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娟
【摘要】通過初中班級活動的開展,營造出相關主題教育環境,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逐步培養核心素養。本文主要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視角,對初中班級活動的設計進行具體探討,旨在為初中班級活動的優化提供相應參考。在初中班級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應當以培養學生學習動力為基礎目標,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班級活動,對班級活動產生興趣,結合相關活動內容、要素設置,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活動設計;探索
【中圖分類號】G40-0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11—0096—02
班級是學校的重要組成單元,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線。班級活動有助于班級教育教學工作的更好開展,有助于增強班級凝聚力,有助于良好班風與學風的形成。在班級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有效發揮班級活動的育人作用,并通過實行精細化管理,通過班級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能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打好基礎。對此,筆者結合班級活動設計的實踐,通過總結學生需求、培養學生學習力、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注重自然科學素養培養等方式,探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總結學生需求
在班級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要確保作為班級活動重要參與對象的學生的需求與班級活動設計之間的適應性。從班級活動設計的具體過程來看,對學生需求的把握一般包括兩方面,即學生的個性需求和學生發展的需求。初中生相對于其他教育階段的學生,在思想、學習能力等方面有其特殊性,體現出初中班級活動設計與其他教育階段班級活動設計之間的差異性。因此,教師要能夠從學生的特殊性、班級活動的差異性出發,找到班級活動設計與班級學生之間的關聯性,保障班級活動效果的最大化。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當前一些初中教師在班級活動設計的過程中,不善于發揮主觀能動性,一味地模仿現有的班級活動設計方案,存在班級活動設計同質化的問題,難以兼顧到學生的個性需求,并影響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诖?,筆者在班級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提前對班級學生的個性需求和成長需求情況進行了充分調查,并探索以班級活動設計為主題的師生協作方式,即按照班級固定的分組,由相應小組學生與教師協作完成每周的活動設計。在此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利用大課間進行系統討論,內容包括活動設計的目的、與班級學生需求的適應性、活動設計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作用與效果等[1]。
在調查中筆者發現,由于受認知差異、知識范圍等因素的影響,多數學生對個人發展目標與夢想缺乏系統的認知。有關“夢想”的核心素養內容包括個人能力、規劃、價值觀等,基于此,筆者與合作小組決定設計一個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尋找個人夢想與規劃的班級活動——《夢想在哪兒》。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主要引導各個小組成員圍繞自身的夢想進行討論、對夢想的實現路徑進行分析,最終引導學生思考在個人學習與生活中應當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分析個人夢想與國家夢想之間的關系。基于深層引導,筆者決定在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邀請班級的思想政治課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活動總結,取得了積極的活動效果。
二、培養學生學習力
所謂學習力就是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是學習動力、毅力和能力的綜合體現。簡而言之,學生的學習力是學生把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儲備的能力。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學會學習”已成為信息社會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成為當今社會對人才適應社會能力的要求之一。在基礎教育階段,新課程改革以“適應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為培養目標,當前的教育重點已經由“學會”向“會學”轉移。在初中階段,學習力是影響初中生高效學習與終身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此,在日常班級管理中,教師應將學生“學會學習”作為重要內容來抓。
筆者所在的學校屬于貧困地區的農村學校,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力不足的問題,主要原因有以下:家庭成員受教育文化程度低、忙于生計,對孩子缺乏有效指導和監管,孩子有厭學甚至輟學的情況;學生家庭所在的農業生產環境對個人文化知識水平的要求不高,學生在學習方面比較缺乏自主性;學生的學習方法欠佳,學習習慣差,通常表現為聽課效率不高,做作業的積極性不高,分配不好學習與干農活的時間,對學習缺乏信心和動力。
針對以上問題,在班級管理中,筆者嘗試了一些辦法。建立班級公約,設立扣分項與獎懲措施,以學生的學習表現為考查重點。如遲交、補交作業扣分,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加分,針對遲到曠課等行為,給予“綠色懲罰”——抄寫名句名篇等。在班內評選學習先鋒,通過班集體監督、評價,影響學生的行為。及時針對期中、期末考試開班會,組織學習和日常表現優秀的學生分享學習方法和經驗。在家長會上,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的情況,并辦一些有關培養學生學習力的專題講座。利用網絡資源,搜集一些培養學習力的游戲,如借鑒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全方位提高學習能力的游戲》,設計“數獨游戲”“走迷宮”方格藏字”水中的學問”“寫四大名著的歇后語”“數學家的對聯”“你說我猜”等游戲,組織學生參與。利用班團會時間,開設“生涯規劃”課,設計一些學生未來就業選擇、熱門高薪行業等主題,啟發學生暢想未來,鼓勵學生把握當下、努力進取、贏得未來[2]。
三、引導學生參與實踐
開展初中班級活動,關鍵在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并通過活動進行思考,更好地成長。因此,在班級活動設計的過程中,要圍繞調動學生興趣這一核心問題進行探究,確保以班級學生為主體開展班級活動。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積極開發并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提升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注重開發利用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拓展班級實踐活動的空間,以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針對縣域內教育資源,筆者在工作中主要進行了以下探索。
1.用好校內資源。結合學生興趣,在班內組建不同興趣小組,分別有跳棋組、沙包組、繪畫組、書寫組、藝術組,讓學生在大課間參與活動,每周五分組輪流展示活動成果。
2.用好生活資源。結合學生家長多數為菜農、糧農、藥農的現狀,立足學生對相關知識比較熟悉的情況,筆者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以蔬菜、糧食、藥材作物等為主要內容的勞動教育知識競賽,競賽知識內容涵蓋作物類別、特點、市場價值、種植注意事項與規律等。
3.用好場館資源。隨著縣內開設了博物館、圖書館,依托館內的資源優勢,有關部門牽頭舉行了兩屆“馬家窯文化”論壇及相關活動。借此機遇,倡導學生積極參觀,感受“馬家窯文化”。
四、注重學生自然科學素養培養
自然科學是一門綜合學科,其課程目標定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茖W素養不僅包括科學知識和技能,還包括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價值觀等。因此,在初中班級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充分依托地方資源,還要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當地特色教育資源聯系起來,從而為自身的素養培養提供支持。
筆者通過調研發現,雖然農村地區有豐富的自然環境資源,農村地區的學生比較熟悉大自然,但他們的自然科學知識儲備和水平比較有限?;诖?,在班級活動的設計中,筆者嘗試加強學生的自然科學素養培養,從學生的認知維度出發設計了一系列活動。首先,在班級圖書角中添置了自然科學讀物,書目有《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物理》《100個科學小實驗》《數學的故事》《科學大王:宇宙印象》《地理星球:馬可波羅記》《帶你領略中醫診病的奧秘》《植物大觀》《動物傳奇》《恐龍探險日記》《季節是怎么形成的》等等,用科學讀物引起學生的興趣,在班級里開展“漂流”圖書活動。其次,利用班會等契機,給學生播放相關的影音資料等,鼓勵學生分享從書中獲取的知識,讓學生積極展示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筆者所帶班級的學生上自然科學課更積極,學生的自主學習力得到了培養,學生在參與各類活動與實踐的過程中,變得善于表達,自信了起來,取得了較好的育人效果。
班級活動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在班級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偏好和個人成長需要,并通過恰當的方式、方法,調動豐富的要素資源,為學生的成長與素養培養提供有效的活動支持。
參考文獻
[1]安然.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20(04).
[2]蘇琦玲.多元化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策略探索[J].師道·教研,2017(01).
編輯: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