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
摘要:在小學階段,課堂工作的積極開展是以高效為目標的,這里的效率不僅是指教師講學內容的豐富,同時也是指學生對于學習的吸收效率,在兩者相結合的情況下,才能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那么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當中,該如何在兩方面的構建中來實現效率的進一步提升,這就是本文主要探討的內容。
關鍵詞:高效課堂;小學;數學
小學數學的學習,一方面是相對基礎的數學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來說內容也較為繁多和復雜,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較高,那么教師就要能夠為學生數學的學習創造更加科學的情境,從整體效率的衡量中來完善自身的教學工作,在不斷總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率,打造優質的數學教學活動。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提升課堂效率
在現代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中信息技術的利用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僅靠教師的能力來展開課堂教學活動已滿足不了現代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師要能夠從信息技術的利用當中豐富課堂教學資源,為學生構建不一樣的學習情景,讓學生能夠更多地調動自身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來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提升學習效率。
例如:在六年級上冊《百分數》的學習當中,教師就可以通過互聯網來搜集一些關于生活中百分數的應用信息,讓學生能夠從生活化的角度來理解百分數這一知識點,同時拉近生活應用與數學知識的聯系,不僅便于學生進一步的學習,也能夠推動學生在生活中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如班級男女生的人數對比,如果共有50個人,男生有30個人,女生有20個人,那么女生占比就是百分之四十,男生占比就是百分之六十,男生要比女生多,在利用百分數進行數據對比的過程中,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數據信息。另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通過畫圖或是百分比進行展示,以更為容易理解的形式提供給學生,在此基礎上能夠便于學生對這一知識點進行快速吸收,從而推動數學課堂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二、以問題情境帶動學生的積極思考
數學是一門需要學生自己去展開積極運算和思考的學科,對知識的快速吸收必須要能夠帶動學生積極思考,數量的加、減、乘、除運算,幾何圖形的理解,都是需要學生能夠將自己的頭腦集中在教師的教學內容當中,跟隨教師的講解來展開的,所以說以問題情境來帶動知識的有效理解和吸收,對于課堂高效效率的提升是有十分積極的影響作用的。
例如:在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章的學習當中,教師就可以通過設置問題情景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本章節的學習主要是結合應用題的方式來進行的問題設計,那么教師就可以結合所學知識來鍛煉學生對于應用題的解答,問題情境的創建,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獨立展開思考,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建立;另一方面也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探討研究,拓展學生的思考角度,在共享思的過程中,來加速知識的吸收與理解,提升課堂效率。結合本章節的知識進行問題情境構建,教師可以利用練習題來進行,讓學生在自主練習的過程下,展開小組探討,通過對答案來了解其他人的思考方向,這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和問題的有效理解都是有十分正面的影響的,從在此基礎上能夠實現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揮
對于小學階段課堂的高效構建而言,教師常常會忽略學生這一主動性的調動,教師雖然是占主要的引領作用,但是這個過程中也不能學生作為靈活的參與主體,才是影響教學效率提升的最終因素,要能夠讓學生也調動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展開一定的自主學習,從而在積極配合教師教學工作的基礎上來實現高效課堂的建設,這也是時代教學發展的一個方向。
例如:首先,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揮,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作業的布置來進行調動,讓學生可以在課下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預習和復習工作。在六年級下冊《扇形統計圖》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進行本章節的預習,結合扇形統計圖這一知識點進行了解,這一部分自主學習的開展主要通過閱讀教材內容進行,必須注重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來總結知識重點,在有準備的基礎上進入本節的學習,這是“不打無準備之仗”的充分體現,那么在課堂上就可以省去一部分的學習準備時間,一定程度就可以提升課堂的進行速度,有重點、針對性地進行知識的傳輸。學生在課堂上也不能完全地依靠教師,教師要注意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課堂中的重要性,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實現知識的雙向傳輸,創造流動性更強的數學課堂,實現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數學課堂的效率提升,教師必須要做更多的工作,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從課堂構建的多重因素來進行考量,不僅是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準備,同時還有學生的高效參與,以知識的傳授和吸收為目標,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錢思雨.談如何構建任務驅動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考試與評價,2021(02):32.
[2]孫學英.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6(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