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丹
摘要:語文教育和生活密切相連,語文來源自生活,為生活服務,又能體現出生活化的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應體現出生活化的內容,又應能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生活化的學習能讓學生意識到語文學習的價值,而語文的學習內容和資源又應該能幫助學生感悟和體驗生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對知識做到活學活用,靈活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在生活化的學習背景之下,語文知識能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激發,又能幫助學生解決各類學習問題。基于此,本文章對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 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語文學科是一門帶有豐富思想、廣闊情境的課程,可以將學生帶入色彩鮮艷的學習與生活領域中。因此,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其開展精彩的生活化語文學習活動,以更好地提升語文教學效果,樹立學生正確的生活與學習意識,使其認識到語文學科和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聯系。簡而言之,教師只有在語文教學中融入生活化元素,才能賦予其生動的活力,從而使該課程充分發揮育人作用,以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
一、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探究性原則
探究性原則就是指教師在生活化語文教學中要能夠將教學內容與生活進行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并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種形式的教學,需要教師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并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在語文這門課程中形成問題意識,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探究活動。
(二)學生為主體原則
在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是至關重要的,只有保證了學生參與,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獲,才能夠真正實現教學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并在課堂上優化問題設置,或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探索。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需要加強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營造更為積極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二、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語文這門課程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情境有助于推動課堂教學進度,教師也應充分認識到生活化場景與實際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積極創設生活化情境就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化場景中獲得一定的安全感,同時消除學生對陌生知識的緊張情緒,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后續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小蝌蚪找媽媽時可能遇見的情景,盡可能使學生獲得一定的代入感,站在小蝌蚪的角度思考其在海洋中游來游去時遇到鯽魚、烏龜等小動物的場景,進而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小蝌蚪在成長過程中發生的體態變化,促使學生正確理解課文中涉及的知識點,在拓寬學生眼界的同時幫助學生奠定扎實的文化常識基礎。
(二)在點滴生活中發現語文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對年齡尚幼、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說都是未知的、新奇的。對于哪些可以去了解、去學習,哪些不適合他們這個年齡階段去接觸,在他們的思維中是沒有清晰認知的,沒有標尺教他們如何去界定。對小學語文教育進行生活化改革,可以使學生在具有專業知識的教師的帶領下,去感受生活中的語文知識,然后通過知識的拼接比對,構建完整的語文知識架構。在學生參與程度不夠積極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尋找生活中的例子,如新聞廣告、宣傳標語,在課堂上由點及面、由表及里,讓學生去感悟生活中的語文,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把生活中的語文知識更多地應用到教學中去。
(三)結合課文內容生活化延伸
在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的深度挖掘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需要充分把握課文的內容,并做好生活化的延伸。例如,在教學《火燒云》一文時,針對文章中對天空云朵的描寫,蕭紅采用了大量比喻句、擬人句和排比句。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這些修辭手法,之后讓學生聯想自己生活中看到的云朵,思考:“它們都像什么形狀,是否與文中描寫的相一致”。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實際觀察一下窗外的天空,并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如此一來,一方面是幫助學生鞏固剛剛學習的修辭手法,另一方面則是將知識導入生活,提高學生的生活感悟力。此外,針對一些古詩詞的學習,教師同樣可以開展生活化教學。例如,在學習《憫農》時,教師便可以通過多媒體視頻讓學生觀看糧食成長的過程,讓學生感受糧食的來之不易。同時,針對學生的感受,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光盤行動,將自身的思維轉化為行為,約束自身行為。
(四)營造生活化氛圍
在長期的課堂實踐中,教育界一致認為應讓教師組織學生集體參與討論學習,這比教師站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的傳統授課方式的課堂教學效率高出許多,學生在課堂上的知識獲取量也明顯增大。因此,教師要結合生活,拋出與語文教材知識相關的話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此外,課堂提問是教師檢驗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一種有效教學手段,教師只需預留相關的問題而不揭露答案,通過課堂提問來激發學生的自我思考。在生活化氛圍的營造中,課堂趣味問答、搶答也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教學方式。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能夠讓學生的學習回歸生活,又能為生活服務,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對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教學改革,通過優化教學設計,把控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的各個環節和不足,加強對生活化教學的探究,使教學回歸生活自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同時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感悟能力,思維上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并對事物都有了個性化的看法,而運用生活化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生活情感高度,還能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秦芬.貼近生活感悟語文——小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思考[J].小學生(中旬刊),2021(01):89.
[2]鞏亞洲.用生活教育理論,打造小學語文生動課堂[J].華人時刊(校長),2020(12):46-47.
[3]楊中.教學生活化,讓小學語文課堂色彩繽紛[J].讀寫算,2020(32):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