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萍
摘要:歌唱是人類不可或缺的藝術表達方式。歌唱是將發散出來,將聲音作為一種“樂器”,是一門表演藝術,它能最深刻、最精確、最生動地表現人的感情。而當前,很多小學音樂教師在歌唱教學中忽視學生情感投入,造成歌唱教學效率低下。所以,加強小學生歌唱的情感投入是歌唱教學的關鍵。
關鍵詞:小學音樂;演唱情感;情感共鳴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歌唱是一種重要的藝術表達形式,聲樂是一種表演藝術,在中國古時候就有“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說法,歌唱不僅可以宣泄人的情緒,而且可以改善人的心理狀態,讓人得到精神慰藉。聲樂唱法和情感訓練是相互促進的,兩者相互補充、缺一不可。假如忽視了情感,只注重用發聲技巧來進行演唱,我們演唱的歌曲感染力就會降低,難以感動觀眾。情緒訓練應以正確的演唱技能為依據,歌唱不但要歌唱,還要有情感,唯有以豐富的聲情并茂的歌聲,才能準確地揭示出歌曲的情感內涵。
一、情感輸入在歌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1.情感的輸入可以激發歌唱力量的表現
心理研究表明,大量的藝術創造與表現都受到情感的直接推動。情感是歌唱家的第二個創造活動,其一方面訴諸始終清醒的智慧,另一方面訴諸內心的情緒。作者將這一點在作品中貫穿始終,并將情緒充盈整部作品,內容和形式才能體現其自身及主題的內在特點。
由于人生經歷、思想層次、情感體驗等各有不同,我們所創造出來的藝術形象,即歌唱,必定有動人的藝術魅力與動人。中國古代音樂唱法理論特別強調“聲情并茂”、“言情并茂、詞相得益彰”,這幾個方面反映出感情、語言間的緊密聯系。在唱歌活動中有感情,不但可以創造出動人的音樂和藝術效果,而且可以使人感覺舒服,讓發聲器官和身體都活躍起來,讓歌唱活動進入最佳、最和諧的最高境界。
2.情感輸入能使學生在歌唱中受到影響
音樂課程標準要求“通過音樂學習感染和陶冶學生的情感世界,從而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及對未來的向往與追求”。所以,在實際的聲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演唱情感,使之富有感情。
歌唱學特別需要情感的投入與參與,歌唱情感要比陷于機械性發音更能促進歌唱發聲的協調運動。比方說教唱《新年好》時,教師可先描繪一首歌的意境:又到了新的一年,走出家門的人都會回來,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并且可以通過肢體描述把孩子帶進歌聲的意境里,讓孩子在新的一年里感受到歡樂,再結合歌曲的旋律與意境,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3.情感輸入讓學生進入歌唱狀態
在營造和諧融洽學習氛圍的同時,歌唱教學也要讓學生們感受生命。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種演唱方式,對學生進行合唱、二重唱、輪唱等方面的訓練,以此作為載體,激發幼兒的愛國熱情和集體精神。
二、影響小學生歌唱情感輸入的主要因素
1.教師缺乏指導
一位出色的音樂教師應懂得不露痕跡地展現自己的才華,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歌唱,從而贏得學生的尊敬與愛戴。但是,實際教學中許多音樂教師本身在演唱方面便缺乏感情投入,唱歌教學缺乏激情,更談不上感情投入。
2.學生對唱歌缺乏興趣
如今,由于音樂并非主科,學生們很少接觸。有些家長甚至學生誤以為音樂不屬于考試科目,所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其他科目中。長期來,該課程教學方法簡單,內容少,活動量小,藝術創作能力差,再加上教學過程中缺乏藝術性和創造性,必然造成教學水平低的學生討厭本課程。
3.歌唱教學模式落后
當前歌唱課教學模式相對落后。從目前的聲樂教學情況來看,學生數量多,很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另外,目前許多學生對唱歌技巧訓練的理論與教學實踐關注較少,主要是從歌唱的發展、演唱特征、聲音審美、心理生理分析、聲帶的保護與治療等方面進行探討。因此,平常的時候很多同學唱歌都很好,但感情卻很難融合。
而目前的歌唱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同時,為了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進度,教師往往采用“填鴨式”的方法,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但無論學生是否理解或掌握歌唱訓練的目的和要求,都只是被動接受,缺乏師生互動,難以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
三、加強小學生歌唱情感輸入的對策
1.用聲音傳遞感情,讓聲音感染學生
教師悅耳的話,洪亮的嗓音,是引導學生傳達歌唱感情最有力的武器。運用語音傳達情感也是教學情感的重要手段。首先,教師的語言美,聲音美,其柔軟磁性的語言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起到促進作用。把優美的語言拉長,感受到真實的語言,就能讓學生在詩中體驗美和感受,從而融入歌曲的意境,以聲音傳達情感。
第二,規范唱腔,充實音韻。教師以純熟、規范、流暢、熱情、富于表現力的歌曲感動學生,讓學生聽老師動聽優美的歌曲,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唱欲。
2.培養學生的歌唱興趣
利用音樂故事作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感,開發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潛力。例如觀看童話音樂“龜兔賽跑”,同學們能在音樂中辨別出不同的音樂意象,感受到音樂特有的聲色與表現。
和音樂一起自由演奏。使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去表達他們對音樂作品的思想感情,從而激發學生聽了音樂之后豐富的想象,獲得思想情感教育,豐富弦樂知識。另外,教師還應該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舞臺實踐機會,充分肯定和鼓勵學生的表演,讓學生在多次的舞臺排練與演出中感受到快樂與滿足,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信,加強他們對演唱的原創性追求,并產生更加持久的興趣。
3.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情緒
首先要注重聽音樂的訓練,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各種鑒賞環節,用音樂撥動兒童的心弦,享受美,豐富情感。其次,通過設置情趣來設定環境,就是根據音樂作品的風格、情感和具體內容去創造相應的情景。制作情景有很多方法,如說故事、看圖片、看視頻等。你還可以用多媒體或者臨時性的。創造一種景觀,激發學生視覺與聽覺的同時,使他們近距離地欣賞風景。合理安排能營造出適合音樂作品的氣氛,對學生的心理情感有深刻的影響,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音樂作品。
最后,通過認識曲調而感受到旋律的表現。人說話時,語氣變化很大,音調也不同。如此優美的旋律線可以準確地描繪音樂形象,從而指導人們表達歌曲的感情。因此,讓學生了解樂曲的起起落落,鼓勵他們創作出如高聲部和低音部的旋律,是學習歌唱的捷徑。這些細節要求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樂曲的高音質,使學生輕松地歌唱。
4.開展師生互動,實現關愛
老師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征服學生,使其感受到教師的真摯,強化音樂教學的情感功能,達到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唯有愛老師,才能改變學生的消極情緒,使學生成為具有積極健康情緒的人。這就要求教師要理解學生,關心學生,了解尊重每個學生,從“愛”字入手,轉變學生的不良情緒,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激發他們積極、健康的學習情緒。
結語
總而言之,音樂是一門蘊含豐富情感的藝術,這是塑造學生心靈的強大工具。教師應從學生的情感出發,應重視激發歌唱情感,引導學生把情感融入歌唱,引導學生在演唱時應用情感形成藝術圖像的音樂形象,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與個性,讓孩子們在歡樂的氣氛中積極獲得知識,用歌聲表達自我,真正走進多彩的音樂世界。
參考文獻
[1]王娟.情感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2021,18(16):248.
[2]李春艷.用心體會用情歌唱——抓住音樂五大要素激發小學中高段演唱情感的實踐研究[J].文淵(高中版),20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