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鋒
(重慶市武隆中學 重慶武隆 408500)
班級文化意指在班級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的具有本班級特色的思想觀念及班級所有人員的行為規范,能夠綜合呈現一個班級的特有的內在素質、外在形象。特色班級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復雜工程,所以一定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加強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的規劃設計與內容選擇,并組織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班級文化活動,注重特色班級文化的建設與管理,這樣才能促進特色班級文化的有效建設和長期發展[1]。
結合我國目前初中班級文化建設實際情況看,主要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問題。
班級文化是一種充滿柔性的、溫和的、人文的精神、制度、關系和環境的綜合存在,是一種新的德育模式,所以其育人功能是多方面的。但是,由于很多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對班級文化建設工作的忽視,導師班級文化建設的內容比較單一、片面、缺乏特色,這與班級文化建設缺乏有效規劃有很大的關系。同時,有的班主任在班級文化建設上,主要是看重物質文化建設方面的內容,對于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設內容則是相對忽視,導致班級文化缺乏真正內涵,缺乏明確的指導思想,乃至讓班級文化建設流于形式,很難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形成有效的促進。
基于傳統的班級文化建設模式和思路,班主任通常擁有決定性的權限和地位,任課教師有時會參與進來,處于輔助地位,學生則是被排除在建設主體之外,這就導致初中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的主體相對單一,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地位遭到嚴重限制,班主任的權限則是相對過大,這就導致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具體內容、管理細則、活動組織等都是班主任一人說了算,學生則是出于被動管理的位置,必然會壓抑學生個性化素質的培養和發展。
班級文化建設具有系統性、復雜性、長期性的特點,所以班級文化建設需要選擇適當的方法和科學的措施。但從初中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來看,很多班級在文化建設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過于簡單,文化內涵的建設途徑也比較單一,很多后續管理措施不到位,這顯然是不利于班級文化建設的。而特色班級文化的建設顯然不是一個簡單的教學過程,需要在長期過程中做到師生互動、相得益彰,由于大多數班級沒有塑造出獨特且具有代表性的標志或文化主題,這樣每個同學內心缺乏很強烈的歸屬感,班集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就必然會大打折扣[2]。
初中班級文化涵蓋了其所包含的物質環境,及內在文化內涵,如通過班級教學設施、圖書配備等方面體現一個班級的文化意蘊。好的物質環境建設能夠有效提升班級凝聚力。基于此,班主任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應首先優化配備相關物質設施,以及借助信息技術構建網絡化的班級物質形態。具體途徑是構建真實、完整的班級管理網絡,以及網絡虛擬教室。在此基礎上擴充班級現實教室環境,通過網絡虛擬教室彌補現實教室中硬件設施不夠完善的現狀,提出初中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水平。
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及網絡的普及,極大地優化了人們的學習、思維及生活方式。學生得以多渠道獲取信息,具備更開闊的視野。基于這種背景,需要班主任轉變傳統班級管理模式,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創新班級管理實踐,更全面準確地了解班級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情況,以班級管理工作有效展開。為了全面掌握學生的各方面情況,需要建立學生檔案。傳統學生檔案為紙質檔案,不僅不易保存而且會占據大量的空間。同時由于檔案眾多,也給查閱帶來很大困難,不利于班級文化建設的效率。借助信息技術,則可建立學生無紙化信息檔案。其優勢在于:一是班主任通過使用Excel將學生姓名、性別、家庭狀況、出生日期及興趣愛好等信息進行分類錄入計算機便于存儲。二是便于查閱和修改完善。班主任在查閱學生信息時只需輸入其姓名即可進行修改補充,實現學生檔案與其發展保持一致。三是促進了班級各類信息共享,提高班級管理效率。有助于在全體學生中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并在管理中逐步形成包含了價值觀、思想道德及思維方式等內容的班級文化。在信息環境下,班主任要有意識地借助信息平臺宣傳班級文化、倡導良好班風、構建班級精神文化、增強班級凝聚力。
班級制度文化從其管理實質來說就是班規,是對學生紀律與德育的監督管理原則,是對班級行為的管控機制。實踐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目的在于信息化背景下,更好地公示、推行各項班級管理制度。因此,班主任可借助電子公告板宣傳推動制度文化建設,包括借電子公告牌發布相關信息、公布規章制度、對違規違紀行為的公示等。還可利用信息化優勢推進家班合作溝通與互動,共同創建有效的班級制度文化[3]。
綜上所述,信息化視野下開展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相比于傳統的班級文化建設有著明顯的優勢。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好這一優勢,創新班級文化建設,著力從班級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方面提升初中班級文化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