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福州市教育研究“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初中思政課教學中運用活動課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研究》,編號:FZ2020ZX014。
摘要:課堂的生成性資源是基于開放式情景教學產生的一種教學資源。課堂生成性資源具有動態性、真實性和發展性的基本屬性特征,充分反映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的思維模式,考驗教師的學科素養積累,會對教育教學方式優化和立德樹人教學目標達成產生積極影響。課堂的生成性資源不僅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教師教學能力的基礎條件之一,還在課堂資源的深度開發及課堂教學標準構建與完善中,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是立德樹人根本教學任務實現的重要保障條件。
關鍵詞:生成性資源;立德樹人;動態性;真實性
一、 引言
黨的十八大報告將教育置于社會與民生建設之首,并明確指出了立德樹人是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當前中國教育教學工作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即在學生的教育和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需要緊緊把握住思政教育的總體方向,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政治素養過硬的優秀人才。思政教育要特別注重課堂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才能獲得更好的課堂效果。教學過程中,教學的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學生,極大地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教學目標更是從發展的視角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此外,課堂從學習能力培養、溝通能力培養和合作能力培養的角度,提高針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可操作性,能夠產生出更多的課堂教學生成性資源。這對學生思政素養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形成,均將發揮出極為關鍵的作用。
二、 課堂生成性資源界定
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產生于情景教學活動當中,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和積極性,因此課堂生成性資源是一種基于建構性特征而形成的教學資源。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學生、教學資源、課堂環境等因素共同促進生成性資源的形成。由于生成性資源的產生依賴于一定場景,因此在開放的課堂環境下生成性資源更容易產生,如情景教學方式等。且如果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頻繁,可以為生成性資源的激發提供內在動力,課堂主體共同建構是生成性資源產生的前提和基礎。課堂生成性資源的內在屬性,決定生成性資源是有價值的和可利用的,生成性資源對學生價值觀的塑造、思政素養的培養,乃至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實現,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課堂的生成性資源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真實性
這是課堂生成性資源產生的最重要特征,即整個課堂的教學活動、溝通交流和課堂的總體走向并不是教師的個人臆造或刻意設計的,學生在活動課堂中充分發揮個人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在課堂教學模式下,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價值觀的理解,并鞏固已有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也鍛煉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有利于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學習潛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起到了引導和糾偏的作用,而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力量。
(二)動態性
這種特征主要來源于課堂的內在屬性,課堂中老師與學生之間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十分頻繁,整個課堂的氣氛十分活躍。動態性的課堂氛圍更容易激發出學生內心的想法和靈感,在動態性的課堂環境下,生成性資源容易被激發,往往也能夠獲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內涵十分豐富,活動性思政課堂中生成性資源的產生和激發過程,也是學生正確價值觀培養,及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形成的過程。
(三)發展性
生成性資源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思政課程教學目標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但生成并不是簡單的流動,而是一種有序的發展,即生成性資源的產生、形成是一個螺旋式上升和逐步完善的過程。在活動課堂生成性資源的發展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創新思維得到拓展,政治素養越發堅定,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也就能夠順利實現。同樣,在活動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在逐步完善,課堂的掌控經驗得到了不斷積累。
三、 課堂生成性資源的類型與應用
課堂的生成性資源類型,具體包括以下三種:
(一)疑問型資源
質疑是科學的基本精神之一。每一個學生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以及當下的網絡環境,都會對他的價值觀形成產生深遠影響,而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是理解判斷力并未完全成熟,懵懂中自然而然會產生很多疑問。如果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主動提出問題,甚至提出自己的質疑,證明學生自己在獨立地思考,是非常值得鼓勵的事情。在課堂環境下,教學方式已經有了本質上的改變,學生的注意力更為集中,在課堂沉浸式交流過程中,更容易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主動性。但受到年齡、經驗和知識儲備的影響,學生在活動課堂中產生的疑問可能是不正確的、片面的,甚至是偏執的,此時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把控者,要給予學生耐心的指導和解釋,打消學生內心的疑問,并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善于提問、勇于質疑的精神。質疑型生成性資源對學生的成長、成才,及正確價值觀的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例如在七年級的《學習伴成長》的課堂中,學生對學習的重要性會產生質疑,特別部分孩子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就會提出疑問:部分人學習不好,不是也能獲得很好的生活?這個時候教師如果沒有抓住這個疑問進行深入人心的講解,會對學生接下來三年的學習動機產生消極的影響。但是如果教師的回答直擊學生心靈,就能讓課堂傳遞的價值觀滲透到學生的整個求學生涯中去。教師平日的學科素養儲備在生成性資源的利用上就能體現得淋漓盡致。
