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清萍
【摘要】小結是一節微課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如果只有引人入勝的導入和精彩的新課講授過程,而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尾,整節微課就會變得黯然失色。然而,在微課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忽視小結這一重要環節。因此,筆者認為,教師要認識到初中《道德與法治》微課小結的重要性,明確微課小結與傳統課堂小結的區別,弄清微課小結的教學要求,運用歸納式小結、音樂賞析式小結、延伸式小結、設置懸念式小結等形式,讓微課小結充分發揮作用。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微課小結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微課小結的重要意義
精妙的小結是一節微課完美的結局,教師對微課教學內容進行富有藝術性的的“小結”,既能使本節微課的教學內容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和總結,也能為學生繼續學習拓展新的道路;既能強調教學重難點,又能設置懸念,引人遐想;既能練習反饋,發現存在問題,又能承前啟后,導入下文。微課小結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微課中應精心設計小結。
二、微課小結與傳統課堂小結的區別
(一)小結時長不同
微課與傳統課有著明顯的區別。微課包括了“展示教學目標——引入課堂——內容講授——小結”等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根據中學生的學習規律和認知特點,微課的時長一般控制在5-8分鐘。由于講解重點內容占用了大部分的時間,相對于傳統的課堂來說,微課小結可用的時間更短,更要做到短小精煉、干脆利落。
(二)溝通方式不同
傳統課堂主要是教師和學生面對面授課,可以進行即時溝通、雙向溝通。微課則是通過視頻授課,沒有學生的直接參與,教師是隔著屏幕的協調者和引導者。因此,在微課小結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方式為單向傳遞。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設想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學生實際情況,在授課過程中做到估計恰當、點撥到位、評價合理,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微課的教學效果。
(三)呈現形式不同
傳統課堂的小結一般是通過師生的互動交流完成的,但微課是場上無學生的,教師無法與學生進行現場的配合與溝通。因此,微課小結的呈現形式也與傳統課堂有所不同。一些傳統課堂的小結呈現形式無法在微課小結中應用,如,交流式小結、活動式小結等。教師要以單向傳遞的形式呈現微課小結,語言表達比傳統課堂更加簡明扼要,且呈現形式要比傳統課程更活潑、生動,感官的渲染要更多,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微課小結的方式
微課要通過豐富多彩、設計巧妙的小結,促使教學最后精彩部分的形成,以提升微課小結的有效性。教師應根據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微課小結,常用的微課小結方式有:
(一)歸納式小結
歸納式小結是教師較常采用的一種方式,是指教師在進行微課小結時,運用準確、簡煉的語言,對教學的重難點加以歸納和總結。這種方式的特點是系統、完整而又簡明扼要,便于學生記憶、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歸納式小結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呈現方式,如,敘述式、表格式、思維導圖式小結等。
比如,在九年級下冊復習微課《我們共同的世界》中,教師提出問題:“通過本節微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請你運用思維導圖總結你的學習收獲。”由于微課場上是無學生的,在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后,由教師帶著學生的思維進行思維導圖的展示。如下圖:
這種歸納式的小結,主題突出、綱目分明、語言簡潔,既可以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加深新知識在學生大腦中的整體印象,又可以使本節微課有一個完美的結局,進而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音樂賞析式小結
進行微課小結時,可以播放與本節微課內容相關的視頻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中感悟本節微課的學習內容,在感悟中結束本節微課的學習。例如,在中考專題復習微課《講好抗疫故事,弘揚民族精神》中,教師播放了歌曲《你的答案》,用動聽的歌詞、旋律和感人的抗疫畫面把學生帶入抗疫的情景當中,使學生在音樂賞析中感悟抗疫精神的偉大和該如何弘揚抗疫精神,從而促進情感的升華,達到《道德與法治》課的育人目的。
(三)延伸式小結
由于微課的教學時間有限,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拓展與本節微課有關的知識,教師可以在小結中引導學生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教師在微課小結中可運用以下方法進行課外延伸:向學生推薦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課外讀物,布置學生完成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小調查并撰寫調查報告,或是引導學生去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并進行整理。比如,在七年級上冊微課《網絡交友新時空》中,教師在進行小結時給學生布置了一項課外拓展作業,內容為:利用周末時間,每位同學收集一個中學生網上交友不慎,給自己或家庭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傷害的典型案例并思考以下兩個問題:案例中的主人公在網上交友方面存在哪些問題?怎樣做才能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四)設置懸念式小結
在微課的小結環節設置懸念,可以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道德與法治》教材邏輯嚴密,課與課之間環環相扣,緊密聯系。說書人有“且聽下回分解”的藝術,《道德與法治》微課小結中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例如,在講授《正確認識自己》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在小結環節創設懸念:“同學們,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正確認識自己,才能做更好的自己。那怎樣才能做更好的自己呢?請聽下回分解,咱們下節微課再見?!贝朔N微課小結方式通過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引發學生課后的回味和思索,促使學生主動探究下一節課的學習內容,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總之,初中《道德與法治》微課的小結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要營造有效微課,教師就要重視微課小結功能,探索微課小結的方法,設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微課小結,讓微課小結也精彩。
參考文獻:
[1]錢芳芳,錢凱.微課與傳統課堂對比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5(28):24-25.
[2]賈寧,郭志宏,黃睿.基于微課的教學模式分析與研究[J].速讀旬刊, 2015(3).
[3]王覓,賀斌,祝智庭.微視頻課程:演變、定位與應用領域[J].中國電化教育,2013(4):88-94.
責任編輯? 羅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