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帥 李浪
摘要: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以下簡稱“高職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分支,而學生是高職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載體。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這個框架下,人才的核心素養受到極大關注,為達成“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將思政教育元素和體育課程相結合,根據社會需要的核心素養人才要求培養學生。學生的體育品德是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本文針對高職體育學科的育人原則,進一步對體育課堂進行教學改革,深入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達到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同步培養的目標,并且對“立德樹人”理念下高職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途徑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立德樹人 高職體育 核心素養 培養途徑
在新時代的大環境下,人才競爭日益劇烈,人才需要條件也更加具體,為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職院校體院教師應推動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與體育育人途徑密切結合,培養高職學生端正的價值觀和正確的體育道德。核心素養指高職學生應該具備的一種素養,這種素養是能夠適應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注重培養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和家國情懷,是高職學生自主發展和創新實踐的關鍵力量。核心素養是高職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關于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
一、“立德樹人”理念下高職體育教學觀念的轉換
傳統模式下,高職體育課程是以提高學生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為目標,不會在體育課程相關學科中融入助人為樂、互幫互助、競爭合作等體育品德。新時代背景下,隨著國家對于“立德樹人”任務的普及,很多高職院校逐步將學生行為習慣、思德教育滲透到教學環節中,不斷挖掘高職體育教師的教書育人內在價值,將知識技能的學習轉移到能力本位課堂,發揮個人的創造力,實現社會價值,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將高職體育學科的課堂教學中融入德育素材,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傳統體育課程模式下的教學方式是通過教師講解和示范、學生進行模仿和練習。整個過程是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嚴重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程改革后,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以“健康第一”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落實分組教學、競賽PK等方式的學科教學。
二、“立德樹人”理念下高職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途徑
1.完善體育教師隊伍建設
在新時代課程改革環境下 “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深入到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要求高職體育學科能夠在日常的教學課程中加強學生思想上的引導和教育。教師是一種古老的職業,所發揮的作用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作為高職院校的體育老師也要在新時代不斷發展,優化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線上線下的信息化手段,在帶領學生強身健體的基礎上重視職業素養培養。
高職體育教師的一項重要素質是愛崗敬業,體現了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責任感,也是“立德樹人”理念下高職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基礎。作為一名高職體育教師在學生中倡導健康運動和良好的鍛煉計劃,指導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健康生活,發揮好體育老師的義務。高職體育課程是開放性課堂,教師需要具備優秀的課程控制能力和應變對策,這對體育教師的要求更高。職業素質涵蓋了知識素質和能力素質兩個方面內容,體育教師利用課堂組織不同類型的活動,建構不同的情境氛圍來引導和影響學生的思想,達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目的,從而使學生在價值觀上得到提升。
2.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
學生的健康行為習慣是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基礎,健康不只包括疾病和病痛,還包括了學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身體本身狀況。學校可以通過組織開展知識競賽,體育書畫比賽或者健康知識講座等環節來明確學生的健康行為,為學生定期進行健康習慣檢查,運動次數核查等記錄。“立德樹人”理念深入到高職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通過良好的體育品德來體現“立德樹人”的方向。
體育品德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體育行為道德、競爭合作品質、意志德育等方面的內容,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平常心態、互助團結、助人為樂的品質,例如在體育課程的學習中,成立互幫互助小組,進一步提高高職學生的助人為樂精神;讓學生成立排練小組,團結合作排練體育項目,提高競爭合作精神。
3.培養深度體育課堂的教學情境
