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英
摘要:在信息化時代,為了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更好的發展自己的各項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必須要不斷的創新教學形式,充分整合各種優勢資源,不斷增添課堂對于學生的吸引性,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覺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過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練習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教師要重視有效練習,對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要積極的探索有效練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信息時代;小學數學;有效練習
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各項能力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成長,因此在接觸新知識時,他們可能會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夠將知識掌握好。教師要重視在小學時期為學生設計有效的練習。在現有的數學課堂中仍然存在著練習低效、思維訓練不到位等問題。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過程當中的引導者,必須要積極的明確有效練習的概念,清楚的認識到現有數學課堂上有效練習存在的問題,同時還要積極的想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加良好的助力。
一、信息時代有效練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1.1 練習流于形式,較為低效
在小學時期,學生剛剛開始接觸數學這一學科,有些理論知識對于他們來說是極其抽象的,很多數學知識都存在著內在邏輯,只是單純的依靠課上講解書本知識,是難以讓學生體會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的。有些時候教師會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于知識的記憶,讓學生進行反復的練習,這種練習只是流于形式的,對學生而言,反復做練習的過程是極其的枯燥和乏味的,學生難以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這時他們會認為做練習只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會產生消極應對甚至是抄作業的現象。同時,過多的練習會讓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一定的抗拒心理,會更加不利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當中的成長。
1.2 練習內容較為枯燥,對學生的思維訓練不到位
在現有的數學課堂中,教師仍然保持著應試教育的理念來進行設計練習內容,教師過分注重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因此會讓學生按照教師推薦的方法來進行習題的解答,很多題目其實并不是只有一種計算方法,但是教師為了更好的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只會給學生講解一種計算方法,這就會讓學生的思維固化,他們會認為只有教師給定的這種方法才是正確的。久而久之,學生在遇到新的練習題目時,他們就不愿意自己去思考,而是一味的等待著教師進行步驟的總結。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才應該是學習的主體,但是教師在課堂當中的做法卻極大的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極大的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信息時代有效練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增添數學課堂趣味性
對于小學的學生來說,掌握數學知識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教師不能急于求成。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真正的學會,數學教師不能強行的將知識點灌輸給學生,而是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積極帶動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探求知識,幫助學生實現對于知識的理解性記憶。在信息化時代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參與數學的興趣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學習情境,在開展教學的過程當中,增添更多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使得數學課堂對于學生具有更強的吸引力,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幫助學生真正實現做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實現有效練習。
比如在進行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軸對稱和平移》的教學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一些圖片,在圖片中間畫出對稱軸,讓學生觀察對稱軸左右兩邊的圖形有什么特點。有的學生經過觀察,很快就能回答出:“左右兩邊的圖形根據對稱軸折起來可以實現完全重合。”這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軸對稱的概念。之后教師為學生展示籃球、五星紅旗、紅領巾等事物,讓學生判斷出有哪些是屬于軸對稱圖形的,讓學生的講臺上畫出相應的對稱軸。通過多媒體投影圖片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將復雜的知識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體驗到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同時通過讓學生畫對稱軸的方式幫助他們開展有效練習,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2.2 合理借助網絡資源,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一定要清楚的認識到:練習要從課上的基礎知識出發,但是同時也要對課上的知識進行一定的拓展。讓學生自主練習的時候,教師不能對學生進行干預,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做的是積極的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帶動學生思考,讓學生能夠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網絡來搜集一些高質量的教學資源,為學生設計出更加具有針對性的練習內容,練習要講求層次化,開始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做一些較為簡單的題目,慢慢的隨著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不斷深入,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做一些較難的題目,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的對他們的想法進行點評,當學生的想法有偏差時,教師要及時的為學生指出問題,并且為學生講解清楚問題出在哪里。
比如在進行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組合圖形的面積》的教學時,在講解這一知識點之前,教師要帶領著學生對之前所學過的較為常見的圖形面積公式進行復習,之后教室在黑板上為學生畫出一個較為復雜的圖形讓學生思考這一圖形可以被分割成哪些常見的圖形。通過一步一步的引導幫助學生明白:想要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就必須要對組合圖形進行分割,通過計算各部分的面積,最后求和來得到組合圖形的面積。學生在對圖形進行分割的事后可以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將組合圖形分割成自己想要的圖形。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積極的應用有效練習是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需要的,教師作為教學的開展者,必須要清楚的認識到有效練習的重要性,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積極的將有效練習與教學相融合,積極的引導學生通過有效練習來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通過激勵性的話語,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到參與有效練習的趣味性,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對于學生產生影響,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更好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高敏丹.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練習設計有效性的實踐研究——例談體驗式學習的應用[J].新智慧,2020(07).
[2]胡蕾.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練習的有效設計科普童話[J].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