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默
摘要:核心素養時代的開啟以及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思想政治教師必須統籌考慮各種因素,迎接新挑戰。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備課尤為重要。如何更好地備課,這是高中教師面臨的新問題。針對思想政治教師備課,提出融合信息技術建構高中思想政治大單元備課可行性的策略,如樹立正確的備課理念、完善備課內容、優化備課環節和健全管理制度等,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師備課能力,進而提升教學成效。
關鍵詞:備課;思想政治課;信息技術;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課的"資源共享"特性,是傳統手寫備課無法比擬的。就筆者所在學校現階段的教師備課而言,教師每天除了完成教學、批改作業,還要重點抓好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在校的時間明顯不夠。基于這樣的現狀,網絡空間備課實現資源共享就值得推廣和普及運用。
1.轉變備課形式,積極開展集體備課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當今時代,是一個強調合作共享的時代,通過合作共享實現共贏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在教師備課中也是如此,從備課的實現形式上,個人備課的弊端已經不斷顯現,因此集體備課應運而生,通過教師集體對教學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以及教學資源的共享,提升了備課有效性和科學性。倡導教師充分利用網絡教育資源,使課程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拓寬備課思路和眼界。在提倡現代化教育技術的今天,網絡課與CAI課件已成為潮流,網絡更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教學圖片和課件,下載現成的課件等素材,有益的可借鑒應用到備課中來,教學效果肯定會有明顯的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目的。進入核心素養時代,思想政治教師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這是思想政治教師面臨的新問題。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師必須深入了解學科核心素養,即核心素養的意義、內涵以及特征等, 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才能在備課時抓住關鍵,結合學科知識培養核心素養。
2.整合教材,不斷創新
眾所周知,教材是承載知識的載體,同時也是教師的重要教學工具。教師備課重點在于如何有效利用這個載體和工具,這要求思想政治教師在使用教材時,首先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把研讀教材當作備課的核心環節。其次,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在整合教材時,需要教師本著嚴謹科學的態度和不斷創新的精神,對教材進行處理。在知識結構方面,以教材知識結構為基礎,考慮所在班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適當進行調整,使之能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在教學案例方面,可以使用教材中所給的案例,也要適當添加學生身邊的案例,能夠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進而激發學生興趣,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知識內容方面,思想政治教師要閱讀其他版本的教材,與之進行對比,對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關的知識適當增加,不只是為了高考做準備,也可以擴充學生知識面,利于學生自身成長。此外,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也并非全部都是學生興趣點,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師積極開拓課程資源,創新教學方式,在對學生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選用熱點案例或者經典案例,既能夠引起學生興趣,又能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掌握重難點內容。
三、網絡學習空間中的備課實踐
學校應該積極創造條件,為網絡備課教學構建環境與制度的保障。網絡學習空間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搭建了協同學習的平臺。將來,學校的教育還要面向智能化進行改革,在虛擬與現實交錯的空間里,通過對于數據的管理,無論是學習環境,還是學習的內容或者是教學方式,都會迎來顛覆性的改革和創新,這無疑對教師的適應能力和職業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驗。幫助教師更好、更快地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教學工具,離不開學校在教學需要的軟件、硬件方面的支持,例如云教學平臺、班班通、平板教學實驗班等。同時,還要加強完善對于教師的培訓,從教學理念的轉變,到教學技能的熟練,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充分尊重、理解教師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培訓工作,建立健全教師培訓制度,加強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培養教師之間合作共贏的工作理念。還可以出臺相應的激勵制度,促進不同能力水平的教師共同進步。
網絡學習空間,因為涉及很多傳統教學中沒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對習慣于傳統教學的教師來說,也是一次學習成長的過程。對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備課優勢和教學效果,教師應該有充分的認識并認可。對于網絡學習空間的使用,包括教學備案;課程樣本的下載、編寫;教學資源的共享、使用、管理;集體備課;教學觀摩;等等。網絡學習空間的平臺利用科技的手段,從根本上優化了教學的全過程,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為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前提條件。學生可以自由選取適合自己學習進度和學習水平的教材進行學習和練習,系統自動批改作業并生成相應的分析數據,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提供了可靠的參考。通過不斷地實踐探索,讓教學變成一件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樂此不疲的事情。
參考文獻
[1]白瑞春.科學備課提高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學理論,2013,(3):194-195.
[2]曹東燕,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背景材料的意義分析[J].教育實踐研究,2004,(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