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輝
【摘要】小班化教學就是基于“小班”基礎上組織開展的教學。小班一般指的是班級人員較少,即20人以下的班級,這種教學方式近些年越來越盛行。初中物理教師在開展小班化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教學手段、教學方式,以此發揮小班化教學的優勢,更好地提高物理教學效果。本文以“自主——合作”小班化教學模式為例,對其相關教學策略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初中物理;小班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3—0108—02
小班化教學便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師生關系更加和諧。與普通班級教學相比,小班化教學的效率更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都相對較強。初中物理小班化教學中通過構建“自主——合作”教學模式,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學習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能夠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一、小班化教學概述
小班化教學主要是通過降低班級人數,進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個性化發展。小班化教學主要針對教育教學的多個要素——教學理念、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進行一定的改革。
目前的教育改革趨勢是引導學生開展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學習,大班化教學教師無法面向全體學生。這樣就無法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教學效果無法得到提升。因此,小班教育應運而生。小班化教學模式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隨著出生人口數量的不斷減少,教育資源逐漸變得豐富起來,國家政策的改善以及父母對于優質教育的需求程度的提升促進了小班教育的出現。目前,小班化教學模式已經普遍存在于國內大多數地區,在北上廣深等經濟發達的地區更為盛行,逐漸成為主流的教學模式。
二、小班化教學模式下的初中物理教學
1.課前知識儲備,為“自主合作”奠定基礎。美國著名的認知派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在代表作《教育心理學:認知觀》中曾經說過:“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探明這一點,并據此進行教學。”學生在進行新內容的學習之前,自身對于所學內容并不是一無所知的,也不是完全不了解相應的學習方法。尋找舊枝上的生長點才能嫁接新枝,這樣的學習才是正確的學習,無論哪種學習模式都應當符合客觀規律。只有學生具備了學習的基礎,才能開展自主學習。
在小班化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課前“知識儲備”環節的組織與引導。教師在要求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之前,需要針對本文所涉及的內容進行匯總。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匯總對本節內容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進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在之后的實際學習過程中進行自主學習,也能夠更好地保證教師在課堂上將時間用于研究和幫助學生學習新鮮內容,而不是了解所學內容。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師能夠在課前系統性地為學生展示下節課所需要學習的內容,進而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的效率,為教師之后的教學提供相應的幫助[1]。
比如,以《摩擦力》一課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先進行課前預習。學生課前要自主閱讀教材內容,并結合教師上傳至網絡平臺的微課程視頻,自主完成如下練系:
①靜摩擦力。
產生: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有______時產生的摩擦力。
作用:總是起著阻礙物體間_____的作用。
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滑動摩擦力。
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發生______時產生的摩擦力。
作用效果:總是起著阻礙物體間______的作用。
產生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______成正比,即:Fμ=_____,FN=______,FN指接觸面的壓力,并不總是等于物體的重力,μ是動摩擦因數,與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材料,以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③方向。與接觸面相切,并與物體______相反。
課前,教師通過微課進行課前預習,幫助學生積累知識,作好知識儲備,從而為小班化課上自主學習提供支持。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科學探究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出問題、進行猜想、作出假設、制定計劃、開展學習并收集相關的資料、進行論證、針對論證結果展開討論,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地進行交流和合作。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最為重要的內容。只有明確了問題才能開展之后的研究,才能明確學習的方向,問題屬于科學探究中最為核心的環節。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教學模式必須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幫助和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相關問題。
在學習過程中之所以會產生問題,是由于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相應的問題情境,進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找到認知點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增強自身的情感共鳴程度,收獲更好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構建的問題情境應當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教師在呈現問題時,需要具備一定的趣味性,能夠準確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要構建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進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在生疑、思疑、釋疑的過程中掌握相關內容,進而更好地提升學習效果[2]。
3.自主合作,解決問題。針對小班化的初中物理教學,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加強學習器材的選擇,設計良好的學習方案。教師要設計多元化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自主討論和分析。通過小班化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互相討論,研究論證得到最終的答案。
比如,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問題。具體要求如下:
(1)學習器材的選取。教師不再給每個小組擺放好固定的器材,而是由學生自己到教室邊的器材架上選取器材。只有這樣,學習才能真正體現出學生的自主性。
(2)在討論學習方案時,教師不要急于評價學習方案的優劣,而是讓學生在組內討論、小組匯報交流甚至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完善和改進。
(3)教師在小班化教學模式中要鼓勵學生互相比較學習策略,即使是同一組內的學生也能夠使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促使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小班化的教學模式重點在于學生,但教師的引導也有重要價值和意義。教師要積極主動地探尋當下小班化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的困境和問題,并予以指導。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不足,從而幫助學生更好討論、互動和分析。教師要主動融入小班化的教學第一線,了解到學生的所思所想,從而為后續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重點調整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教師要鼓勵每一位小班化的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從而幫助學生真正融入課程體系之下,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實現良性的學習循環。
4.整合內化、反思評價。對小班化的物理教學而言,為了取得最佳的學習成效,教師應幫助學生系統性地接受小班化教學的優勢與價值,加強反思與探究。小班化的討論分析模式,能夠更好探尋當下學習中的不足,也能夠為下一個階段的學習內容奠定基礎。通過對學習探究過程和結果的評估,嘗試改進學習方案,從評價中吸取經驗教訓,揚長避短。學生從這些具體的評估活動中得到體驗,并在教師必要的點評下,形成對評價的正確認識。小班化的教學模式在探究討論的時候,教師不需要過分注重其形式,盡力能夠幫助學生對學習的內容作一個總結和分析,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維水平。
小班化教學模式是初中物理教學的新型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人數較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能夠得到充分凸顯。
參考文獻
[1]崔俊作.素質教育的最佳途徑和方式——淺談初中物理啟發式教學[J].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2000(03):140-141.
[2]劉懿.初中物理小班化課堂教學實施的理論與實踐[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7.
編輯: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