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佳卉
摘要:新課程改革明確如今中小學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為寫作訓練打下基礎,而寫作教學則是將閱讀教學中積累的技巧加以實踐和展示。中小學階段的知識教學主要包括三大層面:字詞學習、閱讀教學以及寫作教學。字詞學習是所有課堂教學的內容基礎,閱讀則是在識得字詞的基礎上加以理解和學習。但是識得字詞不代表學會了閱讀,而同理學會閱讀則不代表學會了寫作。因此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在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和提升閱讀技巧的同時,也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本文基于讀寫結合的教學特點,分析如何將二者有機融入至實際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任務主要在于引導學生熟悉字詞以及提升自身的文學指示體量和文學素養,不僅需要傳授學生基礎知識,還需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形成自己專屬的學習方法。同時,還需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邏輯以及觀察表達的能力。字詞學習是閱讀學習的基礎,閱讀學習又是寫作學習的保障和前提條件,最后寫作教學還從一定程度鞏固了字詞學習所學習的內容,三者以辯證關系和平共存在語文教學體系中,三者的相交點也就是讀寫結合。另外,新課程改革也明確指出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運用語言文字,促使學生形成聽說讀寫多方面的綜合能力。閱讀作為寫作的前提條件,可以清楚地讓學生明白寫作含義和寫作做題,讓學生明確“寫什么”;而寫作則是實踐在閱讀過程中所學習到的技巧和素材,通過文字的形式讓學生明白“怎么寫”。基于此,教師不得把閱讀和寫作當作獨立的個體,而是需要結合二者之間的優勢,提升學生的綜合寫作水平和文學素養。
一、拓展學生的閱讀眼界
現如今常常出現這樣的現狀:學生在實際寫作的過程中常常發現沒有素材所寫。這都是因為學生的閱讀學習沒有達到一定的數量,因此所累積的素材隨之也就顯得匱乏。因此,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將閱讀養成習慣,通過少量多次的閱讀積累從而形成豐富的資源庫。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教材或者素材時,養成記錄美言美句的習慣。學生通過閱讀的文章和素材達到一定的數量,才能形成可觀的素材庫,進而在正式寫作訓練時才能在下筆前才思敏捷,進而形成創作出高品質的文章。
例如,教師在執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課程《傳統節日》時,發現此篇文章主要圍繞中國傳統民族節日進行細節描寫。教師首先可以基于傳統節日的基本特征引導學生猜出所對應的節日,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教材中對于傳統節日的特點描寫。其次,教師再鼓勵學生說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傳統節日,并說出為什么喜歡這個傳統節日的理由,一方面激發學生的發言欲望,另一方面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最后,教師引導學生仔細品讀教材中描寫傳統節日的精彩語句,并且不定期進行誦讀,細細感受其中的情感,并鼓勵學生利用教材中的描寫手法嘗試性描寫自己喜愛的傳統節日,進而對后期開展有關傳統節日的寫作訓練打下基礎。
二、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合理開展仿寫訓練
教師若是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效引入讀寫結合教學模式,需要有效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周邊生活中的趣事,并將所觀察的結果整理出來編輯成寫作素材。另外,小學階段的部分教材內容會與實際生活有所接洽,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進行閱讀練習時合理結合實際場景去理解,并將自己理解的內容能夠結合實際場景盡數應用,并能夠利用文字形式表現出來。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能夠將閱讀和寫作二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教師在執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課程《媽媽睡了》的相關內容時,可以發現此篇文章通篇對作者媽媽的形象進行了細致的描寫,通過對媽媽熟睡時的深情和形體進行描寫,引導學生深刻感知媽媽睡覺時的美麗,同時也是文章最為經典的片段之一。教師在課堂開始可以首先利用《世上只有媽媽好》引起學生對于“媽媽”的感觸,隨后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內容逐步感受如何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和動作體現出人物的特點。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賞析描寫媽媽的片段,引導學生回想自己的媽媽在工作時抑或是睡覺時的神情和儀態,安排學生嘗試對自己的媽媽進行描寫。學生在嘗試寫作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文章中描寫母親睡覺時神態的細節進行總結:作者是從哪幾個層面去描述媽媽睡著時候的樣子?如果是你自己描寫任務需要注意從哪些細節層面入手呢?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促使學生深度理解閱讀文章中的寫作技巧和思想情感,同時更是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另外,在開展仿寫訓練的基礎上,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場景,同時適當留出“留白空間”,讓學生能夠隨心所欲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三、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
其實,生活處處充滿寫作和閱讀的素材,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善于發現生活中美好和有趣的事物,在提升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同理,在閱讀教學中也是如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閱讀材料中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素材,并聯系現實生活場景進行寫作訓練,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例如,教師在執教部編版小學語文課程《找春天》時,通過觀察文章的題目可以得知文章的核心主題是“春天”。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文章中尋找“春天”的重點線索之后,引導學生嘗試發表出自己對于春天景象的表述,并將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通過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值得關注的是,教師需要在學生提交自己的作品后,即使給予評價和鼓勵,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結語:綜上所述,教師需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教材內容以及閱讀和寫作之間的辯證關系,有效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有效滲透至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寫作落實于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記錄素材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對寫作擺脫下筆難的想法。
參考文獻
[1]李紀紅.立足文本,以讀促學——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1(06):33-34.
[2]程能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J].江西教育,2021(18):10-11.