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欣
摘要:“問題生”雖然讓教師們頭疼,但在這些孩子身上卻隱藏著很多閃光點,多注意他們,發現他們的優點,并進一步感化他們,鼓勵他們,賞識他們,就會發現不一樣的他們.
關鍵詞:問題生;轉化;自我反省;鼓勵;閃光點
班主任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內容,都是處理問題生的問題。所謂“問題生”,應該是那些品德、學習態度、習慣、心理等方面,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而且用常規教育手段不能解決其問題的學生。這些問題生與班風是相互影響的、互動的,作為班主任,我們很多時候總是在強調問題生對班風的負面影響,事實上,這樣的觀點是很片面的,我們能不能把過多的精力用在去思考,在什么情況下,班風對問題生的正面影響大于問題生對班風的負面影響呢?
一、問題學生
班里有一個男生,性格特別外向,與其說是外向,倒不如說是調皮??傁褚粋€長不大的孩子一樣,上課的時候,自習的時候,任何時候都閑不住,東瞅瞅西望望,靜不下心來學習,自制律差,還愛耍小孩子脾氣。剛開始的時候覺得這個孩子很可愛,老師們同學們都很喜歡,我除了偶爾說說他該長大了之外還是打心眼兒里喜歡這個孩子。漸漸,我發現這種性格已經影響到了整個班級,任課老師也向我反應,以他為中心的一片上課紀律太差,行為渙散,注意力不集中。很多學生也向我提出,希望能夠整頓。我越發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一段時期內,我對他態度大轉變,不像原來一樣跟他說話的時候偶爾開個玩笑,而是顯示出正常班主任的嚴肅態度,并且警告他跟老師說話要講究分寸,上課遵守紀律,一旦再次發現上課胡鬧的現象馬上停課反省,還因為他的幾次上課說笑大發雷霆,并讓班委和周圍同學監督,一度把他孤立了起來。那段時期內,班里上課的紀律確實因為他的沉默好了很多,但相反地,我卻不適應了。這個孩子像是賭氣一樣,沒有了往日的活潑開朗,一天都沉默寡言,我給他說話,他也是“哦”一下,不再像過去一樣偶爾撒嬌淘氣。天哪!我都干了些什么啊?我是抹殺了一個孩子本來有的天真爛漫嗎?
二、自我反省
于是,我開始自我反省,對待我們認為“有問題”的學生,嚴厲批評、寫檢查、處罰這些常規的方法真的有用嗎?教育不應該是這樣的,教育不應該抹殺了孩子原有的性格,而是要根據他們的不同性格適當地選擇教育手段和方法。我們往往所認為的那些“問題生”可能確實行為習慣、思想品德方面有一定的問題,但是作為班主任的我們,是不是也有把這些問題放大的嫌疑呢?我們只是片面看到了他們存在的問題,卻忘記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是不是我們的做法太過片面和武斷呢?如果我們從另一個方面看待問題,結果是不是就不一樣了呢?其實,那個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是我們大家都喜歡的,只要我們把他的優點繼續保持,缺點加以改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他喜歡跟同學們之間不分你我的溝通,即使和某個同學鬧矛盾了打罵兩句就過去了,誰都不會跟他計較,我就讓他當小組長,當課代表,對待工作鐵面無私,有一說一;他喜歡和老師親近,偶爾撒個嬌,喜歡聽表揚的話,我就經常讓他當志愿者,打掃個衛生啊,給老師跑個腿啊,為班級出個力啊,并當眾表揚他,這樣,我的很多問題解決了,他心里也美滋滋的;他上課思想愛開小差,我就經常喊他起來回答問題,讓他把自己的見解毫無保留地發表出來,如果錯了就借機說說他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如果對了就是表揚加鼓勵……這樣以后,我漸漸地發現了這孩子比原來更可愛了,在班里學習工作的熱情更高了,即便偶爾還有疑似“多動癥”的毛病會影響到其他人,但是孩子嘛,如果真的一下子大變樣,不是沒有了個性嗎?
三、換個角度發現閃光點
我們班主任碰到的很多“問題生”,處理他們問題的辦法應該因人而異,我們應該想想,真的只是這些學生自身的問題嗎?是不是我們忽略了什么?例如,我們不喜歡那些上課愛說閑話不守紀律的學生,而教訓、檢查、懲罰這些方法對他們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難道我們就放任不管,徹底沒有辦法了嗎?我想,我們忽略了周圍環境的強大作用。為什么在電影院里,沒有要求不許大聲喧嘩,觀眾也不吵鬧呢?靠的就是自覺。所以教育學生“自覺紀律”就很重要了。我常利用班會時間滲透自覺遵守紀律的意識給學生,讓他們知道,自習時的自律不僅是對自己更是對他人最基本的尊重,那么不尊重他人的人,當然得不到大家的尊重。當那些自習說話影響別人的同學被大家投以埋怨的眼神,弄得他面紅耳赤的時候,我想,應該會起到一定的轉化作用吧。
四、結語
轉化這類問題生,不能只依靠我們班主任自己的判斷,最好通過班級整體氛圍來起作用。 用發現的眼光去看,是不是也可以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且加以利用呢?“賞識教育”告訴我們,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我們的愛心去發現他們靈魂的閃光點!換個角度,一定會大不一樣!
參考文獻:
[1]高洪.教師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J].考試周刊,2010(005):224-225.
[2]張柳.見微知著,善于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J].師道·情智,2016(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