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宇
摘要:隨著我國藝術行業蓬勃發展以及國民文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傳統職業院校的聲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的就業需求,因此,本文總結了傳統職業院校的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當下就業的實際情況對職業院校的聲樂教學進行改革,探索出適應當下就業需求的教學模式,提高聲樂教學的整體職業素質,確保學生能夠快速適應當下社會就業環境,快速適應社會大環境。
關鍵詞:就業需求;聲樂教學;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當前階段,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我國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斷推進中,職業院校的聲樂專業也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潮流,職業院校的聲樂專業也在不斷擴大。現階段,隨著高校擴招,我國教育改革進一步推進,廣大高職類院校聲樂專業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聲樂專業,聲樂教育的快速發展也給社會帶來就業的壓力,如何在廣大聲樂學子中脫穎而成,成功完成就業,是高職院校的教師和學生都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聲樂教學的改革也成了重要的問題,完成以就業需求反觀職業院校聲樂教學模式改革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一、我國高職院校聲樂專業當下存在的問題
首先,我國當下的職業教育一直沒有真正地做到以技術為核心的教學模式,聲樂教學更多的還是集中在基礎理論知識上面,課程也是以本科降檔的形式進行教學的,這樣的授課方式,雖然使聲樂課相對比較簡單點,但卻也讓學生有了低人一等,本身就已經是對高職院校的聲樂專業學生的否認,從根本上就已經打擊到了學生的進取心,這種方式也直接影響到了國家教育的新政策,無法培養出社會實用性人才,導致高職院校的聲樂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依然是理論基礎多于實踐基礎,就業的選擇上也低于本科院校。對我國培養實用性人才和創新型人才有很大的阻礙。
其次,很大一部分藝術院校對聲樂專業學生的培養存在著,“半成品”人才培養的情況,學校的教授的知識一直和社會需要的知識存在著滯后的現象,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學生雖然有了良好的基礎知識,但卻需要在就業之后,通過不斷實踐和改正才能真正地將基礎知識發揮出來,這倒是學生才畢業的時候無法滿足當下社會的發展需求,很多聲樂專業畢業的學生在聲樂就業壓力下被迫轉業,導致多年所學一朝所廢,因此,高職院校應該注重教學的改革時學生在畢業前就已經掌握了符合當代社會需求的聲樂知識,為學生就業打下一個循序漸進的基礎,能夠使學生快速適應當下聲樂行業的需求,快速適應社會環境,并且在就業后也能穩步發展,不斷加深專業知識的學習。
二、結合就業形式對聲樂教學的課程更改策略
高職院校聲樂專業教學改革,改革要從根本開始,只有基礎進行了變動更新,才能使高職院校的聲樂教育有了新發展,我國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實踐型人才的基地,因此,合理定位聲樂專業學生每個階段職業所需是最關鍵的,聲樂教育主要分為四個方面,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職業素養是學生后期入職職場的思想保證,另外還有職業能力和扎實的理論基礎是學生的個人專業能力的體現,只有具備了這四樣,聲樂專業的學生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會。因此,學生如何培養以上四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成為了學生就業的關鍵所在。
1、聲樂專業學生主要就業崗位
聲樂專業作為高校藝術類專業,在就業上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教學初期教師就應該給學生簡單分析聲樂專業畢業后的大概就業方向,讓學生學習初期就已經心中有底,有方向,不會盲目的進行學習。
例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聲樂專業就業方向進行劃分,將聲樂分為服務型人才、傳播型人才和教育型人才,并清楚地告訴學生不同的就業方向對知識的要求是什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性格特點、家庭狀況以及社會關系等多方面因素進行自我認知和自我判斷,在目標清楚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學習,使學生在日趨激勵的就業環境中能夠精準定位,有明確的方向,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生理智選擇能力,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夯實自己的基礎知識和專業能力,可以更好地適應就業環境,使其在之后選擇就業方向使有突出的專業能力,可以先人一步,更適合崗位的需求。
2、調整教學方案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針對當前就業問題,高校應該組織專業的考察團隊,在聲樂行業進行考察,了解市場需求對聲樂專業學生進行針對性培養,并及時對聲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將實踐內容運用到教學中去,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總結理論知識,也能通過實踐了解到當下市場對聲樂專業的需求方向和審美。
例如:在進行日常教學的過程中,高校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與周邊的養老院、福利院、孤兒院進行協商,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給老人和兒童進行聲樂表演,了解他們對聲樂的認知和意見,針對兒童還可以由已經掌握了基本知識的學生進行授課,讓他們了解聲樂和欣賞聲樂,也可以舉行校園音樂鑒賞會,組織學生展現自己的音樂才華,在表演的過程中總結自己的不足,在之后的學習中進行糾正,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個人素養。
3、通過聲樂教學傳承中華文化
音樂文化在中華民族形成的初期便已經出現,經過千年的發展以及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民族音樂體系,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征之一,是中華兒女的寶藏,教師在進行聲樂教學時也應該注重民族音樂的傳播,通過傳統音樂和現代多元化音樂的相互結合,讓學生感受到民族音樂傳承的意義和如何欣賞民族音樂的美。以此,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文明在傳承過程中一直是不斷發展的,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在教學的過程中增加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職業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在就業時自身素養和職業素養以及文化知識都達到社會接受的標準,增加學生本專業的就業成功率。
結束語:
當前階段,我國的經濟水平和國民素質的不斷改善,對文化藝術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聲樂專業人才也各行各業中起到越來越重的作用,引導大眾欣賞音樂文化的重要職業,因此,聲樂專業的學生需要掌握足夠的專業知識和具備較高的個人素養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完成聲樂教育的引導,高校應該根據各自的特點設置特色的聲樂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真正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實用性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宇.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聲樂分級教學研究[J].北方音樂,2020(12):134-135.
[2]金風浩.高職院校聲樂教學模式的探討與思考構建[J].戲劇之家,2018(07):180.
[3]毛翠屏.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聲樂教學新思考[J].當代音樂,2017(10):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