(二)差異型資源
每個人對同一問題的理解都各不相同,特別是隨著社會的多元化,學生的個性也日漸鮮明,因此思考的出發點、角度和思維方式都不同。思維的多樣性和差異性讓世界變得豐富多彩,同樣課堂生成性資源的產生方式也多種多樣。在課堂教學中,不同的學生主體會提出不同的觀點,產生不同的生成型資源,并對課堂產生不同的影響。而課堂的教師要鼓勵和尊重每個學生的發散思維,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和質疑,以便促進活動課堂生成性資源的多樣性和差異性。
例如在七年級《師生交往》這一課時,有一個難點:當你被老師誤解并被批評的時候,你該怎么做呢?不同個性的學生是會有不同的反應,比較沖動熱血的學生傾向于當場和老師說明問題,比較內向的同學傾向于默默息事寧人。不管什么觀點都是孩子的性格和以往的教育綜合產生的結果,真實又生動。教師同樣也應該用真實的態度去處理這個問題,可以二次整合教材中的觀點滲透到學生的日常點滴中去,讓具有差異性觀點的同學互相說服各自做法的利弊,最后加以總結和引導,做到真正地滲透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三)特殊型資源
包括偶發性資源和錯誤型資源。其中,偶發型資源的發生概率相對較低,但也會影響到課堂的走向,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偶發型資源是課堂教學的調味劑,有時會給課堂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對課堂教學中產生的錯誤型資源不應一味否定,這也是生成型資源的一種重要類型。學生在課堂活動中不要畏懼犯錯誤,教師也不應對犯錯的同學過度責備,進而打擊到學生的自信心。正確認識課堂中錯誤型資源,才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進而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九年級的《參與民主生活》一課中,學生對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的區分,是會出現大概率錯誤的,這與他們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有關。這個時候教師提前做好備課工作,進行疑難解析,用不同方法對主體等進行判斷,為學生厘清知識點。
四、 生成性資源對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滲透
立德樹人是中國教育事業的總體目標之一。立德樹人的過程復雜、難度較大,應以提升課堂主體的綜合素養為基礎,確保活動課堂生成性資源開發的有效性。課堂生成性資源對學生學習能力提高、思政素養提升,及對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會產生十分關鍵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生成性資源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基礎條件
國家提出立德樹人的總體教育目標,與人才的市場需求方向相一致。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目前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需要大量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那么衡量優秀人才標準的基礎是人才的道德品質和政治素養一定要過硬。有才無德的人無法做好本職工作,甚至還有可能對社會造成危害。以課堂的方式產生課堂生成型資源,這些資源對學生的成長成才,尤其是世界觀和價值觀塑造意義重大。思政教育課堂的生成性資源,為立德樹人事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
(二)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職業素質和教學能力
盡管在開放的教學環境下,課堂主導者已經由教師轉為學生,但不容否認的是教師在立德樹人的過程中仍發揮著關鍵的設計作用、引導作用和糾偏作用。課堂中生成性資源的激發與產生,同樣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學經驗積累和教學素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課堂生成性資源的作用是雙向的,不僅會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產生積極作用,同樣對教師能力和素養的提升也存在正面的影響。
(三)有助于促進立德樹人課程思政資源的深度開發
課堂中的思政教學資源和思政教學方式多種多樣,包括專門的思政課程教學,也包括將立德樹人的教學觀念與其他學科相融合,推進課程思政與教學的全面融合。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也在積極推進在其他學科教學過程中,引入思政教育方式和立德樹人的理念,深入開發思政課程的各種資源。課堂教學中產生的生成性資源具有明顯的創新性,會超出教師原有的課堂預期,這是對原有的課堂資源的二次整合,也是機會教育的寶貴契機。同時,生成性教學資源也增加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趣味性,激發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內在潛力,促進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實現。
(四)有利于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標準的實施,進而助力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實現
隨著中國教育改革和教學方式的逐步推進,國家越來越重視課堂教學標準的提升和教學效果的改善。通過改進教學方式和課堂教學模式,在尊重學生天性和年齡階段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升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政治素養。基于課堂教學中產生的各種生成性教育資源,不斷地完善課堂教學標準,并在探索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愛國熱情,讓學生立志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五、 結語
課堂生成性資源十分珍貴,利用好生成性資源對教材的二次開發整合,對學生思政素養提高、學習能力提高,及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實現,均會產生積極的影響。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與課堂掌控能力,還對課堂教學資源深度開發及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銘凱,靳玉樂.論立德樹人的實踐邏輯與推進機制[J].中國電化教育,2020(8):7-13.
[2]李申申,常順利.弘揚具身德育文化傳統優化立德樹人落實機制[J].中國特殊教育,2020(8):3-8.
[3]程稚蔚,陸含.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精準推進信息技術課程改革[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2):59-60.
[4]孫宏志,解月光,姜玉蓮,等.課堂教學情境下學科高階思維的結構與發展規律:以語文學科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6):91-97,104.
[5]周鵬,劉佩文,張丹,等.網絡學習空間課堂教學活動建模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9(4):49-56.
作者簡介:
陳少旭,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屏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