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少燕
【摘要】隨著語料庫語言學的發展,語料庫從科研工具演變為科研與教學輔助并用的工具手段,對傳統的外語教學模式有了新突破。本文以滬教牛津版初中英語實踐為例,探究語料庫如何在詞匯教學、閱讀技能教學兩個方面創新外語教學模式。通過語料庫的凸顯,從中提升學習者對語言敏感意識、加深知識深度理解。同時,語料庫在閱讀課型教學上輔助學生以探究的方式預讀;另外,語料庫通過凸顯高頻詞的方式幫助學生分析文章體裁。
【關鍵詞】語料庫;教學加工;詞匯教學;閱讀微技能;文體分析
引言
語料庫就是用計算機存儲的語言信息資料庫。例如把一種或多種教科書、詞典或學習文本輸入電腦,然后運用計算機快速便捷的檢索手段提取關鍵詞,可找到一組含有該詞的例句,通過對這些話語的分析可以解釋某一些規律和傳遞某些信息。
語料庫語言學的發展使語料庫從僅運用于科研研究而走進真實課堂輔助教學。業內人士越來越認同語料庫作為一種新資源和新技術對外語教育教學有巨大的潛在價值。但語料庫如何能輔助課堂教學呢?
因此,本課題嘗試通過具體教學實例,探索語料庫如何走進真實課堂驅動外語教學。具體而言探討以下幾個問題:
1.語料庫如何通過語境共現輔助詞匯教學?
2.語料庫如何輔助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微技能?
3.語料庫如何輔助語篇文體分析?
一、語料庫應用于教學研究理論與實例剖析
(一)語境共現學習詞匯搭配
語料庫語言學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對語言詞匯搭配的研究突破。1956年,心理學家Miller在研究人類的記憶系統時,提出組塊的概念。他們把組塊定義為測量短時記憶的最小單位,是人們熟悉的一個單元(何安平等, 2004)。語言習得研究表明,無論是在母語習得還是二語習得的過程中,詞匯搭配對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發展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Wray, 2000)。
語言教學以教授學生詞匯最基本的意義、最常用的搭配和最典型的使用范式。(Sinclair et al, 1988: Willis, 1990:vi)。傳統的教法的弊端在于,一旦詞匯出現在新的情境中,學習者往往不能夠很好地理解它們,更談不上適當地運用他們了。使用語料庫輔助教學,可幫助學生通過了解本族語者對某些詞匯搭配的使用傾向而建立詞匯搭配的使用頻率的概念。如以下教學實例:
任務(1)listen使用范式與搭配
在使用listen的時候,初中的學生經常會誤解listen是及物動詞。不少學生寫出這樣的句子:I like listen music.
顯然,學生誤解了 listen的不及物用法。為了讓學生真正掌握listen的用法,通過在把牛津教材轉換成txt.文本,通過Antconc.呈現,讓學生發現其使用范式和搭配。通過觀察分析,listen后面可加副詞如again或carefully(例1、2、3、4、5、6、7、8)。當明確聽某些內容時,后面必須使用to(例9、10、11、12、13)。
采用語料庫手段批量地呈現例句,提取典型的共現范式,通過觀察和歸納核心詞與周邊詞語的相伴關系并推導其中所隱含的詞匯搭配理念和實施層面。這比起傳統的詞匯教學,教師單一的傳授,突發奇想地造一些句子讓學生掌握詞匯的使用更加有效。因為語料庫輔助教學關注的是真實語言使用中最常用的搭配和最典型使用范式。從中提升學習者對典型詞匯搭配的意識、加深詞匯知識的深度理解,對提高詞匯使用能力提供了有效指引。
(二)語料庫輔助語篇視角下的閱讀教學
傳統的閱讀課型教授都經歷讀前,讀中和讀后幾個教學步驟。在pre-reading部分很多老師都是作主導鋪墊引入課文。學生真正自主探究,激發他們對話題的興趣的活動往往不多。但是語料庫的使用,可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方式有效進行。就滬教牛津九上 8 Gift一課為例,如何引導同學快速地了解記敘文的人物和事件?可以通過語料庫呈現keywords引導學生思考。
(此圖引導學生關注文章最高頻的詞匯,從而快速了解記敘文的基本信息)
(三)語料庫輔助語篇體裁分析
體裁關注的不是語篇的詞匯和語法層面的語言文體特征,而是超越可語篇語言特征的簡單描述,力求說明語篇的建構理據,揭示實現交際目的方式和語篇建構的規范性。
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具有問題分析能力,即培養他們在語言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準確地識別問題特征,而且能分析其所具有的文體意義和美學價值。在教學中只要有意識地培養,積極地啟發和不斷地引導,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文體意識,具備較為敏銳的文體洞察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他們就一定能夠發展為較強的問題分析能力。
