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要】單親家庭子女是一個特殊人群,他們的父母婚姻破裂,導致家庭解體。近年來,農村小學單親家庭的學生比例有所上升,對于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單親家庭的子女往往心理比較脆弱,沒有安全感,容易走上歧途。因此,小學心理健康教師要針對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進行幫扶教育,幫助他們克服心理上的障礙,撫慰他們受傷的心靈,使農村小學單親家庭子女也能像正常家庭的小學生一樣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農村小學;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干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11—0053—02
當今社會,隨著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轉變,農村的離婚率不斷攀升,而且在我國離異家庭中,小學生所占比例較高。對于農村離異家庭子女的心理教育問題更顯突出,已成為教育界及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如何幫助農村小學單親家庭子女走出心理陰影,在學習、生活和行為等方面得到妥善的管理教育,就成為擺在小學心理健康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農村小學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現狀
1.態度消極,學業下降。兒童時期特別是在小學階段,父母離異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因為在這個時期,小學生的思想和心智還不成熟,他們看待問題的方式很簡單,當他們發現父母離異,就會成為他們一個難以解開的心結,無法接受這個現實。父母離異后,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大不如以前,而且有的家長習慣用物質上的滿足來代替教育,給予孩子過分的溺愛,讓他們對學習不再感興趣。還有一些家長離異后會去外地打工,小學生很久見不到父母,導致他們態度非常消極[1]。
2.敏感多疑,交往困難。父母離異后,學生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時常會感到焦慮和不安,使得小學生內心越來越孤僻,不愿意與人交往,總是擔心別人都是惡意的,會把自己包裹起來,限制在一個沒人打擾的小圈子里。即使有學生想與他們一起玩,也會被拒絕,久而久之,單親家庭的子女就會沒有朋友,成為被孤立的對象,進而影響他們的未來。
3.自卑自憐,郁郁寡歡。農村小學單親家庭子女由于情感上受到了創傷,他們總是認為自己與其他家庭的學生不同,比別人矮一等,父母不在身邊,讓他們非常沒有安全感,漸漸地性情就會大變,整天無精打采,郁郁寡歡,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身心發育。而且,離異家庭的子女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總是存在一種自卑感,不愿意參加班級的活動,也不想得到教師和學生的幫助。為此,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必須快速地探尋解決問題的措施,為單親家庭子女鋪就健康成長的大道[2]。
二、農村小學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1.創新課堂教育,消除負面認知。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在農村的小學里往往比較注重對文化知識的教育,認為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可以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農村小學開始注重對德育和體育等方面的教育,但是對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卻有很多的缺失。針對目前農村小學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狀況,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必須要創新課堂教育方式,可以通過真實的案例對小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讓小學生進一步提高覺悟,認識到單親家庭子女同樣可以獲得精彩的人生。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心理健康的教育視頻,以直觀、清晰的方式打動小學生的心靈,調動小學生的多重感官,鼓勵小學生在學習中互幫互助,在生活中團結友愛。同時,小學心理健康教師還可以通過釘釘等軟件實施線上心理咨詢服務。當小學生不想讓其他人知道自己存在的問題時,就可以通過軟件聊天的方式與教師交流,獲得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將心理健康教育提上一個新高度。此外,教師還要經常組織一些集體活動,讓農村單親家庭子女也能夠參與其中,逐漸地消除單親家庭學生存在的自暴自棄的心理,使他們與同齡人一樣得到教師的關愛,培養其正確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質。
2.尋求家長幫助,增進親子感。對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農村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由家長之間的矛盾而導致的,要想讓小學生獲得健康的心理狀態,學生家長就必須要積極地行動起來,與教師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互動,從家校兩個方面共同實施教育[3]。家長必須要肩負起教育子女的責任,在學習方面,必須要堅定立場,不允許孩子偷奸取巧,也不能夠放棄學業,要給予孩子一定的支持和鼓勵,促使他們積極學習。在生活方面,必須樹立正確的觀念,不能夠憑借物質的滿足來代替家長的陪伴。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可以定期邀請家長到學校面談,與家長分享單親學生在學校的狀況,聽取家長的意見,從多個角度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使農村單親家庭的子女心里充滿陽光。對于無法到學校參加面談的家長,心理健康教師也可以給家長發放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手冊,家長通過對健康手冊的學習,也可以找到很多教育經驗,并針對自己孩子的問題進行心理輔導。此外,小學心理健康教師還可以到單親家庭進行家訪,深入了解小學生在家里的表現,從而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3.挖掘學生優點,端正生活態度。雖然受到家庭破碎的影響,單親家庭的小學生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但是他們依然有著自己的優點,教師必須要擅長挖掘學生的優點,積極地為單親家庭小學生創設施展才華的機會,讓他們改變消極的情緒,端正自己的生活態度,認真地投入到學習中[4]。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會發現,有些單親家庭的子女繪畫水平較高,對色彩的把握十分精準,能夠描繪出優美的圖畫,這時就可以為這部分學生提供繪畫方面的指導,提高他們的藝術造詣。有些單親家庭的子女唱歌非常好聽,而且對音色和音準的把握也十分靈活,教師就可以鼓勵這部分學生去參加學校或者校外的音樂比賽,從而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還有些單親家庭子女擅長體育運動,他們每次都能夠在學校舉辦的運動會上取得較好的名次,教師要給這部分學生提供體育方面的指導,使他們能夠保持健康的體魄,取得更大的進步。
4.轉化自卑心理,保持陽光心態。首先,教師要給予單親家庭子女更多的關愛,詢問他們在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幫助的地方,對于學習上落下的功課要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指導和幫助。其次,教師要指導小學生正確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和困難,要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可以給小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或者歷史上的名人典故,以此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實現從負面到正面的人生逆轉。最后,教師要讓小學生知道學習能夠改變命運,有很多出身貧寒、家境卑微的人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為此,在班級中可以進行一對一的結對子活動,讓單親家庭子女與正常家庭的子女有更多接觸的機會,通過群體的力量鼓勵單親家庭小學生能夠釋放壓力,以寬廣的胸懷去面對生活,活出自己的風采。
5.開展社會教育,促進健康成長。農村小學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樣離不開社會的幫助,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必須善于利用社會資源進行側面的指導,豐富小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小學生堅強樂觀的個性和自主自立的品格。教師要經常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小學生真正融入到社會中去,淡化家庭殘缺所帶來的影響。可以到敬老院實施獻愛心活動,讓小學生們為老人擦玻璃,講故事,與老人談心,在這個過程中會讓小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也會增強他們孝順父母、理解父母的心理。此外,還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成立心理咨詢平臺,小學生可以將自己內心的疑惑發送到平臺中,由心理健康專家進行答疑,從而消除面對面咨詢的尷尬,使得農村單親家庭子女能夠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走出人生的低潮期,成為一個思想成熟、精神強大、學業進步的人。
總之,解決農村小學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任,并且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師要與學生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矯正家長的傳統思想,不能因為婚姻的破裂影響子女的發展。此外,還要適當地引入社會教育,使農村小學單親家庭子女接受完善的教育,促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朱杰.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現狀分析與教育對策[J].知識經濟,2016(10).
[2]王麗娜.關注單親家庭孩子心理健康與教育策略研究[J].時代教育,2014(16).
[3]楊明生.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現狀及教育策略[J].中華少年,2017(27).
[4]卓春秀.農村單親家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9(22).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9]GHBZX120)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