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高峰
摘要:創新是我國發展的內驅力之一,亦是當今社會需求人才的重要素養之一。數學學科抽象而復雜,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研究數學、應用數學的必備品質。本文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對初中數學教學現狀予以概述,并進一步闡述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意義及方式。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新課改”力度,在知識教育以外越發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創新”二字集中表現為個體多角度解決問題的方式及能力,其亦是學生務必具備的素養之一。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在公式推導、綜合運算、圖形轉變等方面都將起到重要作用,故教師應端正自身態度,有所針對的培養學生相關思維及能力。
一、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數學作為一門兼具抽象性及工具性特征的基礎學科,在學生求學生涯乃至未來工作中都將起到重要作用。現今社會對單純的知識型人才需求略有下降,各行各業對綜合能力過硬的人才更為青睞。在這一社會現狀下,數學教學需在知識教育外對學生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有所培養。
所謂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即運用新角度、新方式解決固有問題的思考方式及實踐能力。數學學科考察學生公式運算、空間聯想、方程列式、概率統計等諸多能力,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對其都存有正面效應。但現今我國“應試”教育影響依然深遠,教師“一言堂”教學現狀未得到全面消除,學生缺乏質疑權威、自我表達的勇氣和機會。加之年長教師缺乏新式教學設備使用經驗,故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依然任重道遠。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意義
初中數學脫胎于小學數學知識,亦是高中數學學習的基礎,其享有承前啟后的地位。然而初中數學教學內容本就繁雜,因式、分式、方程式、函數等概念在此第一次與學生相遇,這類知識學習對學生理解力、變通能力要求嚴格,從中可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恰是青春起始期,繁重的課業壓力及身心發育情況對學生日常學習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便是為了幫助學生建立數學知識網絡,從根源掌握對應知識點內容。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亦有利于鍛煉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完美融合,實現“學有所用”、“用有所想”的培養目標。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方式
1.準確把握學生興趣,指導學生拓展思維
通常來講人們愿意傾向自身感興趣的事物,從中可見興趣既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學生對數學學科抱有濃厚興趣,便能保持較為愉悅的心情進行學習,愉悅的心情亦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據此教師教學應從學生興趣點入手,根據學生視角安排教學內容。
以七年級下冊《平面直角坐標系》一課為例,平面直角坐標系常使用于在地理位置表達中,像是電影購票的座位選擇亦或根據公園示意圖確定所處位置等都運用到這一知識點,此外平面直角坐標系亦為學生未來學習函數圖打下基礎。教師可借助教學屏幕展示所在學校平面圖,并在此之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以坐標位置表示教學樓、食堂、實驗室等不同建筑的具體位置。教師亦可隨機邀請幾位學生共同游戲,一個學生說坐標點另一個學生標坐標點,以互動方式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記憶。結束課堂教學后,教師可布置“繪制學生所在小區平面圖”這類作業,將學生熟識且感興趣的內容轉化為作業,能有效減輕學生抵觸情緒。
2.更新數學教學理念,轉變傳統教學手段
教師在傳統教學理念影響下,多采用“題海”戰術加深學生知識記憶及運用能力,忽視其對學生身心造成的負擔及學生獨立思考、發散思維的培養。誠然初中數學知識點繁多、課時緊張,但教師仍需學習更多新興教學知識及教學手段,在更新自身教學理念及教學手段的前提下開展授課。
以七年級下冊《二元一次方程組》一課為例,所謂二元一次方程即含有兩個未知數,且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皆為1的整式方程,這是學生需掌握的新興解題方式。學生在小學階段便學習過“雞兔同籠”問題,教師便可將其轉化為二元一次方程的題干內容。學生通過自主列式而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適用范圍及未知數設立標準,便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從中可見,創新教學理念不單局限于知識教育,而是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解題方式,借助量少而質優的課后作業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盡可能減少學生課業負擔。就具體的教學手段而言,除過多媒體設備使用,像是小組教學、知識競賽等亦是可行舉措。
3.營造特定教學情境,生動教材文本內容
營造特定教學情境是為了拉近學生與新知識間的距離,這與激發學生興趣的手段作用相近。并非所有教材知識點都適用于教學情境中,且教學情境需耗費教師更多的精力及時間做準備,在課時安排緊張的日常教學中無法做到課課皆用。另一方面,創設教學情境也需教師對教材文本及班級學生學習情況有深入了解。
以七年級下冊《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一課為例,統計及概率是初中數學教學中又一重要知識點,亦是學生日常生活使用頻率極高的知識點。教師可將教學情境設定為校運動會,交由學生統計全班、全年級乃至全校喜好長跑、跳遠、跳高等各項運動的具體人數,讓學生深入理解抽樣調查的意義。
4.劃分小組合作教學,互評互助共同成長
小組討論教學指教師依據學生學習情況予以分組,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發表各自意見,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鍛煉。小組討論教學亦可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并給予學生發揮自身能動性的機會。
以七年級上冊《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一課為例,數據直觀統計仰仗直方圖這一形式,而直方圖數值劃分學生間存在不同表達。教師可先交由學生討論,總結差異存在的原因,再交由教師予以總結,如此一來對學生理解力、評判力都有較大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對其求學至關重要,這一思維及能力亦將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發揮功效。然而教師觀念轉變及能力提升需要一定過程,亦需校方及家長的多方配合。作為教師,應主動提升自身創新思維及能力,為課堂教學注入創新色彩。
參考文獻
[1]袁健.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8):54-55.
[2]張進.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7):18-19.
[3]蔡峰.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家長,2021(2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