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磊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小學音樂學科地位逐漸提升,越來越多家長逐漸重視音樂教育,小學學習階段是學生時代較為輕松的學習階段,在此階段注重對學生樂感培養將會拓寬學生視野,放松較為緊張的學習氛圍。隨著教育轉型政策的實施,小學音樂教育也需創新發展,相關從業教師不但要注重小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也應進行體態律動教學模式的高效運用,活躍小學音樂課堂,為提升小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做準備。本文從體態律動對小學音樂教學價值出發,探討有效應用體態律動教學的有效策略,為小學音樂教師提供教學思路借鑒。
關鍵詞:體態律動;小學音樂;策略
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開始逐步關注音樂和娛樂行業的發展。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思想較為靈活的階段,具有一定音樂天分的小學生也在小學學習過程中得以展現。即使音樂并非考試主要科目,但對學生舒緩身心、掌握一定節奏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來看,小學音樂教育存在較為死板的教學方式,往往只在乎對小學生音樂技能的傳授,并沒有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在學生思維方式日益豐富的今天,將體態律動教學模式引入小學音樂教學課堂將鞏固音樂教學成果,提升學生音樂素養。
一、體態律動對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價值
1.提升小學生學習主動性
幾乎所有小學生都有愛玩的天性,幾乎不能全身心投入學習中,音樂教師在做課件過程中會對社會流行動畫片人物以及少兒歌曲進行科學考慮,提高學生在音樂課堂的認真程度。學生對音樂學科的學習主動性往往也會應用在其他學科,對小學生主動學習行為的有效培養也是小學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利用體態律動可創新性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讓學生眼前一亮。教師利用體態進行音樂的整體性指揮會讓學生身臨音樂表演會現場的情景,小學生都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而所有小學生幾乎都通過網絡或電視渠道看過西方音樂會現場,多數對音樂指揮家擁有一定仰慕和崇拜的主觀感受,教師利用體態律動就是模仿音樂指揮家的指揮方式,創設小學生為演唱家的情景,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更加積極,更加主動學習。體態律動的授課模式也可對學生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通過動作和聲音對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產生雙重影響,加深學生學習印象,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學習。教師在有效利用體態律動教學時,可播放優秀同齡人指揮視頻進行展示,創設優秀的榜樣作為指引,增進學生學習的行動力,避免學習拖延情況的出現,使學生有效學習時間高效利用,提升時間利用率。
2.增強小學生音樂理解能力
比起傳統的音樂授課模式,教師利用體態律動可更好解釋音樂情景,烘托音樂氛圍,引導學生進行沉浸式的學習。體態律動的教學模式可讓每個學生都有上臺展示自我的機會,創設讓每個學生都能提升自我的學習情景。與直接性的學習模式相比,豐富了學生眼界提升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如今的小學音樂教材融入了語文詩歌的歌曲,小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也是感受語文意境過程,體態律動可引導教師與學生形成情景教學中較為密切的配合關系,提供給學生現場演繹機會,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角。與在座位學習相比,學生在講臺展示性學習可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許多對同一首歌曲的不同理解正是在學生臺上講解過程中形成的。學生也可在講臺中利用肢體動作對音樂進行講解,動作、語言、視覺的三者共用將提升音樂的有效理解能力,與音樂創作者的思維同頻共振,便于更好了解音樂意境。
3.促進學生智力發展
小學學習階段壓力較小,往往以培養學生學習思維為主。小學生的智力水平往往沒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處在不斷培養激發的有效過程。通過體態韻律教學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智力的提高不但要從基礎學科中尋找可供給提高的有效養分,也需音樂、書法學科的有效支撐。只有進行多元化學科的學習才能統籌兼顧智力水平的整體提高,主管大腦韻律的區域為M區域,M區域的面積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智力水平,通過韻律教學可引導更多學生進行放聲歌唱,打破傳統思想的束縛,對學生的表演能力和演唱天賦進行深入挖掘。小學階段也是培養學生智力的黃金時期,處在黃金時期的學生應定期吸收先進知識和先進文化,而小學音樂正是傳遞先進知識和先進文化的良好媒介,教師要抓住音樂教育的重點,科學規劃,保證體態律動教學的正常進行。在學生智力培養中也需對學生體質情況進行測試并提高,通過體態律動模式可引導更多學生跟著音樂動起來,減少肥胖率的發生,提高整體的健康水平,讓學生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音樂學習以及其他基礎學科的學習中,形成高效的教育合力,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
4.尊重學生個性發展
運用體態律動的課堂往往是多元化的,課堂氛圍較為生動,學生不會感到拘束感。許多學生在現在日益嚴格的校園管理中往往喪失了孩子的固有天性,個性也被“沒收”,體態韻律課堂往往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學生可在課堂中用音樂動作和歌唱的方式合理發泄來自學習的壓力。在體態律動課堂中,沒有優等生、尖子生和一般學生之分,大家都組成音樂共同體,哪位學生擁有音樂靈感,身體的韻律感強大就可上臺展示,無論展示效果如何,大家也都看到結束,滿足學生自尊心的同時保留了學生個性化發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學生個性化也并非肆意發展,應以不干擾他人學習和展示為基礎,合理化展示學生個性化能力。學生在小學階段或小學階段之前所學的課外技能也可進行充分展示,讓學生學有所得。音樂教師在體態律動課堂中,教師并非課堂的管理者,而是課堂的引導者,選擇一個既定的教學方向,鼓勵學生自行發揮,教師與其他學生一樣做一個較為合格的觀眾到最終發表個人觀念,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為學生創設更大空間展示自我,保留個性。
