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瑞麗

摘要:目的 ?分析貴陽市XX中學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暴發疫情的發病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通過綜合病例搜索,三間分布特征和實驗室檢測結果找出致病因素。結果 ?全校師生、職工共3061人,病例36例,罹患率為1.18%,病例集中在3月7日至3月9日,共發病24 例占發病總人數的66.67%,3月10日采集肛拭子42份,16份為陽性。結論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結果,判斷此次疫情是由病例未及時隔離,環境未按規定消毒導致的諾如病毒感染暴發疫情,學校需增強落實病例管理制度,上級主管部門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
關鍵詞:諾如病毒;感染;腹瀉;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181.3;R5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1--01
背景 ?2021年3月9 日,發生在貴陽市修文縣XX中學的感染性腹瀉疫情,經過病例搜索,三間分布調查,實驗室檢查得出該暴發疫情為諾如病毒感染所致,通過及時有效的科學處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諾如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和快速傳播能力,潛伏期12-48小時,主要通過人傳人、食物和水傳播,是全球急性胃腸炎的散發病例和暴發疫情的主要致病原,疫情主要發生在學校、托幼機構和醫療機構等人群聚集場所。以發熱,腹瀉和或嘔吐為主要表現,易在冬春季引起暴發感染。感染對象主要是成人與學齡兒。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2021年3月9日貴陽市修文縣XX中學感染性腹瀉暴發疫情。
1.2調查對象 修文縣XX中學全體學生、教職工。
1.3方法 分別對個案調查、實驗室診斷結果等資料進行匯總分析,Excel進行圖表繪制。
1.4病例搜索 通過查看學校因病缺、曠課登記本,晨、午檢登記本;學校附近診療機構門診日志、入院登記本;病例訪談;寢室、教學樓、餐廳等生活學習環境的走訪進行資料收集。
1.5病例定義
1.5.1疑似病例 ?2021年3月1日以來,發生在修文縣XX中學所有學生、教職工凡24小時內出現排便≥3 次且有性狀改變(呈稀水樣便),和/或 24 小時內出現嘔吐≥2 次者 。
1.5.2臨床診斷病例 滿足以上疑似病例定義,且與實驗室診斷病例有流行病學關聯的病例。
1.5.3確診病例 ?疑似病例或臨床診斷病例中,糞便、肛拭子或嘔吐物標本經諾如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以及ELISA抗原檢測陽性者。
1.5.4聚集性疫情報告標準 ?3天內,同一托幼機構發生5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學關聯的諾如病毒感染病例,其中至少2例是實驗室診斷病例。
1.5.5暴發疫情報告標準 ? 7天內,同一托幼機構發生2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學關聯的諾如病毒感染病例,其中至少2例是實驗室診斷病例。
2 結果
2.1基本情況 XX中學為一所全寄宿制民辦學校,學生到校時間2月28日,開學時間3月1日。全校共有兩棟教學樓,中學部一棟,共48個班五層;小學部一棟,共6個班兩層全校有學生2768人,教師293人,總共3061人;男、女學生各居住一棟宿舍。學校食堂兩個,其中中學食堂既可供餐又可就餐,小學食堂僅可就餐。
2.2學校食堂 中學生食堂與小學生食堂距離70米左右,小學部所用餐食由中學食堂提供。食堂所用原材料均從修文物流園采購,食堂工作人員22人,其中三人為固定廚師,剩余19人不固定均參與食堂的其他事務;每日供應4餐,均為熟食;菜板、刀具分開使用,后廚桌面、菜板、刀具、食堂地面均用酒精消毒,清潔工具分開使用;每日供應餐食中午回收供給但不過夜存放。
2.3學校用水 ?供應來源有:市政供水、分散式供水、直飲水機供水、自備水(學校水井)、桶裝水。
2.4流行病學調查
2.4.1疫情概況 ?疫情從3月1日開始至3月10日結束,共發病36例,教職工無病例,罹患率為1.18%,病例集中在3月7日至3月9日,共發病24例占發病總人數的66.67%,3月10日采集肛拭子42份,16份為陽性,陽性率39.09%,無重癥病例。
2.4.2首發病例 ?陳XX,男,15歲,2021年3月1日出現腹瀉,2-3次/天,為黃色稀便,伴腹痛、無惡心,嘔吐,未經過系統診治,癥狀逐漸好轉。
2.4.3 時間分布 ?首例病例出現在3月1號,末例病例出現在3月10號,主要發病時間集中在3月7日-3月9 日,期間共發病24例,占發病總數的 66.67%。見圖1。
2.4.4 班級分布 ?共有13個班級發現腹瀉患者,初三6班發病人數最多,共11例占總發病人數的30.56%。見圖2.
