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摘要:現如今,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一部分網絡新媒體平臺逐漸影響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高等院校部分學生已經受到網絡新媒體平臺以及相關網絡信息的影響,高等院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以及一系列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受到極大挑戰。學生們不僅僅需要謹慎面對網絡新媒體之上五花八門的各類信息,還需要高等院校方面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意識形態方面的教育與管理工作。因此,本文將在以下內容中立足于網絡新媒體視域,細致分析高等院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具體途徑。
關鍵詞:網絡新媒體;高等院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大部分學生均需要接觸到網絡之上的各類新鮮事物以及相關信息,網絡之上的各類信息層出不窮、良莠不齊,學生無法準確辨別網絡新媒體平臺以及各類社交平臺之上的所有數據與信息,這就很容易導致高等院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管理工做出現各類問題。高等院校作為培養我國高素質、全能型人才的高等學府,更加需要注重培養學生意識形態,促使學生明確到西方部分非主流意識形態的一系列負面影響,引導學生們積極調整自身的錯誤觀念以及錯誤思想。
一、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意識
高等院校意識形態安全管理工作以及相關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為了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意識以及良好道德觀念,必須要幫助學生正確意識到西方非主流意識形態的相關負面影響,幫助學生積極抵制各種西方非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新媒體平臺以及各類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各類復雜多樣的信息徘徊于學生周圍,一部分高等院校學生在獲取相關信息的過程中,極易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意味著學生意識形態方面可能出現更加復雜的問題。面對全新意識形態方面的挑戰,高等院校必須要秉持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實干精神,隨后促使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以及一系列社會主義道德觀念、法制觀念、責任觀念,引導學生充分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具體內涵以及相關本質要求。
二、創造良好的信息傳播環境
雖然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以及一系列社交平臺之上獲取相關信息,學生也無法及時分辨信息的真偽,但是并不能夠一棒子打死,也不能夠杜絕學生使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面對此種情況,教師必須要為學生創造信息傳播環境,促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之中,接納全新的網絡信息。將一部分負面信息與負能量信息抵制在外,避免學生在校園之中過度接觸到一系列負面信息,也必須要避免學生在互聯網之上接觸到各類不良信息以及其他負面信息,更重要的是避免許多不法分子利用網絡以及相關隱蔽性平臺散布各類負能量信息。高等院校可以積極利用校園內部的各類宣傳平臺以及宣傳墻、展示欄,大力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系列正確價值觀念與道德觀念,在高等院校校園內部,為學生們創造良好的信息傳播環境。教師也可以借助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為學生細致講解我國各類優秀傳統文化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還可以鼓勵學生與其他同學一起,共同研究正能量信息與新聞,以便培養學生多方面學習能力以及較為堅定的理想信念,牢固樹立高等院校內部思想政治的堅強堡壘。除此之外,政府相關部門也可以參與到高等院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之中,通過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以及各類指令性文件,優化高等院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具體途徑,高等院校也可以選擇與政府相關部門攜起手來,共同打造和諧校園環境。
三、建立健全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機制
網絡新媒體視角之下,學生獲取新聞的渠道、方式更加多元化,學生也更有可能受到其他邪惡勢力的影響。如果想要從根本上保證高等院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有序開展,必須要從相關工作機制角度著手,研究體制機制方面的相關問題,進一步完善具體工作要求與工作流程,合理規范各類工作人員的具體操作行為。在工作機制之中,必須明確表述出各類工作原則以及相關工作責任,避免出現工作責任推諉、工作責任模糊不清等問題,在具體工作機制之中,必須要體現出高等院校日常教學工作與意識形態安全管理工作之間的交互性特征,這主要是因為高等院校日常教學工作與意識形態安全管理工作密不可分,不能夠將意識形態安全管理工作單獨劃分至某一管理工作之中,并且邀請專業思想政治教師與相關管理人員參與到具體工作過程之中,高等院校還可以鼓勵教師通過自主學習與團隊協作等方式,逐步了解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各類規章制度與工作原則。
四、結語
高等院校必須要從學生頭腦之中,把握住網絡新媒體發展趨勢,創造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轉變學生頭腦之中的固有思想以及相關價值觀念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切記不可拔苗助長,也不可倒行逆施,需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穩扎穩打,逐步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思想以及相關價值觀念,幫助學生有意識、有目的地了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具體規范制度以及主要的教學流程。
參考文獻:
[1]陳寶,張晗琦.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制度化建設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21(06):183-188.
[2]王亞兵,雷浩.新時代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1,39(03):92-94.
[3]蔣燕玲.強化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論析[J].中國高等教育,2021(0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