二、體態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1.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
創新是學生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整個教育過程最缺少的教學特質。教師應用體態律動教學模式培養學生主觀創新創造能力,伴隨著學生的成長,或許學生會忘記小學時代學習過的音樂歌曲,但是形成的有效音樂技能以及通過體態律動教學形成的最具核心能力的創新創造能力將會陪伴學生走過學習階段。肢體語言是刺激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活力源泉,創新與異想天開只有一步之遙,通過體態律動教學合理化引導學生動作,規范學生的思考過程,通過視覺與肢體語言的有效結合提高學生能力和創新意識。創新意識的培養從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的培養過程,教師應從引領學生讀懂小學音樂教材開始,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并養成一定音樂素養,只有完備基礎性的音樂技能后才能提升學生的音樂創新創造能力。
在《豐收之歌》音樂講解時,音樂教師可選擇《風吹麥浪》歌曲作為課堂講解的前奏,讓學生閉眼聆聽,感受豐收的喜悅,聆聽完畢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豐收的主觀印象進行訴說,并鼓勵學生展示種植農作物的農民伯伯在豐收時較為興奮的肢體動作,學生表演過程也是對其他學生思路的合理拓展,會提高整體對音樂的敏感度,感受音樂帶來的獨特意境。
2.教會學生靈活切換高低音的有效技能奠定學習基礎
小學音樂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高低音靈活切換的教學,教師通過體態教學親身示范,以不同發聲動作和坐姿以及站姿的不同展示情況,對高聲和低聲的演唱情況親自展示,體態律動為高低音教學創設較為良好的教學情景,教師通過身體動作可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對音樂節拍進行系統化教學,比傳統的口傳音樂教學方式增進了系統性,同時合理開辟讓學生科學理解的路徑。
例如在小學音樂《青藏高原》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循環播放歌曲引導學生在這種特殊情景中如何用動作表達對高山的仰慕,以及對少數民族的熱愛之情,《青藏高原》歌曲高音亮、低音沉、中音準,也是鍛煉學生練習高低音切換的絕好課程,教師在講臺上進行肢體動作與唱功密切配合,引導學生學習演唱模式,提升演唱效果,達到體態律動的預期目標。
3.有效創設豐富教學情景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可有效利用課堂多媒體設備創設豐富教學環境,打造適合律動音樂教學的有效情景,教師可根據教學重點換上適合音樂意境講解的裝飾,引導學生進行情景音樂學習,讓學生更快融入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燈光往往與教師的肢體動作形成較為密切的配合關系,豐富了教學過程,也讓學生感受音樂帶來的韻律美和場景美。教師并非課堂主體,通過幾次的情景演出,教師可鼓勵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展示自我的才藝,也可從家中帶漂亮的服飾在音樂課堂中進行展出,活躍音樂課堂的氛圍,讓更多小學生愛上音樂課,開拓音樂思維。
例如在歌曲《花木蘭》講解中,教師可通過對花木蘭故事的介紹,以及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角色扮演來感受花木蘭的勇敢和果敢,并升華主旨,引導學生突破一切艱難險阻,努力在學海中不斷拼搏努力完成兒時的夢想和目標,提升自己的同時豐富自己的學習經歷和人生經歷。
4.利用體態韻律引導學生感受音樂韻律和鑒賞能力
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思維意識有限,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往往受限于個人認知,小學音樂教師應將學生對音樂韻律感知以及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作為最高教學目標。教師日常對音樂的講解以及隨音樂自行打節奏拍的方式都可以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身體能夠隨著音樂掌握節拍,劃分節拍,在音樂課堂中做到釋放自我。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首先要做足準備工作,需引導小學生對一首歌曲的所有文字做到完全熟讀并有效理解字里行間的含義,只有掌握一定語文學習能力才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教師在音樂課中也可以播放來自俄國、法國、德國的舞蹈與歌曲,讓學生通過跨語言的方式感受韻律帶來的音樂文化,豐富學生視野寬度,做到有效品鑒。
例如在小學音樂課程《夏》歌曲講解時,教師可利用二胡進行現場演繹,讓學生感知音符跳動時觀察教師肢體動作,形成更加深刻的音樂教學情景,進而提高學生音樂韻律和音樂鑒賞的能力。
綜上所述,體態律動教學可有效活躍小學音樂教學課堂,與教師教學方法形成有效合理提升學生音樂素養,教師也應積極拓展教學思維,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音樂是拓展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的有效渠道,教師應注重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掌握音樂韻律美,提升學生音樂感和音樂鑒賞能力,完成體態律動音樂教學的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褚惠子.體態律動應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方法[J].新教育,2021(29):66-67.
[2]林燕妮.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新智慧,2021(1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