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祎
摘要 在初中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注重情感教學,使得學生能夠真正的把握課文當中的情感思想。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較低,在課堂的教學過程當中積極性很差,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還要通過情境教學法的設置來加深學生對文章情感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情境教學;初中語文;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三觀意識,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可以使得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并且還可以掌握文章的深刻內涵,將文章傳達的美好的品質以及思想意識進行內化吸收,進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教師應該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和價值,以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深入的思考
語文本身是一門語言,語言作為情感的載體,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可以使得學生掌握明確的學習方向,并且還可以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因此,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當中,可以為學生設置相應的問題,使得學生在問題中進行深入的思考。情境教學法是新課程改革的產物,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可以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的簡單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該注重設置有效的問題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提出趣味性的問題,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在大家的心中皇帝應該有怎樣的形象?通過這一問題可以使得學生積極地聯想到自己心中皇帝的形象,有的說皇帝非常的嚴肅他總是坐在金鑾殿上,而有的說,皇帝的生活非常的富足、錦衣玉食,有的說皇帝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所有的大臣都要聽皇帝的。通過創設相關的問題教學情境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本當中的皇帝有更為深入的探究興趣,進而為課堂的高效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創設教學情境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得情境更加的生動形象,并且還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的氛圍。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還可以有效的拓展課堂的教學內容,使得學生更好的融入到課堂學習當中,受到教學情境的感染和熏陶,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因此,在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充分的發揮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優勢,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陶冶學生的情操,升華學生的情感。在多媒體創造的情境當中,可以使得課堂的氛圍更加的輕松愉悅,放松學生的緊張學習狀態,比如在學習魯迅的《社戲》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講解關于戲劇的知識點,并且還可以為學生展示相關的視頻圖片,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社戲,通過社戲來了解戲劇的知識,進而幫助學生深入的了解文章的內容,明確文章的中心主旨,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這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是應該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進而對學生的人際交往有很大的幫助。語文知識本身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方便學生更加深入的掌握知識點,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1]。語文本身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教學,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寫作教學,為了能夠降低學生的寫作學習難度,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有明確的寫作思路,對于寫作學習不在產生畏難心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因為對初中生而言寫作本身是一個學習的難點,很多學生在遇到一些寫作問題時,常常無從下筆。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比如在學習初中課本當中的習作,“學會觀察生活”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生活當中,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并且還可以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有明確的學習思路。在寫作的過程當中還要表達生活當中的真實情感,為學生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仔細的觀察生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得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通過角色扮演創設教學情境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閱讀教學是重點的教學內容,因此教師應該注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而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教師不僅應該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知識點,同時還要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培養學生的價值觀,這是教學的目標也是教學的難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很難真正地把握人物的情感表達以及性格特征,因此無法真正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還原課本當中的情境,進而使得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情感態度和文章中滲透的價值觀。比如在學習《劉姥姥進大觀園》這一課的內容時,這是四大名著《紅樓夢》中的經典片段,教師首先讓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的方式熟悉文章。在朗讀當中明確每個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其中包含的情感,通過學生的實際朗讀情況,教師對學生做出正確的糾正,引導學生對文章有更為全面的了解。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分角色表演來還原課本的情境,這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更多準備和排練的時間,要確定參演的人數,并且明確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讓學生共同的討論表演形式,使得學生做到相互配合。當學生在課堂表演完畢之后,引導學生自主的分析人物的性格,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2]。只有學生深入的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才會在表演當中更加的形象生動,做到人物的深度還原,可以在表演當中融入人物的思想,將學生帶入到真實的情境當中,使得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心思,明確人物之間的關系,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結束語
情境教學法分為很多種類,可以有效地引發卻學生和語文內容的情感共鳴,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師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不同的情境,實現初中語文的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劉雅娟.情境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讀寫算,2021(26):205-206.
[2]黃菊香.情境教學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考試周刊,2020(47):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