對語篇體裁的結構進行釋義揭示了語言組織方面的認知特征。因此,對體裁的結構組織進行分析可以揭示在特定領域內進行有目的的交流的一般方式。書面語篇一般有:敘述文、說明文、議論文、描述文、指令文體等。由于每一類的社會功能、目的不同,其篇章結構也不同(Derewianka,1990, 轉自朱曉燕,2011:113)。
以上圖滬教九上Unit 8 Gift一課為例,通過Antconc的語料庫檢索工具,呈現出keyword界面,“Della的出現頻率為10次,“Jim”出現的頻率為9次,“hair”的出現頻率為4次,“present”出現的頻率為4次。“watch”出現的頻率為4次, “buy”出現的頻率為3次。通過觀察檢索的界面,我們可以得知文章的主人翁是“Della”和“Jim”,故事圍繞“buy present”,文章還高頻出現了“hair”“watch”。這兩個是buy present 主要關聯詞匯。教師可以根據文章的篇章特點引導學生思考判斷文章的體裁為敘述文(Narrative)體裁。
敘述文的目的在于敘述發生的事情,對讀者傳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等基本信息。通常可用四個“W”來概括敘述文的特征:Who,What,When,Where。因此,判斷一篇文章是否是敘述文,主要是分析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等基本要素和寫作條理。
二、結語
以二語習得理論與語料庫語言學的關系為例,如何在教學中引起外語學習者的“注意”或提升其“語言敏感意識”是近年來的熱點話題。Schmit (1990) 提出能夠引起學習者“注意”的六大因素中首選“頻數”和“凸顯性”(salience)(轉引自Skehan,1998:48-51)。而語料庫特有的批量語例呈現和凸顯手段利于學生集中精神作局部或周邊的語境觀察,從而發現傾向性或典型性的語言特征(何安平,2010)。語料庫提倡的“發現式學習”能夠為學習者創設探究性學習的空間和自主學習的平臺。
通過語料庫輔助外語教學的實踐,探索了其強大的教學輔助潛力。具體體現在:
1.探索語言規律,激發自主學習:檢索提取詞匯在國內外教材或者閱讀材料中的批量例句幫助學生在他們已經熟悉的課文語境中把以往分散的、零碎的語言知識重新整合,實現在批量語境中的使用規律提升。通過強化輸入信息的刺激、增加輸入容量;同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自主性,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內驅動。
2.透視語言微觀,培養微技能:語料庫輔助閱讀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語料庫處理輔助閱讀教學,對于課文語篇的處理不只是單純地分析重點詞匯和重點句型的層面,而是走進了語篇的鑒賞分析等閱讀微技能的層面。對學生綜合閱讀能力的培養有頗大裨益。
3.敏銳文體觸角,提高文體意識。語料庫輔助的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對文章的基本結構通過凸顯的方式觀察文章的結構,對文章的謀篇有一定的掌握。
【參考文獻】
[1]Michael McCarthy. 2006. Explorations in Corpus Linguistic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8Douglass Biber et al. 1998. Corpus Linguistics[M] Syndicate of the Pres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ambridge, England :275-277.
[2]桂詩春. 基于語料庫的英語語言學語體[M]. 分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0年7月: 118.
[3]何安平.語料庫語言學與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4]何安平主編.語料庫在外語教育中的應用:理論與實踐[M].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5]何安平,鄭旺全. 語料庫視角下的高中英語教材與教法[M]. 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年12月: 193.
[6]朱曉燕. 英語課堂教學策略——如何有效選擇和運用[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113.
[7]何安平.語料庫的教學加工發展綜述[J]. 教學研究2010(7):48.
[8]常宏. 基于語料庫的英語教學資源現狀分析與建議[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2(8):196.
(責任編輯:黃潔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