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晨晶
摘要:在新課改和雙減大力實施的背景下,進行初中歷史教學,既要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還要對歷史核心素養加以利用,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得到增強,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化品質得到培養。對于歷史教師來說,首先要對歷史核心素養進行探究,然后以核心素養為基礎,找到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有效策略,從而使歷史教學的效率和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關鍵詞:初中歷史;核心素養;個性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開展歷史教學,就是對學生良好品質進行培養,從而使學生的歷史知識得到豐富,歷史核心素養得到提升,實現立德樹人。在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與個性化品質進行培養,是教師的主要任務。進行個性化教學,教師要給予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使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對自己進行深入的了解,同時對歷史的魅力進行深入地體會。另外,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開展歷史實踐學習,從而提升自己的歷史素養,培養自己的個性化品質。
一、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學生個性化發展
在當前的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為課堂教學效果直接受其影響。但就目前情況來說,在開展歷史教學時,宣教還是教師主要的教學方式,同時教師也沒有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結合,大面積教授知識,從而造成一些學生無法跟上教學進度,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學習效果低下。長此以往,這些學生就會產生厭倦情緒,不利于歷史教學的有效開展。
(二)教學模式單一落后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如情境教學法。課堂導入法、微課教學法等一批新型教學模式,出現在課堂教學中,但是因為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灌輸法仍是一些教師慣用的方法,同時一些學校因為資源有限,很難對學生學習需求進行滿足,久而久之,學生厭學情緒就會出現,降低歷史教學效果,難以對學生歷史素養進行有效培養。
二、核心素養下的學生個性化發展有效策略
(一)發揮歷史核心素養作用,營造和諧的歷史課堂
在開展個性化教學時,教師要將和諧的課堂環境營造給學生,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凸顯,使學生擔當責任的能力得到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就要將良好和諧的課堂環境營造給學生。在開展歷史教學時,學生都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理解和認知所要學習的歷史知識,所以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依據自己理解的歷史,將自己的觀點大膽表達出來,教師還要允許學生出現錯誤,將展示自我的機會提供給學生。這樣,既可以使歷史知識變得鮮活,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個性化素養。
在教授鴉片戰爭的知識時,教師就以讓學生對中英兩國進行模擬,這樣學生對知識內容,就會認真思考,從而更好的演繹歷史事件。學生準備好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模擬中英《南京條約》的談判過程,學生基于不同的立場,同時根據自己理解的歷史知識,并將自己的審美情趣融入其中,從而對這部分知識進行了個性化的加工。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更容易對其內心的看法進行表達,使個性化體驗得到深化,從而更深入地理解這部分知識,使自身良好的人格和品質得到培養,提升個性化素養。
再如,在學習戰爭不斷的戰國知識時,教師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結合,將相關資料和視頻展示給學生,同時教師還要明確戰國的教學任務,從而使核心素養的作用得到更好發揮,培養學生個性化能力。教師在教學時,要使歷史資料與視頻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從而激發學生興趣。教師播放完資料后,可以使學習環境變得活躍,在良好環境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讓學生對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進行表達,使自己的個性化素養得到充分展現。另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劃分小組,讓學生開展小組交流,使學生將自己的觀點分享給小組成員,從而使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個性化品質得到培養和提升。
(二)發揮核心素養作用,搭建個性化培養平臺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個性化素養,要使教師的引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對學生實際進行緊密結合,從而使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對個性化教學進行重構。因此,教師對學生個性化素養,要想進行有效培養,就要對個性化歷史平臺進行搭建,同時使自己的個性化素養得到提升,從而更好開展歷史教學。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使學生核心素養得到培養,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個性化品質,從而使核心素養的作用,得到更好地發揮,進而使學生個性化素養得到提升。
比如,在教授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知識時,教師在對壟斷組織的出現進行講解時,如果只對教材知識進行講解,那么學生就會難以理解。為了對這個問題進行解決,提升學生個性化素質,教師對自身歷史素養,就要進行充分發揮,為學生搭建個性化平臺,提升學生個性化品質。這樣,教師可以使用叢林法則,講解壟斷現象,同時還可以與第一次工業革命進行對比,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和看法進行表達,并在歷史實踐中進行學習,對生產力的差異進行體會,提升自己個性化的認識。
(三)結合歷史核心素養培養與學生個性化發展
教師在傳統教學中,采用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都比較滯后,無法有效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與個性化素養。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對教學模式,就要進行優化,進而使學生核心素養得到更好培養。在這個環節,教師要根據歷史唯物主義,改善教學模式,對歷史資源進行深入地挖掘,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個性化素養。
教師運用歷史資源,對學生加強引導,使學生對史實進行全面分析,同時在思考時運用辯證思維,讓學生在學習時,對個性化方法進行運用,對歷史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的掌握歷史規律,從而對歷史發展有清醒地認識,使自身歷史觀念得到強化。同時,在對歷史進行學習時,學生還可以培養個性化歷史觀,從而站在客觀的角度,分析歷史問題。
三、結語
歷史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對教學實際進行準確把握,對學生個性和課內外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使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有效培養學生個性化品質,從而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完善,良好的個人素養得到形成,進而有效提升歷史教學水平和質量,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成恩.淺談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歷史分層授課模式[J].新課程,2021(21):37.
[2]黃花.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C]//2020年中小學教學改革創新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0:515-517.DOI:10.26914/c.cnkihy.2020.056472.
[3]曾昌勇.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優化策略[J].考試周刊,2018(69):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