很多學者研究得出,高職學生對于體育學科知識和體育運動技能的學習不僅和體育老師的講授示范關系密切,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需要一定的教學情境,這種深度教學情境的構建對于培養高職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意義重大。深度體育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利于學生體育道德和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建立,同時有助于學生運動技能、健康行為的提升,這也能實現國家“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指向。培養深度體育課堂的教學情境包括深度體育課堂的課前虛擬教學情境和深度體育課堂的真實教學情境[1]。
第一,深度體育課堂的課前虛擬教學情境。在科技發展的今天,高職體育教育得到互聯網和虛擬情境創設技術的支持,深度體育課堂的課前虛擬教學情境能夠利用互聯網虛擬空間來完成,體現“立德樹人”要求下的體育核心素養培養。課前虛擬教學情境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游戲化的方式來實現網絡虛擬體育學科教學,體育學科的教學經常會用到體育游戲這類教學方法,游戲化本身可以通過“云計算”平臺進行動畫模擬和仿真視頻演示,來導入合適的教學內容。在虛擬的教學情境中,虛擬體育課堂可以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來創建,不同課堂情境的特點和該年齡段的學生所需要具備的運動技能、核心品德等相吻合,同時體育老師可以在虛擬教學空間中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游戲化教學中充分融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使學生在循序漸進中置身于虛擬的體育課堂教學內容中。另一類是通過虛擬教學情境課件,預先設置和深度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相關聯的體育學科課件,這些課件可以隨時根據需要更新,并且課件內容與現實高職體育課堂真實教學情境相符合,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也相符合,有利于在高職體育課程教學中逐步培育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科的核心素養。
第二,深度體育課堂的真實教學情境。深度體育課堂的教學情境設計源于真實的教學情境,是“立德樹人”理念下高職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這種方式是一種有針對性、有計劃性的教學設計,它可以通過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訓練內容或者競賽規則來和學生共同探討體育課堂中的問題,將體育品德和健康學科核心素養融入到教學案例中,培養學生對于體育課程學習的熱情。真實教學情境的素材非常廣泛,可以是高職學校的體育場地,可以是體育器材等,抑或者是真實的國家運動員案例,都可以深化體育課堂的教學情境,使“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能夠在體育課堂的真實教學情境充分展現,實現傳統體育課堂教學中德育內容的融入。
4.植入多種趣味實踐體育活動
在高職體育教學活動中植入多種趣味實踐體育活動對提升學生核心素養能夠起到極大地推動作用。從表面上看趣味實踐體育活動是讓學生們在課堂中參與各種游戲,但如果深入挖掘游戲內容及實際效果就會發現其中的價值,學生在不斷的游戲過程中能更好地培養自身堅韌不拔的精神,對增強學生核心素養起到極大地推動作用[2]。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植入的趣味實踐體育活動可以分為分組趣味活動和PK趣味體育活動兩種。
分組趣味活動能夠充分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熱情和效率,加強練習強度,極大地避免了以往體育老師因為學生過多應對不暇的缺陷。第一,學期初第一堂體育課程,在班級里面根據學生的個人意愿,全班自行組建四個團隊,并且每個團隊需要選出一個組長負責本團隊日常工作的組織和監督。第二,每個團隊可以單獨溝通交流,最終提交各自的任務目標和關鍵內容。第三,在這個過程中組長需要指導和督促團隊其他成員進行小組聯系,并且嚴格記錄練習的時間、方法和次數,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鍛煉積極性,鍛煉和合作的方式可以根據團隊具體情況進行優化,達到最佳訓練目標。
高職學生正值青春期,有強烈的競爭熱情和不服輸精神,體育課程中加入PK環節有利于學生提高競爭合作和互幫互助的體育品德,促使學生精確掌握競賽規則和戰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一個階段的分組教學之后,由體育教師組織班級四個團隊的PK賽,以高職學生的羽毛球課程為例,采用職業聯賽的積分制模式,每個團隊成員獲勝一局團隊可以加1分,失敗加0分,在課程結束的時候,四個團隊按照每次競賽的積分累計,最終團隊的積分按照順序排名,獲得第一名的團隊可以獲得獎勵。PK賽的過程中每個團隊嚴格遵守比賽規則,發揮平常心和助人為樂的體育品德,不斷調整戰術策略,大大的提高了課程的參與度,同時,比賽也會讓每一個學生面對勝利與失敗,心理上能夠應對勝利的喜悅,也能接受失敗的痛苦,發揚愛拼才會贏,永不放棄的傳統美德,充分落實“立德樹人”任務要求。
三、結語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革新,“立德樹人”理念下高職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尤為重要,高職體育課堂是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職業道德的重要落腳點,為實現其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深度體育課堂教學設計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融合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完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管理制度,創建良好的體育文化環境和制定體育素養績效評價體系等是學生群體活動中提高學生體育素養的有效途徑。
(責任編輯:姜秀靚)
參考文獻:
[1]于素梅.中國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框架體系建構[J].體育學刊,2017,24(4):5-9.
[2]陳松.對我國當前高校體育教師素質結構的探討[J].體育世界,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