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紅
(湖南科技職業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
國家十分重視大學生就業工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為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平臺。大學生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重要形成時期,青年人的責任擔當意識的培養與創新創業教育是一脈相承,密不可分的教育主體。其中思政教育對學生個人的綜合素質和意志品質培養具有十分關鍵作用,同時為我國對高素質、高專業人才需求的輸送培養提供十分重要的條件。在課程思政理念下,如何加強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對學生的創業創新意識培養、建立學生的創新思維和風險意識防范以及創業創新能力的提高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人才,以貫徹和落實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高尚的道德觀和正確的法制觀為指引,培養大學生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和行業規范。其中法律基礎教學內容傳授讓學生了解國家的《憲法》,明確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目標是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強化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都是以“立德樹人”為基本點和落腳點,這兩門學科在教學目標上具有一致性[2]。
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在教學內容存在遞進關系,創業教育讓學生了解國家的發展變化,國家的方針政策,了解目前學生的就業環境,提升大學生市場創業競爭意識能力。要求學生在學習階段不斷培養自身的創業品質,提升創業的素養。思政教育作為基礎科目,樹立學生正確的擇業從業觀念,促進學生在學習和創業過程中敢于實現人生理想,教育學生能夠在人生創業中樹立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思想觀念,更好的實現創新創業的課程教育內容。
思政教育理論的教學理念是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學生通過思政基礎知識學習,運用多種方法對待不同的問題,能夠多角度進行分析或思考問題,同時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大學生辯證地看中國與世界大勢,科學看待問題,明辨是非,教育大學生成為對國家對社會做有用的人,培養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堅定信心,激發大學生的敢于創業、勇于創業的熱情,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一方面在教育理念方面,致力于學生的意志力、自我把控能力等人格培養,另一方面也要求學生具備勞動觀念,能夠吃苦耐勞,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打壓能力等基本品質[3]。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以就業為基本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人職匹配,大學生通過人才培養適應社會多樣化需求,思政教育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觀念和職業道德教育都十分重要。通過在高校接受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創業基礎課程相關內容的學習與指導,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合作共事的胸懷以及創業團隊良好協作的職業道德,學生學會應對崗位的復雜新和多樣性、靈活性,對家庭、社會、國家責任和擔當意識等都能通過思政課程得以提升。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許多高校有很好的做法,比如:學校掛牌成立校企互聯的創新創業就業學院,開設《職業生涯》《創業基礎》等課程,近年來高職學校相繼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這些舉措為大學生搭建了很好的創新創業平臺。但是在學生創業項目的規范管理,規避創業風險,深入挖掘和開拓市場存在一些問題,尤其在課程教學、教育模式、實踐性場景教學方面不夠多樣化,與企業對接培養人才不夠統籌,學生真實體驗創業經歷有所欠缺,創業的實踐教育教學與同類學校比較還有差距[4]。
目前大多數學校開設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主要是就業指導生涯和創業基礎以及網絡在線課程+翻轉課堂,學校思政教育是公共基礎性的課程。這兩個學科之間與教育實踐的結合不夠緊密,在創業就業課程教學中,重點講授是創業案列和方法,而創業品質的培養和毅力的打磨,場景式的體驗式的實踐性教學偏弱,學生的挫折教育和抗壓能力和逆水行舟的能力灌輸不夠,創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學生缺乏真實創業場景體驗,直接導致學生不能具備高品質的創業精神,不能體現思政教育的促進作用。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是一門需要改革創新的課程,從事創業課的教師在進行講解階段仍然沿襲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盡管意識到思政教育對其課程開展的作用,但是對課程體系的內涵挖掘不夠,教育模式單調,創業課程體系不夠健全,目前只有必修課,沒有選修課程,課程設置有待完善。有的教師在創業課的教學中的只重視理論講解或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課本或是教案當中的案例,知識點和重點部分不能透徹解析,不能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不同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實踐性教學活動的拓展。
當今社會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飛速時代,在互聯網平臺上,學校可以聘請有關的企業精英和學校畢業的優秀校友來校進行經驗分享,從而培養學生在校期間立志報效祖國,立志成才的創業精神。在創新創業網站師生互動的鏈接中,及時發布企業和社會以及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為學生提供一些創業就業咨詢服務,大學生能準確掌握所需的招聘信息,為就業創業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不定期舉辦創業訪談,請專業人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傳授創業經驗,采取措施解決學生的創業實踐、實際問題,讓創新創業可持續發展,真正走向社會[5]。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重要問題。高校黨委應高度重視思政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出臺關于加強意識形態、思政教師的遴選、思政教師隊伍建設的文件精神,同時加快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項目落地、組織學校“課程思政”說課比賽活動的開展,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創造了思想基礎教育條件。在創新創業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既符合當前人才培養的目標,又促進了高校創新創業的教育目的,只有將兩者進行高效的融合,才能夠將其各自的作用體現出來,才能真正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