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偉
摘要:物理是一門自然學科,要想學生學好物理,教師必須從提高課堂效率入手,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讓學生更快速地領悟物理現象的真諦、理解物理公式的本質。
關鍵詞:減負增效理念下;高效課堂;策略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初中物理是一門非常有邏輯性的學科,在物理的學習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把抽象的概念,抽象的物理知識結合學生生活當中的實踐知識,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就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涯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在減負增效理念背景之下,加強初中物理的學習是每一個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重要環節。教師在原有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的基礎之上,融合現代化教學的理念,能夠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動手能力。
一、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雙減”政策下,教師需要給學生減負,同時更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學生的參與才能夠更好地實現。例如,在學習壓強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個小視頻,有兩個人看到河面結冰了,于是就跑到湖面上玩,第一個人在湖面上想要快速地奔跑到河對面,但是河面突然就破碎了,這個人馬上就掉到河里面,而另一個人看到第一個人掉到水里了以后立刻就趴在冰面上,慢慢地爬回岸邊。這樣的一個小視頻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同時在其中又蘊涵著非常豐富的物理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觀看完視頻以后發表自己的看法“為什么在冰面站立跑步的人掉到了水里,而趴在冰面上的人卻可以回到地面上?”學生可以自由舉手,發表自己的觀點。在學生討論結束以后,教師再為學生引出這個章節的知識。在學生學習完壓強的知識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到這個小視頻當中,對視頻當中的現象進行解析,很快就有學生說:“在地面上走路行走的人只有腳面接觸到了冰面,所以導致壓強非常大,而趴在地面上的人,由于是整個身體接觸到冰面,壓強相對來說會更小,所以沒有掉到河里面。”在趣味的教學當中,使學生可以對物理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這樣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主動性就會得到更好的提升。
二、加強課堂互動性,提升學習自主性
在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起到的是一個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的作用。在課堂當中,想要讓初中物理課堂變得更加高效,就應該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課堂當中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去思考物理問題,這樣也能夠讓學生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很多教師在課堂當中講授物理知識的時候,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教學習慣進行課堂教學布置,這樣其實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比如,在初中八年級物理《光的折射》這一節課當中,教師講解光的折射時,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引導學生去積極思考,光的折射是什么樣的原理,通過觀察生活當中的現象,對于光在水中的折射光線是如何傳播。在物理教學的時候應該引導學生去積極思考,以及在課堂當中老師應該積極地提問,而不是直接把光的折射原理通過理論的知識給學生講解出來,讓學生去牢記這個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不可取。
三、分層教學,關注學生差異
在“雙減”政策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了一系列的變化,教學方法的巧妙運用是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學習“連接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這一課時,筆者就采取了分層教學法,首先,在教學目標設置時,要根據學生差異分別規劃,基礎層學生需要理解串聯與并聯兩種電路形式,并能夠繪制簡單的電路圖,認識到其基本特征;發展層學生則要在此基礎上具備連接和設計兩種電路圖的能力;優秀層學生則需要進一步具備設計實驗探究兩種電路特征的能力。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則要依據學生差異,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本課中筆者采用了問題教學法,根據教學內容,分別設置了三種難度的預設問題,在提問時引導相應層次的學生進行回答,既保證他們能夠通過自身努力發現答案,又避免問題過難而造成打擊。最后,在作業設計上,筆者也采取了靈活的布置方法,作業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選擇填空為主,考查學生的基礎掌握;第二部分則以實驗探究、電路分析等為主,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第三部分則作為“選做題”,以實驗設計為主,學生可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通過這樣的層次劃分,不僅滿足了全體學生的發展需求,而且更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是提升效率的有效方法。
四、布置小組任務,促進知識應用
新課改強調物理知識與生活、社會的聯系性。為此,筆者經常會在課堂上布置小組任務。如在教授“電磁波的海洋”一課知識后,筆者向學生簡單介紹了微波爐應用的電磁波原理,并呈現一則報道,其指出“微波爐的微波會對人體產生輻射,威脅人體的安全。”筆者按照學生對該觀點持有的態度將學生劃分為兩個小組,布置了資料收集、觀點驗證任務。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組織研究活動。在課堂上,筆者請每小組三名代表進行匯報,指出微波爐的工作原理與正確使用微波爐的方法。此種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不僅與生活聯系緊密,而且賦予學生高度的學習自主權,可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遷移應用,并有助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結束語
教無定法、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對雙減背景下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和高效課堂的構建過程當中,老師是起到主導作用的一個角色,在課堂教學當中,老師應該自己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了解學生學習過程當中的難題,結合現在的科學教學模式,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教學過程當中產生的實踐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應該多總結和分析經驗,這樣就能夠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個非常快樂的過程,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馬連水,王菁.初中物理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科幻畫報,2021(04):188+190.
[2]張其用.談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與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1(08):54-55.
[3]俞道永.基于減負增效理念下高效課堂策略探討[J].考試與評價,2020(0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