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濤
摘要: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教育需以德為先,要培根鑄魂、啟智潤心。課堂教育更是教育立德樹人的主渠道和主路徑,通過課程融入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現實性和可行性。中職生學生在校內完成專業學習和深造后多會投身社會實踐,以自身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發展自我。而品德則是其中的標尺和指南針。只有以德為先,才有可能讓所學的專業知識學有所用,用在正途,既不為眼前短暫利益迷惑,也不畏挑戰與困難。因此,樹人必先立德,立德必為樹人。同時,中職生學生在心智發育上已經進入相對成熟的階段,人生觀、價值觀、道德感已基本成型。此時更需要強根固本,進一步引導中職生學生進行品德塑造,根植家國情懷與思政理念。中職生學生花在專業課學習上的時間較多,專業課程在中職生課程中占比較大,專業課教師在中職生學生中示范影響力較強。由此,通過課程思政推進中職生人才培育,有著不可忽視的必要性。
關鍵詞:醫學護理教育;立德樹人;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醫學專業具有強大的實用性,臨床技能培訓階段是學生臨床能力培訓的關鍵環節。近年來,醫患關系不斷變得緊張,以患者作為醫療實踐教學的方式違背了醫學倫理,同時,醫療實踐教學面對現階段下的醫療事業大環境,開展難度較高。我國的醫療教育事業當中,臨床技能培訓一直以來都是較為薄弱的環節。在此背景下,“課程思政”逐漸進入中職生視野,為提升我國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醫療人才,將“課程思政”內容與模擬醫學專業教育相融合,提煉模擬醫學教育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整體規劃醫學專業教育,探索醫學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實施方案。
一、改變傳統課堂授課形式
在課堂授課形式上,應該根據醫學教育本身的特點,改變課堂授課形式,通過結合課程思政內容,積極地采用更多的新型教學方法。
例如以問題作為主要課程內容載體的問題是教學法,或是具有實際參考意義的病例分析法和啟發式教學法等,在課堂上通過組織學生辯論,模擬情境等方式,首先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逐漸融入課程思政內容。在滲透課程思政內容的過程中,可以將近年來出現在醫療領域的熱點事件作為切入點,分析其中有關醫療人員思想政治問題的內容,讓學生進行自我分析,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生帶來意識培養,教學過程中選擇的案例既可以包括積極地內容,也可以找一些存在消極意義的內容,讓學生討論在該案例當中醫護工作者可能存在的不足和工作當中可以進行完善的內容,對于案例,還可以讓學生搜集資料,以報告的形式做經驗總結,創造學生對現如今醫學事業整體環境的了解和批判環境,使學生引以為戒,在學習過程中盡可能的對自身能力和意識進行補全。或者設置專項活動,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涵蓋社團與就業、見義勇為、環境保護、社會公德等多項內容,符合當代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貼近生活。通過校園情景劇活動的開展,充分發揮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主渠道作用,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與感染力,創新了學生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途徑與方法,提升了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充分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進行有機融合
基礎醫學的很多課程都體現著對生命的尊重意識、對科學的追求精神、對醫學的奉獻精神和對病人的關懷精神等,職教中心圍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遴選一批專業課程建立課程思政資源庫,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建立全過程、多維度、融入式的課程思政體系,期望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例如:每年新學期上解剖課之前,人體解剖學系開設主題為“尊重生命美善相循”的公開課,組織學生參加紀念無償遺體捐獻的感恩和悼念活動。免疫學系的教師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結合近年來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重點,闡述我國是如何進行新冠疫苗、新冠免疫學檢測試劑盒的開發和研制,在這場全球新冠疫情斗爭中展現出超強的國力和優勢,從而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醫藥部結合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研制抗瘧藥物青蒿素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等重大成就,激勵學生強烈的科研熱情和愛國熱情。實驗動物學課堂開展動物倫理、動物美學教育等活動,強化學生的動物和醫學倫理意識。此外,該校還通過建設醫學史、醫學倫理學、溫暖的醫學等人文教育主干課程和輔助課程體系,將醫學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有機融合,塑造醫學生醫者仁心的素養和能力[7]。這些舉措將專業課程蘊含的醫德精神升華為學生的內在素質。專業部還舉辦“國粹點亮醫學人文,抗疫砥礪深大醫心”的系列活動,塑造有溫度、肯擔當、講情懷的醫學人才,踐行“慈心仁術”的“深醫精神”。2021年,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專業部以此為契機,開展“學黨史、強信念、擔使命”黨史知識競賽,學生在輕松的活動中學習黨的歷史,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明確醫學生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踐行初心使命。
三、優選臨床案例,巧設課堂情景,構建三階遞進式教學模式
按照基層醫療工作崗位任務要求,遴選了糖尿病、高血壓、缺氧等相關臨床案例,構建“三三遞進式”三階教學模式,使基礎知識和臨床應用結合起來,使基礎知識融合、內化、活化,兼之醫德教育和崗位責任教育。體現了現代教學遞進式提升的教學理念:基礎-強化-綜合。將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以及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的教育適時適才地融入各個教學階段。針對基層醫療工作崗位需求,整合出高血壓、糖尿病、缺氧等相關拓展模塊,重組課程內容,指導學生建立基層醫療工作思路。用生理學知識解釋基層常見疾病的癥狀和體征,挖掘疾病診療和慢性病管理過程中基層醫生應該具備的素質要求,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更加貼近崗位需求。
例如,糖尿病是基層醫療機構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糖尿病患者的社區管理對于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在講授過程中以糖尿病的表現、預防、社區管理為基礎,從生理學的角度來進行分析,每個過程都融入基層醫務工作者應該具備精湛醫術、醫者仁心、關愛患者的育人要素。整合的缺氧知識模塊講授,肺換氣過程出現問題引發缺氧,引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表現,介紹新冠肺炎爆發后,基層醫務工作者的工作職責和感人事跡,讓學生明白自己將來崗位的工作職責,理解“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
結束語
模擬醫學護理教育是未來醫學教育領域的發展大趨勢,在這個過程中,教育主體應該重視起對課程思政的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不僅僅需要獲得強大的專業素養基礎,還應該針對近幾年來,醫護工作者在思想意識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行引導和培養,在教學方法上更加迎合學生的興趣,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調整教學策略,為我國未來的醫療事業提供一批不僅具有高專業素養還具有強大的職業修養的高品質醫療人才。
參考文獻
[1]宋鵬.立德樹人視域下醫學護理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策略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11):75-76.
[2]白云,田醒東,薛鳳枝.醫學生立德樹人教育的創新與實踐研究——以河北北方學院基礎醫學院為例[J].現代交際,2019(12):45+44.
[3]管琪琪.醫學院校落實“立德樹人”的路徑及其機制問題[J].文教資料,2018(03):121-1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