放棄。
在深度閱讀作品,并進行引申發揮后,學生認識到不少文章中都有蘊藏的深意,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挖掘出隱藏在其中的真善美,嘗試揭示出其中的哲學思想。此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在拓展閱讀其他作品的時候也要多想一下其中蘊藏的深意,并反思自己的品行。
四、聯系生活,鼓勵胸懷大志
聯系生活法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聯系實際進行思考,參與到豐富多彩實踐活動中。在實踐中,學生可以運用聯系、對比的思想分析問題,將自己的思想、行為和文章中的主人公進行比較,看看有什么不足之處。這樣能讓學生反思自我、展望未來,逐步立志成才。
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主人公為何要發誓為中華的崛起而讀書呢?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呢?”學生認識到主人公看到了西方列強對中國人民的欺壓,激發了他內心的憤怒之情,所以他想要尋求國家復興的道路,他認為只有認真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建設國家。學生從主人公的身上體會到了什么是胸懷大志。此后教師又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反思,說說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說說是否自己對未來的憧憬是什么。如有學生提出:“我一直以來都想當一個醫生,因為我看到自己的奶奶患癌癥去世,十分痛苦,所以我將來要攻克癌癥,研究出抗癌新藥,讓更多的患者能獲益。”教師肯定了學生的想法,認為這是一種遠大的理想,此后教師又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從主人公身上汲取力量,日復一日、堅持不懈地努力,嘗試實現自己的理想。
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展開課內外實踐活動,首先可以拓展閱讀,閱讀了解各種經典的文學作品,看看其中的主人公有什么特點,然后再參與到小組合作討論中,探討如何提升實踐活動的效率。這樣的教學能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能讓德育滲透的分寸變得恰到好處。
在德育教育時,教師要避免生硬的說教,而要將德育和文本賞析融合在一起,促使學生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這樣才能避免讓學生生成厭倦心理和逆反心理。教師要構筑各種不同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體會作品的真味,促使其獲得更豐富的審美感觸。
參考文獻:
[1]王燕芳.教師在研學旅行中的職責[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9(03):9-11.
[2]趙善英.依托國學經典教育的特色學校發展[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2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