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明明
摘要:語文是非常有趣的一門學科。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語文相對于其他學科,可以更好地培養素質教育所需要的人才。有的學生覺得語文課程很枯燥,其實是沒有真正發現語文的美。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朗誦古代“佳作”,來提升他們對于語文的興趣,也可以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來豐富語文課程的內容,還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同時加入傳統文化,讓學生真正地融入語文、愛上語文。
關鍵詞:趣味教學;語文教學;中職語文;應用
有的人認為英語的學習包括了聽、說、讀、寫,其實學習語文的過程更是聽、說、讀、寫。語文作為中國人使用的母語,它不僅僅是一門學科這樣簡單。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上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再到步入社會,可以說他就生活在語文的環境里。當筆者問學生“你們從什么時候開始學習語文的呢?”很多學生都會回答:“小學一年級。”實際上,當我們能夠聽到聲音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學習語文了,也就是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語文就一直陪伴著我們。語文是很重要的,她不僅是我們使用的語言,更是我們和外界進行交流的工具。有的學生不喜歡學習語文,覺得語文就是靠大量地背誦,非常地枯燥無味。而對語文情有獨鐘的人知道,其實語文是很有魅力的。那如何讓學生也愛上語文,愛上語文課程呢?方法是有的,需要教師慢慢探索。沒有一步到位的成功,也沒有不開花就結果的果樹。筆者結合實踐經驗,運用傳統文化來激活中職語文的課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從此愛上語文。
一、朗誦古代“佳作”,讓學生愛上語文
傳統文化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教師自己要有學習傳統文化的意識和概念,才能在中職的語文課堂中融入相關的內容,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國學素養和語文素養。傳統文化的知識面很廣,例如古代文學作品、古代穿著、古代飲食等,可以說傳統文化涵蓋了古代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就拿古代文學作品來說,有很多的詩歌、散文、小說等。每一篇都是古代人智慧的結晶。教師在進行語文授課的時候,可以將這樣的“名篇佳作”用到課堂上,讓學生通過朗誦這些“名篇佳作”來陶冶情操,增強文學素養。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到有關努力學習、奮斗的主題時,會引到荀子的《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筆者會提前將這些佳句放到課件中,在課堂上給學生進行講解,并讓學生當場朗誦。學生一開始不太能接受筆者這樣的授課方式,但是一直堅持下來,他們也會發現自己慢慢越來越喜歡這些傳統文化,也越來越喜歡語文了。學生能從這些古老的文字中,獲得知識源泉和精神力量。
二、投影教學,增加語文的趣味性
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尤其是中職語文的課堂上,要讓學生對課堂充滿興趣。只有語文課堂有了趣味性,才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投影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語文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就像一篇閱讀理解的答案,不會固執地說就是這個樣子的,一字一句都不能改變;又比如作文,每個學生寫的作文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能存在一模一樣的兩篇作文。基于此,教師在語文課上提升課程的趣味性是很容易的。筆者親身實踐,將傳統文化與投影教學相結合,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對于中職語文的興趣。例如,筆者在講授古代文言文時,不會先讓學生讀文章,然后標重點字詞,而是通過投影展示出作者的畫像,讓他們猜一猜這是誰;或者通過投影展示一個和課文、作者相關的小視頻。這個時候學生的興奮點被筆者很好地調動起來了。學生對作者有了興趣,對課文有了興趣,對語文課堂自然也是有興趣的。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很好地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用投影展示的課件還可以做得好看一些,如圖片豐富一些,動圖豐富一些,讓學生一直跟著教師的思路前進,這就是一節很好的、具有趣味性的語文課程。
三、聯系生活,讓語文更加生動
傳統文化的魅力不止于此,語文課堂的魅力也不止于此。在現實的授課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現代的因素,將古代的傳統文化賦予靈活性。教師是學生的導師,不是灌輸知識的工具,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利用傳統文化,讓課堂變得有趣味性、有生動性,并不是要按部就班地講傳統文化。教師要合理地設計自己語文課程,結合現代生活,讓課程具有靈活性和多變性。例如筆者在講授何其芳的《老人》閱讀理解時,為了給學生拓展傳統文化知識,增加課堂趣味性,會問學生:“現在人們常說‘百歲老人’,在古代‘一百歲’被稱作什么呢?”這個時候學生表示:“老師,我學過!”“老師,我忘了。”“老師,不知道。”“老師,是‘期頤’。”學生七嘴八舌,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還有忘記的和說錯的。接著筆者繼續問:“為什么叫作‘期頤’呢,這是什么意思呢?”這下學生都開始沉默了。筆者再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講解,時間不會太長,2到3分鐘即可,既讓學生增長了知識,又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讓課堂充滿了趣味性。語文教學非常靈活,教師要講授傳統文化知識,同時也要聯系生活實際,讓語文課堂更加生動。
四、結語
在中職語文的教育教學當中,教師關鍵是要建立起輕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到放松,提升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想到,這不僅是一節課,更是教師和學生交流和溝通的平臺。教師有著這樣的思想,再融入傳統文化知識,能夠讓學生對語文課程充滿了期待和熱情。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語文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楊美紅.匠心筑夢背景下中職語文人文素養的培養[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0(12):77+40.
[2]張睿鵬.談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20(52):114-115.
[3]王曉霞.信息化教學手段在中職語文課程中的實踐運用[J].中國新通信,2020,22(24):181-182.
本文系新鄉市級課題項目名稱《傳統文化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內嵌的方法研究》(項目批準號:ZJG2101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