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蓮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小學語文學科的改革備受關注。語文是小學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閱讀是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改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文閱讀即由此而生。群文閱讀的特點主要是課堂容量增大、閱讀量增多等。小學語文高段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已逐漸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趨勢,能夠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群文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3-01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3.071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基礎。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可以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準確地理解與解決問題,并提高小學生的溝通能力,拓展小學生的文化視野。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理論和實踐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可以閱讀較多的文本,從而有效提高閱讀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科學、合理地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語文素養。在群文閱讀教學實施中,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斷優化與改革群文閱讀教學形式,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使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一、小學高段教學中群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議題內涵不清晰
群文閱讀教學與其他教學方式不同的就是“議題”,在閱讀議題的設置上,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遵循四項原則,即貫通性、關鍵性、可論性與開放性。每項原則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設置閱讀議題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充分考慮議題的有效性。然而在當前閱讀教學中,議題設置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如議題太大,內涵太過空洞,缺乏關鍵性;或者議題太小,缺乏可論性與開放性,而且缺乏一定的創新性。事實上,目前的閱讀教學提倡教學與生活的結合,但實際教學過程中,這方面的議題比較少。
(二)文章選擇太過隨意
好的文章是有效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關鍵。與其他教學形式相比,群文閱讀在文章選擇方面相對嚴格一些。群文閱讀的文章選擇既要考慮單篇的質量,也要考慮多篇之間的關聯性。因此,要想更好地實現群文閱讀的有效性,就要更好地實現文章的組合,為學生搭建文與文之間的整體架構。但是,在目前的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在選擇文章的過程中太過隨意,單篇文章的質量尚且不夠優質,更不要說文章的整體架構了。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一些教師本身的閱讀量不夠豐富,不能快速地挑選出合適的內容來組成群文閱讀的材料;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實際學習與認知能力缺乏準確的認識,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群的難易程度,容易出現閱讀材料太難或者太簡單的問題。
(三)問題設計缺乏有效性
群文閱讀的良好開展離不開多個核心問題的有效串聯,因此核心問題設計的好壞會影響群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影響學生進行深入閱讀與思考。在當前的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設計的問題不能激起學生的有效討論,并且缺乏開放性,多數時候都以文章內容的簡單理解為主,學生通過簡單閱讀就能夠輕松地回答出來,沒有進行深入思考的空間。這樣的問題只能鍛煉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對高階思維的形成沒有太大的作用。這種教學模式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較少提出質疑和問題,導致群文閱讀教學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四)學生自主學習時間不足
素質教育理念較為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群文閱讀教學的時間較為緊張,任務量也相對較大,所以教師要懂得取舍,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自學空間。傳統教學模式一般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往往缺乏自主學習的機會。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后,教師在教學時經常會出現超時或者節奏加快的現象,學生沒有辦法充分消化課上所講內容,也就無法體現出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此外,學生之間的閱讀學習水平往往參差不齊,對文章的理解與學習無法達到統一的標準,對于學習能力差的學生來說,群文閱讀教學甚至毫無意義。
二、小學高段教學中提高群文閱讀教學效果的策略
(一)合理地選擇群文閱讀的內容
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教學需要按照統一的主題來選擇優秀的文章,使學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讀到內容優秀的文章。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與心理狀況等選擇相關的主題進行閱讀教學。在選擇文章時,教師要按照文章的特點、表達方式以及寫作背景等進行篩選。例如,教師可以選擇描寫同一事物但是采用了不同寫作手法的文章,讓學生對這些文章進行比較閱讀,以深化學生的認知,取得理想的閱讀效果。如教師在選擇描寫狐貍的文章時,就可以把《狐貍和馬》《狐貍分奶酪》等內容組合起來分享給學生。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感受狐貍的形象,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對狐貍進行分析。教師還可以按照教材內容來選擇群文閱讀文章,使學生既可以提高閱讀量,也可以提高閱讀效率。
(二)采用合理的結構層次對文章進行組合
在小學高段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與結構對文章進行合理安排。群文閱讀中,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點和主題,而且在寫作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別,因此,教師要有層次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如遞進式閱讀、多次閱讀、舉一反三閱讀,等等。在閱讀順序的安排上,教師要盡量按照閱讀的目標進行規定,并對文章進行排列。如在多次閱讀學習中,教師可以按照由淺到深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例如學習文章《慈母情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閱讀《孩子,媽媽為什么打你》《母親的存折》等文章,讓學生充分理解母親的偉大,并從不同的角度對母親這一偉大的形象進行深入剖析,了解母愛不僅有包容,還有嚴厲。或者在運用舉一反三閱讀方式時,教師也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人物傳記,如學習毛澤東的《長征》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閱讀李四光的《奇怪的大石頭》,如此,學生在學習勵志故事時就可以領略到先輩偉大的奉獻精神。通過這樣的閱讀方式,學生可以對自己進行激勵,從而培養出頑強拼搏的精神。
(三)采用讀說結合的方式進行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有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能夠更好地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與自我表達能力。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增設聽、說、讀為一體的環節。具體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幾個代表對文章進行有感情的朗讀,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與感悟。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部分,學生只有真正讀懂文章,才能準確地表達出文章中的情感與內涵,所以群文閱讀教學可以運用學生自讀、教師朗讀以及師生品讀等形式進行,同時讓學生表達對文章的理解與感悟。這樣的閱讀方式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和自我表達能力。可見,群文閱讀教學對提高小學高段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文化學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重視群文閱讀的效果,充分調動課堂的學習氛圍,通過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從而更好地實現群文閱讀的教學目標。
(四)適當設置閱讀問題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科學合理地為學生設置一定的閱讀問題,從而更好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從而提高閱讀的有效性。教師要先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其中一篇文章,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多篇文章,并對每篇文章的核心內容進行總結。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對比性較強的問題,或者有沖突的問題,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可以將多篇文章進行綜合閱讀,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對比是閱讀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常見的比較方式有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內容比較以及寫法比較等。如《觀潮》《雅魯藏布江》《美麗的小興安嶺》都是寫景色的文章,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思考這些文章的寫景順序和側重方向的差別,學生通過閱讀可以迅速了解文章特點,并對此做出總結。教師還可以設置有沖突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比較文章中的差異來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幫助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教師適當設置閱讀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五)加強教師合作意識及專業發展
群文閱讀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要想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除了建立群文閱讀教學體系,深入學習群文閱讀教學理念,還要建立完善的閱讀評價體系。另外,教師之間還要建立有效的合作關系,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合作來相互學習,共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推動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發展。如教師之間可以樹立共同的教學目標與信念,在教學過程中相互交流經驗,并針對教學過程出現的問題共同思考解決辦法。學校也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等,從各個方面給予教師適當的支持。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能夠為教師與學生帶來更好的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當前小學高段語文教學的重點任務,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者的作用,通過群文閱讀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量與閱讀能力,加快學生的閱讀速度,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思維與習慣,實現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 仇莉丹.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提升學生思維能力[J].中學課程資源,2019(1).
[2] ? 練姁.淺談群文閱讀教學的幾點做法[J].現代教學,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