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磊磊
摘要:歷史的發展,其實就是人類社會不斷演進的過程,其背后充滿著各種因果邏輯關系。將歷史邏輯思維的培養與學生課堂相結合,不僅有助于學生構建學科框架和知識脈絡,更有助于學生理性認識歷史,發揮“以史為鑒,學史明智”的學科價值。
關鍵詞:歷史課堂;邏輯思維;核心素養
我們都知道,一節好課的背后,一定有著好的邏輯關系講述,這種邏輯關系貫穿于教師、學生和教材三個主體。歷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其背后亦充滿著各種因果聯系,正是這種聯系,不斷推動著人類歷史走向前進。那么,何謂之歷史邏輯?它其實就是指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關于歷史路徑、走向與面貌之間所存在的因果聯系,高中歷史教學就是通過歸納、概括、分析和總結等手段,培養學生對歷史發展原因、經過、結果以及學科縱橫向的內在知識思維和發展規律的把握。
一、歷史教學要把握好三個主體
任何一節完整的課程,都包括教師、學生和教材三個主體,因此,將歷史思維的培養與教學相結合,便要充分挖掘這三者之間的內在關系。葉小兵先生曾在《講述的邏輯》一文中提到,歷史教師在備課時要考慮教材和我們進行講述的順序和邏輯,更要考慮學生的接受和認知水平。
就目前而言,高中生還處于一個不斷成熟和發展的階段,在學習上缺乏理性認識和理解,對所學內容背后的邏輯關系梳理不清。在心理上,這一階段的學生是他們人生中最困難的時期,以前所接觸到的事情和問題都非常簡單,他們的想法也簡單。現在高中接受的知識信息和問題突然繁雜起來,這種復雜的情況造成的混亂使青少年感到非常痛苦。學習亦是如此,從我校學生的實際成績情況來看,他們在知識的整合和學習上還欠缺主動性和方法的指導,理解能力上也有一定的不足,外加高中時期所學的內容難度增加,學生在學習上肯定會知難而退。因此,我們老師在課前準備時應關注學生的具體知識和能力水平,構建適合學生學習的認知模式和規律總結,在把握歷史的內容編排和次序后,將教學內容分類整理成適合學生認識的內容,使他們能夠按照我們的教學安排有序的學習和理解所學的知識,進而完成歷史課程的學習。因此,若想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歷史學科有效的學習,必須根據學生不同的理解程度,重新整合知識,重塑邏輯,同時也符合新時代下核心素養的立意要求。
二、核心素養下的歷史教學
新時代下的課程改革,原來的三維目標下已經修整為“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家國情懷”等五大核心素養,這體現了新時代下學科立意與價值的新導向和新要求。
新課標規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要培養學生充分利用歷史唯物主義,以社會形態的發展為主線,展現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人類在歷史上創造的文明成果,從而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于核心素養視域的角度培養學生歷史邏輯思維,需搞清楚兩者之間的關系及其實施途徑和轉化方式,其中唯物史觀在理論上做了鋪墊,時空觀念是核心,史料實證是必須經歷的必要途徑,歷史解釋是我們訓練學生歷史思維與表達能力的基本要求,家國情懷是核心素養最終的追求目標。這五大核心素養之間互相關聯、環環相扣,每個都有其獨立的內涵與層次要求。
教學思路強調的是我們在宏觀上把握課堂內容,不關注具體的教學環節間的內容、具體的教學活動間的安排思路;教學模式主要指動態的教師講授、師生互動以及靜態的課本內容和課堂的關聯相結合的教學結構;而教學思維則是教師對教學問題的思考過程,并依賴自己的基本功和教學語言及神態語言在各項教學活動中的表現,從而構成了一節課中的教學邏輯。將三者有效結合,實現“思路、模式、思維”三者的有效統一與結合,微觀課堂的內部組織性以及教學活動的順序和層次才可以得到更好地把握。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這種邏輯系統,結合自身的需要,實現教學思維和具體教學內容、設計以及實施方案的優化,促進新課改下學生“不再是簡單占有知識結論的過程”,而是“有意義地學習,不斷參與、主動建構并不斷獲得新意義的過程”的實現,打造真正屬于自己的優質課堂。
唯物史觀是我們在科學認識歷史世界與人類社會發展所依據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只有運用唯物史觀,才能對歷史有全面客觀的認識以及抓住歷史發展的本質。因此,在教學中運用唯物史觀不僅可以于紛繁復雜的歷史觀念中找到歷史教學的基本主線,還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的梳理基礎知識,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
對于史料的甄別和篩選,關系到相關教學內容有效性和邏輯性的實施及訓練。對于不同的學生,其“史料實證”的能力層級要求亦有所不同,能夠反映歷史發展的史料內容以及適合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史料載體非常廣,有圖片、文字、音頻、視頻、實物等,教師在上課時,要結合具體的學情和課文內容,使用不同形式的史料,來推進教學目標的實施。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要有針對性的篩選史料,太難或者太簡單都不行。
總之,新時代下,教師和學生都要轉變原來的教學和學習思維,營造新的教學情景和教學氛圍,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將核心素養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董靜,于海波.教學邏輯的價值追求與二維結構的運演[J].中國教育學刊,20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