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中艷
摘要:文本細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提升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具有現實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優化文本細讀教學能力,在對文本內容進行充分研讀和細節把握的基礎上,對文本細節進行充分解析,帶領小學生理解文本主題。小學語文教師要站在小學生的視角,進行問題的思考和細節的理解,以口語化的方式將信息傳授給小學生,從而更好地組織文本細讀教學,不斷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教學模式單一,課堂趣味不足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大多按照傳統教學模式展開,教師作為授課主體進行文本解析,學生被動接受文本講解。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小學生對文本細節的把握過于機械化,很難從主觀意識層面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更不會對文本細節留下深刻印象。同時,教學模式過于傳統化還導致課堂閱讀的趣味性不足,降低小學生參與課堂閱讀的積極性和興趣,既不利于小學生對文本細節的理解與掌握,也不利于實現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真實目的。
1.2囿于教學內容,忽視情感共鳴
小學語文教師在準備文本細讀的教學方案時,大多按照教學大綱進行布局和安排,表現出明顯的“為了教學而教學”的機械式教學。文本細讀教學大多重在解析其中的語言技巧、表達方式和用詞方法等,卻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小學生正處于形成情感認知的關鍵時期,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索精神,小學語文教師如果能夠從情感共鳴的角度對文本進行細讀解析,能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但現實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側重學生成績的提高,這就導致小學語文教師按照教學大綱開展文本細讀教學囿于教學內容,弱化了情感導向,使學生難以從深層面把握文章內涵。
1.3文本解讀牽強,教學流于形式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對文本細讀環節的重視程度不高,文本細讀教學的開展過于形式化,只是一味地分析閱讀內容,講解其中的重點和難點。此外,文本細讀的講解存在不到位或過分解讀的情況,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未能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去設置細讀內容,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流于形式的文本細讀教學不僅浪費了課堂教學時間,也難以從根本上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文本細讀教學喪失了現實作用。
2、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優化文本細讀的策略
2.1活躍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興趣
引導小學生建立起對語文閱讀的興趣,是開展文本細讀教學工作的重要方面。于是,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課堂興趣,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關鍵。由于小學生的心智發展尚不成熟,在學習時缺乏自制力,但同時又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所以小學生很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這一特點,改變傳統的“教師授課、學生聽課”的教學方式,根據小學生的年齡、性格、心智等現實情況,來豐富課堂教學方式,活躍閱讀教學的課堂氛圍,從而不斷激發起小學生學習語文、閱讀文本的興趣。
例如,在《鳥的天堂》一文中,有關于榕樹特征的描寫。教師在開展文本細讀前,可以提前準備好若干榕樹葉或榕樹的圖片,通過實物或圖片觀察,和學生一起討論榕樹的特點,并引導小學生對其特點進行描述。在描述環節結束后,帶領學生一起細讀課文中的對應文本。通過這種“實物研究在先,文本細讀在后”的方式,改變了傳統的、沉悶的課堂氛圍,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刺激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并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文本細讀,深化了文本閱讀的效果。
2.2緊扣文章主題,把握整體文意
一篇優質文章多是緊緊圍繞主題展開的,然后進行相關人物、情節、動作等細節描述。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時,需要注意選取的文本與全文主題的關系,緊緊圍繞全文的中心內容來進行文本細讀教學。在對句子或段落進行解讀時,要避免斷章取義的問題,考慮文章的連貫性和整體性,分析字詞句中體現的美感和意境,結合文章的脈絡構思和全篇布局,研究文本與文章主題的關系,深入把握其表達的內容與含義。
例如,在閱讀《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時,小學語文教師對其中關于父親與兒子的神態、語言、動作等文本進行解析時,要引導小學生連接上下文對其細細品讀,從句子和段落中分析故事的發展脈絡和結構層次,從而把握全文所要贊揚的偉大的父愛這一思想主題。教育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敬愛父母,同時也要有堅定的信念,真正發揮小學語文閱讀文本細讀教學的真實作用。
2.3轉變教學模式,引導深入思考
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做出了新要求,尤其是教學模式層面,明確提出了“改變被動學習的教學模式,真正體現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小學語文教師在制訂閱讀教學方案時,要對課文預先進行深層次的解析,尋找其中有價值的、值得細細品味的文本片段,并合理設置文本細讀導入的切入點和方式,站在小學生的視角,尋找切實可行的教學方式,從而帶領小學生投入到文本細讀中。通過不斷加深師生的橫向交流,彌補原有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引導小學生不斷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培養其邏輯思維和發散思維。
2.4研究文本細節,感受語言技巧
小學語文課文中包含著許多布置精妙的細節,或用詞豐富,或語言形象,形成一篇文章的語言特色。但是小學生受性格、思想認知、文化基礎等影響,缺乏對文本細節的敏感度,難以精準把握文中細節描述的奧妙。針對這種情況,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可以對部分細節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帶領學生一起品味細節中的意境,研究細節中的語言技巧,在文本細讀教學中,幫助小學生養成細心觀察的閱讀習慣,使他們累積多種多樣的表達技巧。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本細讀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部分,它可以提高小學生對文本的敏感度,還對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為切實發揮文本細讀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積極作用,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模式,不斷優化文本細讀教學。
參考文獻
[1]尹年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分析[J].讀寫算,2021(27):197-198.
[2]賈榮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1(29):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