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婷
摘要: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要學習很多科目,在眾多科目中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科目。不同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不一樣,有些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有困難,而且成績也比較差,久而久之發展成學習困難生。學困生的存在對學校教學質量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果從長遠的發展來分析,將不利于提高整個國民素質。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學困生的語文學習,幫助學困生學好語文,有效實現學困生的轉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學困生群體的出現,不但對小學語文教學有影響,增加老師的教學難度,而且還會對小學生的未來發展造成影響。因此,在具體進行課堂教學時,小學語文教師要給學困生多一些關注,多渠道了解學困生的形成因素,進而采用科學有效的措施,幫助學困生學好語文,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
一、小學語文學困生的形成因素
(一)學生自身因素
有些小學生之所以在語文學習上有困難,是因為在剛開始學習拼音和識字認字的時候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導致后期學習起來非常困難,久而久之發展成學習困難生。除此之外,如果小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也會感覺很困難,例如上課不注意聽講,經常溜號等。
(二)家庭因素
有些家長覺得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使用的是漢語,而漢語是中國人的語言,學生沒必要在語文學習上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在生活中就能學會,因此沒有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給予重視。要是小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的時候又沒有家長的監督,那么想要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往往很難做到,家長平時忙于工作,很少關心學生的學習,導致學生在學習上積極性不高,久而久之影響到語文成績,使語文成績下滑。還有一部分家長在學生學習的時候雖然經常陪伴在學生身邊,但是使用了不正確的方式,對待學生學習沒有耐心,如果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學生都搞不明白,那么家長就會變得非常煩躁,之后不是打就是罵,讓學生越來越討厭學習。
(三)學校因素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很多學校都有重成績、輕素質的現象存在,課堂上有的教師對學生做不到平等對待,偏愛成績好的學生,不重視學困生,長此以往,學困生在學習的時候會變得非常困難,漸漸地,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二、實現學困生轉化的策略
(一)在教學中維護學困生的自尊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身心發育不夠成熟,如果沒有很好的學習榜樣,那么小學生很容易走向錯誤的道路。在學校,老師就是他們不斷學習的榜樣,關于這一點,老師一定要有充分的認識,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還要了解學生,多和學生交流。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改變傳統枯燥的教學方法,使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實現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轉化。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憑借教授知識、培養學生社會經驗等方式,來幫助學困生學好語文,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另外,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老師還需要平等對待班級里每一位學生。例如,在語文課堂上多鼓勵學困生回答問題,在學困生回答完問題之后,跟學困生說此次表現非常好,下次繼續加油,這樣做對學生的自尊心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而且還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要對小學生學習習慣進行培養
面對非常簡單的問題,小學生都搞不明白,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成為學困生,那么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沒有養成好習慣。不知道什么是上學,也不知道自己在課堂上應該做什么,這些在小學生群體中都是很常見的問題。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讓學生了解學習語文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學好語文,在學習時有什么好的語文學習方法。
(三)激發學習興趣,變通性開展教學
在影響學生學習水平的眾多因素中,興趣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學生感到越學越困難,久而久之發展成學習困難生,可見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有多重要。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為了實現學困生的轉化,教師要考慮到學困生的興趣點,變通性開展教學活動,讓學困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提高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可以在良好的環境下學習語文知識,有效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針對此,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多和學困生交流,要對學困生的普遍興趣點有所了解,然后利用這一點來制定教學方案,在制定教學方案的時候要把學困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考慮進去,這樣所制定的教學方案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比如,在學習統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四個太陽》課文時,教師要考慮到學困生的興趣,變通性開展教學活動,首先創設情境,趣味揭題:一個學生戴太陽公公的頭飾說:我是太陽公公,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我都會掛在天上,給予大家光明和溫暖。教師接著說:你們知道太陽是什么顏色的嗎?學生說:有個小朋友,他畫了紅色的太陽、黃色的太陽、綠色的太陽,還有彩色的太陽,(出示多媒體課件)這四個太陽分別送給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這樣做能夠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形象性,使學困生產生好奇感,然后在文章閱讀上對小學生進行指導,之后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畫個黃色的太陽給秋天?畫個紅色的太陽不行嗎?秋天能吃哪些果子,不能吃哪些果子?用這種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學,能夠引發學困生思考,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讓學困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本節課相關知識,實現學困生的轉化。
結束語:
對于小學生來說,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學好語文,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很有幫助。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教師想要讓學困生學好語文,提高學困生的轉化效果,就需要平時多關心學困生,多和學困生交流,對學困生多付出愛心、耐心,充分發掘學困生的自身能力,使其在學習中獲取進步與發展,為學困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飛飛.淺析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神州,2021(8):119-120.
[2]龍文芬.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工作的開展策略[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0(6):82.
[3]張月霞.談轉化小學語文學困生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0(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