2.4.5性別年齡分布 患病人員年齡15到55歲,其中女生12人,男生24 人,男女構成比為2:1。
2.4.6寢室分布 ?男生寢室、女生寢室各一棟,女生寢室共4層60個房間;男生寢室共4層92個房間。36例病例學生中分布在男生寢室13間24例,女生寢室3間12例。
2.5實驗室檢查 ?2021年3月10 日共采集樣本73份,送貴陽市疾控做諾如病毒核酸檢測。其中對食堂、宿舍、用水采集環境樣本31份、檢測結果反饋全陰性,對食堂工作人員和學生采集肛拭紙標本42份:學生樣本22份,食堂工作人員樣本20份。檢測結果反饋學生樣本6份陽性,食堂人員無臨床表現,僅樣本篩查出10份陽性。
2.6學校日常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情況 晨、午檢及因病缺勤追蹤工作不連續,學生患病后未及時上報。學校教室、宿舍等重點場所消毒濃度、頻次未達要求;消毒人員不熟悉消毒流程,消毒記錄填寫不規范,存在消毒劑過期等因素。另外食堂操作間未定期規范消毒,病例沒有及時按要求隔離,洗手池無消毒清潔用品,衛生間與洗漱間沒有分隔。
2.7處置轉歸情況 3月9日對學校食堂,教室,寢室進行全面消殺;3月10日,全校停課后再無病例發生,36例病例均治愈返校,無重癥病例。
3 討論
3.1根據調查發現貴陽市修文縣XX中學存在學生帶病上課情況;食堂工作人員諾如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陽性,就餐環境密閉,各班級就餐人員相互交叉,可能存在相互傳播的情況;疫情發生未及時上報,發生病例未隔離且長期暴露,引起持續人傳人;小學生未患病,可能因小學部教室、食堂和中學部分開使用,未發生交叉感染;教學樓也各為一棟,學生之間未發生接觸有關。實驗室諾如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環境及飲用水呈陰性,中學部學生和食堂工作人員標本呈陽性。故考慮此次疫情主要通過食堂工作人員和中學部學生相互接觸傳播導致的一起諾如病毒暴發疫情。在發病人群中男生女生發病比例是2:1,考慮可能因素是男生衛生習慣較差,造成男生發病人數高于女生。
3.2諾如病毒感染是目前急性胃腸感染的主要致病病原[1]文獻報道通過接觸受污染的飲用水或食物、生活接觸以及吸入空氣中的氣溶膠等均可傳播 [2-5],學校又是發生諾如病毒感染的重災區。所以諾如病毒的預防控制在學校防控環節就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是否能夠正確掌握感染性腹瀉處置上報和對相關政策規范的掌握有著密切關系,因此業務主管部門要加大培訓宣傳力度,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認真落實監督檢查制度,在疾病高發季節加強學校、幼兒園等重點單位的環境督導[6]。學校需要建立起與政策規范要求相符合的各種日常管理措施,比如晨、午檢查驗制度、不同場所的消毒制度、消毒方法[1]。病例的發現、上報、疾病鑒別知識的學習都作出相應要求,發現確診病例應立即居家隔離至癥狀消失后三天,若確診病例為食堂工作人員應立即居家隔離至癥狀消失后三天,并需連續兩天糞便或肛拭紙諾如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后方能上崗[1]。加強預防諾如病毒感染宣傳,加強手衛生。
參考文獻:
[1]諾如病毒感染暴發調查和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5 版),2015,37(3):1-44.
[2]郭奕斌,肖新才,許曉茵.廣州XX大學1 起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暴發疫情的調查與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13.39(5): 56-58.
[3] 周小濤,李苑,許振輝,等. 深圳市XX村一起水源性諾如病毒感染性胃腸炎暴發的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11,18(2): 236-238.
[4]吳振宇,張德勇,雷永良. 一起經氣溶膠傳播的學校諾如病毒暴發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2): 244-245.
[5]施超,何恩奇,肖勇,等.一起由諾如病毒引起的學校胃腸炎暴發疫情的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6): 1120-1121.
[f] CHEN MY,CHEN WC,CHEN PC,et al. An outbreak of Norovirusgastroenteritis associated with asymptomatic food handlers in Kinmen,Taiwan[J]. BMC Public Health,2016,16(1):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