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其標
摘要:跳繩是初中階段體育教學內容之一,也是體育中考項目,所以體育教師應重視跳繩教學,并從實際教學課堂入手,明確學生跳繩中存在的問題,改善教學模式,促使跳繩教學更具針對性,切實提升學生體育跳繩成績。本文是以體育跳繩教學為主要內容,從引導學生掌握跳繩技巧、掌握跳繩節奏以及應試技巧等方面入手,結合初中生心理發展特點設計跳繩教學,以期助力學生取得最佳的跳繩成績。
關鍵詞:初中體育;跳繩教學;學習成績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初中生跳繩中存在的問題
初中跳繩不僅是體育課程教學項目,也是中考體育項目,有助于發展學生身體素質,但在實際體育課堂,跳繩教學仍舊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其一,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學校對體育課程重視程度并不高,這一校園風氣,也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體育跳繩項目也不例外,具體表現為訓練時間不足、學生興趣低等,從而影響了學生體育跳繩成績的提升;其二,學生未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初中中考跳繩是學生個體進行的體育項目,所以需要學生自己去摸索適合自己的方式。但在實際中,很多學生并沒有思考過什么跳繩方式最適合自己,從而限制了自己跳繩成績;其三,中考跳繩規則是一分鐘跳194次為滿分,學生除了身體素質良好之外,跳繩節奏也非常重要,部分學生在跳繩時只是一味的追求快,在前期耗費了大量的體力,導致后期體力跟不上而失分。可見,跳繩這項運動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有很多技巧,學生只有懂得如何正確、高效的跳繩,才能提升自己跳繩成績。
二、提高學生體育中考跳繩成績的措施
(一)選擇適合自己的跳繩方式
學生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績,首先應分析跳繩這項運動,并找到適合自己跳繩的方式,加以訓練。通常單人跳繩的方式有三種, 分別是雙腳起跳、單腳高抬跳、后踢腿跳。其中,單腳高抬跳、后踢腿跳都是單腳跳,只是腿部動作有所不同,單腳跳每次起跳時間間隔比較短,所以學生起跳的高度并不高,相應的后踢腿跳幅度小,只需保證起跳的高度沒過繩子即可,單腳跳對于學生身體協調性要求較高,很多學生在最初練習單腳跳時經常會出現踩繩、絆繩等問題,但學生熟練掌握后,單腳跳更為省力,更為輕松,效率會更高。雙腳跳每次起跳時間間隔比較長,所以相對費力,雖然失誤率較低,但學生很容易出現疲勞感,影響后期比賽的成績。根據實際調查顯示,在1分鐘內,學生使用單腳跳繩的個數遠比雙腳跳的個數多很多,
既是在出現失誤的情況下,采取單腳跳的學生也比較容易拿到滿分。因此,在實際訓練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跳繩方式,盡量使用單腳跳,并規范其動作,比如按照自己的身高調整跳繩的長度、手握跳繩的方式、搖繩的方式等。如果教師忽略了這一點,一旦學生習慣了錯誤的跳繩方式,再更改時便會更加困難。同時,學生一旦選擇了跳繩的方式,教師就要告知學生不要隨意更改,更不要在同一次跳繩中出現多種跳繩方式,從一而終的訓練適合自己的跳繩方式才是最為高效的。
(三)在目標強化中注重節奏訓練
中考設定的滿分目標是194次/分鐘,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日常訓練時,所制定得跳繩目標應當高于194次/分鐘。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在真正面對體育考試時游刃有余,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練習積極性。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制定跳繩目標,總個數不能低于中考考試標準,促使學生不斷去挑戰自我,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教師只是將目標設為中考考試標準,容易導致學生練習出現懈怠的情況,很容易在考試中因失誤而丟失分數。
其次,學生在跳繩時也應掌握好跳繩的節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跳繩的速度控制為由慢到快,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跳繩節奏。學生采取分段增時練習,在掌握跳繩的節奏之余,去提升跳繩速度,使自身跳繩能力可以穩步提升。如果學生在跳繩過程中的節奏被打亂,出現多次絆繩、踩繩的情況,學生也會緊張,以至于難以發揮出自己真正的實力,影響考試成績。因此,教師需重視培養學生跳繩節奏,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用心體會。
(四)在細節關注中提高應試技巧
教師在學生進行考試之前,也需要叮囑學生參與體育考試的注意事項,借此提升學生應試技巧,使其打有準備的仗,主要包括兩方面。
一是學生進場考試之前:①穿上舒適的運動服和運動鞋,不要臨時更換或是穿不適合自己的衣服,盡量不要戴項鏈等;②準好跳繩前的準備工作,比如活動手腕、腳腕,適當的熱身不能消耗太多體力。
二是學生進入考場之后:①如果穿了帶有鞋帶的鞋子,需檢查鞋帶是否系緊;②摘掉眼鏡,以防跳繩時掉落;③女生扎起頭發;④認真聽考試的信號,將跳繩調整到自己最舒服的長度,深呼吸,調整自己的心態。
三是學生進行跳繩考試過程中:①聽到開考的信號后,迅速反應;②調整到日常訓練的狀態,把握好跳繩的節奏,不要一味的要求快,不然容易出現肌肉僵硬的情況;③跳繩節奏應避免一直加速地跳法,否則容易出現手搖速度過快,但是自己彈跳能力跟不上;④一旦出現失誤,不要慌張,迅速調整并起跳,逐漸回到原來的節奏上。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體育教學應重視跳繩訓練,引導學生正確的跳繩方式和技巧,借此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也使學生以最佳的狀態去參與考試,最終取得理想的成績。除此之外,教師也應注重跳繩學生的心理狀態,部分學生在日常訓練時成績優異,但一到考試就非常緊張,以至于成績不理想。作為教師應分析不同學生訓練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并指導學生,從實際出發,找到教學中的不足,再對癥下藥,讓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跳繩技巧,提升考試成績。
參考文獻
[1]閆志恒.跳繩運動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界,2021(37):61-62.
[2]葉旺靈.跳繩運動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的運用研究[J].田徑,2020(08):27-28.
[3]田小叢. 跳繩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實踐[C].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639-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